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發電衣」呼吸心跳能發電,王中林獲世界能源領域最高獎!

穿上“發電衣”呼吸心跳能發電,王中林獲世界能源領域最高獎!

23日,世界能源領域最權威、最負盛名的獎項埃尼獎組委會在意大利羅馬宣佈,根據埃尼獎評審機構科學委員會最終評選結果,將第十一屆埃尼“前沿能源獎”授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所長王中林,以表彰他首次發明納米發電機,開創自驅動系統與藍色能源兩大原創領域,並把納米發電機應用於物聯網、傳感網絡、環境保護、人工智能等新時代能源領域。王中林是迄今為止獲得埃尼獎的第一位華人科學家,也是在我國境內現職工作期間獲此重大國際性獎項的第一位科學家。

穿上“發電衣”呼吸心跳能發電,王中林獲世界能源領域最高獎!

埃尼獎是世界能源領域最權威、最負盛名的獎項,被譽為世界能源領域的“諾貝爾獎”,與計算機界圖靈獎、數學界的菲爾茲獎及沃爾夫獎等並稱為領域性的最高獎項。根據組委會安排,埃尼獎頒獎儀式將於今年10月22日在羅馬的奎里納爾宮舉行,屆時意大利總統馬塔雷拉將出席頒獎儀式。

王中林院士是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北京市“海聚工程”戰略科學家,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創始所長和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大學納米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終身校董事講席教授,美國物理學會、科學發展協會、材料學會、陶瓷學會、顯微學會會士和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

王中林是國際公認的納米科學與技術領域的領軍型科學家。他首次發明了納米發電機和自驅動納米系統技術,被譽為“納米發電機之父”,也是壓電電子學和壓電光電子學兩大學科的奠基人,發明了壓電納米發電機和摩擦納米發電機,首次提出並發展了自驅動系統,首先提出藍色能源等大原創概念,並將納米能源推廣為“新時代的能源——即物聯網、傳感網絡、大數據時代的分佈式移動式能源”。這一應用於物聯網、傳感網絡和大數據時代的新能源技術,將開啟人類能源模式新篇章,為微納電子系統發展和物聯網、傳感網絡實現能源自給和自驅動提供了新途徑。

王中林科研成果豐碩,已在國際一流刊物上發表1500多篇論文(其中發表在《科學》、《自然》及其子刊上的文章40餘篇)。根據“谷歌學術”今年6月的公開數據,王中林的學術論文已被引用16.15萬次以上,被引用H因子(h-index)達207,學術影響力與H指數繼續位居世界納米科技和納米科學領域第一名。

【納米發電機】

穿上“發電衣”呼吸心跳能發電,王中林獲世界能源領域最高獎!

王院士在2006年發明了納米發電機(nanogenerators)並開創了納米能源這一新的研究領域,2007年成功首次研發出由超音波驅動的直流納米發電機,2008年研發出可以利用衣料來實現發電的“發電衣”的原型發電機。該項研究成果完全地實現了自驅動(self-powered)的納米元件。

穿上“發電衣”呼吸心跳能發電,王中林獲世界能源領域最高獎!

納米發電機的原理是利用壓電效應所產生的電場來驅動外電路中電子的流動。納米發電機理論的提出具有極為重大的意義。它的問世完全打破了人們對“發電機”尺寸的認識極限,讓能源系統實現微型化成為可能,是人類對能源獲取方式的新的認識和探索。納米發電機能夠利用無需任何磁鐵和線圈的柔性結構,而實現對環境中特別微小機械能的進行收集和利用。例如,空氣或水的流動、引擎的轉動、機器的運轉等引起的各種頻率的噪音,人行走時肌肉伸縮或腳對地的踩踏、甚至在人體內由於呼吸、心跳或血液流動帶來的體內某處壓力的細微變化,都可以帶動納米發電機產生電能。因此,納米發電機理論為目前實現物聯網和傳感網絡以及大數據提供了一種理想的電源解決方案。

記者 | 王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