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名將魏延,死的到底冤不冤?

眾所周知,三國名將魏延,勇猛善戰,在三國後期的蜀漢整體,一定算是一哥了,他身手高強,軍功赫赫,只悵然在諸葛亮身後,被殺,並被誅滅三族。《三國演義》中說,諸葛亮看出魏延腦後有反骨,以為改日後必反,於是奇妙授計給馬岱,趁其不認真,斬了他。雖然,那是小說的說法,不是史實。那正史中的說法,是什麼樣的呢?魏延作古的到底冤不冤呢?

三國名將魏延,死的到底冤不冤?

魏延(?-234年),字文長,義陽(今河南桐柏)人。魏延深受劉備憐惜,劉備入川時,魏延因屢立軍功被錄取為牙門將軍,劉備佔據漢中後又破格汲引魏延為漢中太守,鎮守漢中,成為獨當一方的上將。

《三國志 魏延傳》記實:以部曲隨先主入蜀,數有軍功,遷牙門將軍。先主為漢中王,遷治成都,當得重將以鎮漢川,眾論覺得必在張飛,飛亦以心自許。先主乃拔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一軍盡驚。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由於魏延多次立下軍功,劉備很賞識他,感受他很有手段,於是,讓魏延鎮守軍事要地漢中,原來張飛覺得會讓他鎮守漢中,可是出乎料想,劉備錄取了魏延,這聲名,劉備對魏延的正視,也聲名劉備慧眼識英才。劉備對魏延的立場,便是重用,也是他的人事佈置。

三國名將魏延,死的到底冤不冤?

魏延鎮守漢中近十年,劉備棄世之後,魏延又多次隨諸葛亮北伐,立下軍功。魏延曾多次向諸葛亮懇求,給他一萬戎馬,從子午谷攻關中,也便是聞名的“子午谷妙算”,末了與諸葛亮會師於潼關,彷佛韓信的例子,但諸葛亮一向不許可,魏延是以以為本身無法完全闡揚才氣,心懷不滿 。

《三國志 魏延傳》記實: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為怯,怨嗟己才用之不盡。

魏延有手段,可是手段沒有充實闡揚出來,諸葛亮沒有人盡其才,給他默示本身的機遇,魏延“好漢無用武之地”。

大概有人說魏延沒有手段,可是,《三國志 魏延傳》記實: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刺史郭淮與延戰於陽谿,延大破淮等。

魏延西入羌中,與魏國上將費瑤、雍州刺史郭淮在陽谿大戰,魏延擊敗熱點,取告捷利,這充實聲名魏延的手段,很是紛比方般,足見其凸起的軍事才氣。悵然,諸葛亮不克不及善用,導致魏延被主要華侈,好鋼沒有效在刀刃上。

三國名將魏延,死的到底冤不冤?

諸葛亮身後,魏延與長史楊儀反面,二人牴牾激化,彼此爭權,魏延敗逃,被馬岱追斬,並夷滅三族。一代名將,就此冤作古,令人可惜!

《三國志 魏延傳》記實:延獨與其子數人避難,奔漢中。儀遣馬岱追斬之,致首於儀,儀起自踏之,曰:“庸奴!復能作歹不?”遂夷延三族。初,蔣琬率宿衛諸營赴難北行,行數十里,延作古問至,乃旋。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常日諸將素差異,冀時論必當以代亮。本指云云。未便作亂。

魏延被殺當年,曾帶著部下和兒子一路避難漢中,可是,魏延並沒有降服敬佩魏國,從這件事可以看出,魏延並沒有反意,只是不屈楊儀,僅僅是和楊儀爭權罷了。魏延作為蜀國後期數一數二的上將,軍功赫赫,他怎麼能聽一個並無很大功勳,只是一個騷人楊儀的批示呢?換成誰都不屈啊!

這也怪諸葛亮不會用人,沒有佈置好,並且,也主要違反了劉備的人事佈置。本該重用魏延,卻沒有重用,還導致魏延冤作古,使蜀國自毀長城,元氣大傷,為其後第一個被滅國埋下禍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