關於電影《地球上的星星》引發的對特殊孩子教育的思考(上)

電影《地球上的星星》是一部非常感人的教育片,講述的是一位老師善於觀察孩子並且幫助他們建立自信的故事。

01

小男孩伊桑天真浪漫,擁有奇特的想象力。他大大的眼睛裡看到的是色彩斑斕的世界,腦袋裡有各種無厘頭的想法。

關於電影《地球上的星星》引發的對特殊孩子教育的思考(上)

然而這一切,似乎並沒有什麼用。

他成績不好與各門功課都滿分的哥哥卻恰恰相反。他永遠聽不懂老師在說什麼,作業本里是無休無止的紅圈圈。他看不懂書裡千奇百怪的字符,也不明白老師嘴裡奇怪的發音代表什麼。

爸爸對他特別失望,認為他學習態度不端正,不如哥哥努力,在家裡總是特別粗暴的對待他。

小小的伊桑似乎被這個世界拒絕了。

爸爸決定把伊桑送到寄宿學校,媽媽和哥哥的百般請求也沒能讓爸爸改變決定。

關於電影《地球上的星星》引發的對特殊孩子教育的思考(上)

在寄宿學校,起先遭遇和以往一樣,所有的老師都認為他智力有問題,應該去特殊的學校。從他那雙無助的眼睛裡,我看到的是彷徨與恐懼。

直到希望的笛聲響起,小伊桑遇見了一個善良的美術老師,他的世界從此改變了。

在以後相處的日子裡,美術老師尼克確實很快發現伊桑與別的孩子不一樣。

他告訴孩子,愛因斯坦、達・芬奇、愛迪生這些舉世聞名的科學家小時候都有過閱讀障礙的經歷。

關於電影《地球上的星星》引發的對特殊孩子教育的思考(上)

伊桑終於重拾自信,在全校繪畫比賽中獲得一等獎。伊桑的臉上再次擁有了自信燦爛的笑容。

02

作為一部教育片,這部電影在教育上引發了我的一些思考:

尊重孩子的差異性。孔子“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教育主張被提倡了兩千多年,然而在我們的教育裡只是化作一句口號,喊兩聲也就算了,接下來還是讓孩子追逐高分,用分數這個唯一的標準要求孩子。

關於電影《地球上的星星》引發的對特殊孩子教育的思考(上)

不是每一個孩子都喜歡學習數理化,有的孩子喜歡音樂,繪畫,也有的孩子喜歡漫無邊際的思考。這些看似無用的技能,是每個認識世界感知世界的方式,是不可以被千篇一律的規矩束縛的。

有的家長也會用自己的理解的社會規則去要求,用“我是為你將來好”的理由為孩子做打算。他們認為現在社會競爭太激烈了,沒有過人的本事是沒法在立足的。

然而這個迅速發展的時代,已經極具多樣性,新興行業層出不窮,需要的是越來越多的個性化人才。比如說“試菜員”“旅行作家”等行業,層出不窮,而且還是高薪。

所以我們的教育要發現孩子的不同,尊重孩子的差異性,讓每個孩子自由的生長。

每個特殊的孩子都是掉在地球上的星星,正因為他們不一樣,所以他們最後肯定都會發光。如果遇見了這樣的孩子,希望我們能更多耐心去理解他們,發現他們,幫助他們找到發光點。

希望每一個特殊的孩子都能被溫柔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