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发电衣”呼吸心跳能发电,王中林获世界能源领域最高奖!

穿上“发电衣”呼吸心跳能发电,王中林获世界能源领域最高奖!

23日,世界能源领域最权威、最负盛名的奖项埃尼奖组委会在意大利罗马宣布,根据埃尼奖评审机构科学委员会最终评选结果,将第十一届埃尼“前沿能源奖”授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所长王中林,以表彰他首次发明纳米发电机,开创自驱动系统与蓝色能源两大原创领域,并把纳米发电机应用于物联网、传感网络、环境保护、人工智能等新时代能源领域。王中林是迄今为止获得埃尼奖的第一位华人科学家,也是在我国境内现职工作期间获此重大国际性奖项的第一位科学家。

穿上“发电衣”呼吸心跳能发电,王中林获世界能源领域最高奖!

埃尼奖是世界能源领域最权威、最负盛名的奖项,被誉为世界能源领域的“诺贝尔奖”,与计算机界图灵奖、数学界的菲尔兹奖及沃尔夫奖等并称为领域性的最高奖项。根据组委会安排,埃尼奖颁奖仪式将于今年10月22日在罗马的奎里纳尔宫举行,届时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将出席颁奖仪式。

王中林院士是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北京市“海聚工程”战略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创始所长和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终身校董事讲席教授,美国物理学会、科学发展协会、材料学会、陶瓷学会、显微学会会士和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

王中林是国际公认的纳米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领军型科学家。他首次发明了纳米发电机和自驱动纳米系统技术,被誉为“纳米发电机之父”,也是压电电子学和压电光电子学两大学科的奠基人,发明了压电纳米发电机和摩擦纳米发电机,首次提出并发展了自驱动系统,首先提出蓝色能源等大原创概念,并将纳米能源推广为“新时代的能源——即物联网、传感网络、大数据时代的分布式移动式能源”。这一应用于物联网、传感网络和大数据时代的新能源技术,将开启人类能源模式新篇章,为微纳电子系统发展和物联网、传感网络实现能源自给和自驱动提供了新途径。

王中林科研成果丰硕,已在国际一流刊物上发表1500多篇论文(其中发表在《科学》、《自然》及其子刊上的文章40余篇)。根据“谷歌学术”今年6月的公开数据,王中林的学术论文已被引用16.15万次以上,被引用H因子(h-index)达207,学术影响力与H指数继续位居世界纳米科技和纳米科学领域第一名。

【纳米发电机】

穿上“发电衣”呼吸心跳能发电,王中林获世界能源领域最高奖!

王院士在2006年发明了纳米发电机(nanogenerators)并开创了纳米能源这一新的研究领域,2007年成功首次研发出由超音波驱动的直流纳米发电机,2008年研发出可以利用衣料来实现发电的“发电衣”的原型发电机。该项研究成果完全地实现了自驱动(self-powered)的纳米元件。

穿上“发电衣”呼吸心跳能发电,王中林获世界能源领域最高奖!

纳米发电机的原理是利用压电效应所产生的电场来驱动外电路中电子的流动。纳米发电机理论的提出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它的问世完全打破了人们对“发电机”尺寸的认识极限,让能源系统实现微型化成为可能,是人类对能源获取方式的新的认识和探索。纳米发电机能够利用无需任何磁铁和线圈的柔性结构,而实现对环境中特别微小机械能的进行收集和利用。例如,空气或水的流动、引擎的转动、机器的运转等引起的各种频率的噪音,人行走时肌肉伸缩或脚对地的踩踏、甚至在人体内由于呼吸、心跳或血液流动带来的体内某处压力的细微变化,都可以带动纳米发电机产生电能。因此,纳米发电机理论为目前实现物联网和传感网络以及大数据提供了一种理想的电源解决方案。

记者 | 王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