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疫苗之殤 花了60年修復民衆的信任

昨夜今晨,朋友圈都被疫苗的事情刷屏了。在對國產疫苗失望的同時,很多人把目光瞄向美國。

的確,如今美國的疫苗監管在全世界是最嚴格的,但這也是通過一次又一次的疫苗安全事故中總結出來的,美國人花了60年時間,才勉強修復民眾對疫苗的信任。

但一直到現在,美國仍然有小部分民眾不相信疫苗,不給孩子打疫苗。

美國疫苗之殤 花了60年修復民眾的信任

2016年1月,Facebook的掌門人扎克伯格曬出帶女兒打疫苗的照片,引來反疫苗人士的強烈抨擊。

美國的疫苗安全事故

美國的疫苗安全事件,最嚴重的莫過於1955年春天那次脊灰疫苗事故。

脊灰疫苗,主要是預防小兒麻痺症的,分口服和注射兩種,在中國多采用口服的,所以被稱為“糖丸”;而在美國,則採用注射的(中國的進口疫苗也是注射的)。

​說回1955年的脊灰疫苗事故,當時加州伯克利的卡特實驗室(Cutter Laboratories)製作脊灰疫苗的時候,因在用福爾馬林滅活相應病毒時不夠徹底,沒有殺死所有的病毒。

美國疫苗之殤 花了60年修復民眾的信任

因此,在12萬名接種該疫苗的兒童中,有4萬名兒童染病,其中56人患上了麻痺型脊髓灰質炎,使得這種嚴重危害兒童健康的急性傳染病在幼兒中有了再次傳播的機會,最終113人終生癱瘓,5人死亡。

事發後,卡特實驗室微生物研究所所長被開除,美國衛生部秘書長Hobby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主任Sebrell引咎辭職。

這次脊灰疫苗事故,促使美國對疫苗進行了更加嚴格的標準,並且在監管過程採取更加嚴密的控制。這個規定甚至細到要求存放疫苗的冰箱中要放置大瓶裝的水,以便冰箱門打開時,內部溫度保持不變。

這次事故也讓卡特公司付出的鉅額的民事賠償,導致其他疫苗公司打了退堂鼓,紛紛減少甚至停止疫苗的生產。美國政界見狀,1986年,國會通過了《國家兒童疫苗傷害法案》,規定從每支疫苗的銷售中,繳納0.75美元的稅收,作為救濟基金的來源。1988年,在此基礎上又通過了《疫苗傷害賠償程序》,大大簡化了疫苗傷害賠償申請手續,賠償的最高額度可達25萬美元。

這才讓生產疫苗的企業重新投入生產。

花了60年贏回民眾的信任

1955年的這次脊灰疫苗的安全事故,讓美國民眾對疫苗以及政府監管的信心,幾乎下降到負數。

為了挽回民眾的信任,除了國會通過法案外,政府也對疫苗的生產設置了更嚴格的監管。

監管環節 設立垂直監管機構

美國疫苗之殤 花了60年修復民眾的信任

首先是設置了總協調機構——全國疫苗計劃辦公室(NVPO),,專門負責協調與衛生和公共服務部(HHS)之間相關的免疫衛生活動,HHS下屬機構有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以及衛生資源和服務管理(HRSA)。

生產環節 三道門口+二道認證

美國疫苗之殤 花了60年修復民眾的信任

在生產疫苗方面,FDA設置了三道實驗室門檻+二道認證。

首先,用計算機預測和模擬疫苗會對免疫系統造成的影響。然後,進行動物實驗。成功後,FDA才能批准疫苗的人體臨床實驗。人體試驗又分為三個階段,如果三個階段的臨床試驗均證明疫苗安全有效,疫苗生產商才可向FDA申請兩個許可證:疫苗的產品許可證,以及工廠生產的場地許可證。

因此一項疫苗要獲得許可得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可能需要10年或更長的時間。

流通環節 暗訪+召回

在允許上市之後,FDA和CDC等部門還會對疫苗流通環節進行嚴格的監管。2012年,CDC授權研究機構對美國兒童疫苗接種項目(VFC)進行了一項調查,調查結果總結了現存疫苗管理體制在流通以及服務環節出現的問題。

包括:兒童疫苗的醫療提供商存放疫苗溫度不合規,沒有按照規定每日準確填報存放溫度;過期與未過期疫苗沒有按照規定分區存放;存儲疫苗的設備不達標,有霜凍或結冰等現象。研究建議CDC等相關機構加強疫苗的保存監管,以確保為兒童提供可預防疾病的最大保障。

美國疫苗之殤 花了60年修復民眾的信任

在過去10年間,FDA共召回3次疫苗:一次是因為貼錯標籤,另一次是在生產過程中被汙染,第三次是因為FDA在生產工廠發現潛在生產問題。

美國政府為了恢復民眾對疫苗的信心,可以說費勁了心血,但仍然有小部分民眾對疫苗不放心。這就是為什麼扎克伯格在Facebook上曬帶女兒打疫苗的圖片時,遭到這麼多的抨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