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未來的人口、住房、戶籍政策消息……

中國社會科學院京津冀協同發展智庫課題組近期發佈了一篇文章,對雄安未來的建設提出具體建議。在這篇文章中,提到了雄安城市定位與雄安農民的工作安置問題,更提出了住房、戶籍等各項工作的建議。具體內容如下:

一、與雄安新區功能定位相匹配的人口規模與結構

(一)雄安新區現有的人口與住房狀況

雄安新區規劃範圍涉及河北省雄縣、容城、安新3縣及周邊部分區域。雄縣、容城、安新總人口約100萬,分佈在1577平方公里的地域範圍,人口密度較低,其中雄縣人口約38萬,容城人口約39萬,安新人口約26萬。雄安新區起步區如果設立在容城和安新縣城以東、雄縣縣城以西、白洋淀以北的位置,則距離三個縣城有一定距離,土地以灘塗地、農業用地為主,將來起步區人口主要從外部遷入。與全國其他地區類似,雄安新區地域範圍的現有住房體系也主要由商品房、保障性住房、新民居和農村自建房構成。

(二)與功能定位相匹配的人口規模與結構

2015年深圳、上海人口密度分別為5713人/平方公里和3809人/平方公里,北京人口密度為1323人/平方公里。雄安新區的首要任務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新區的發展也不允許因人口過度集聚而再出現北京那樣的“大城市病”。考慮到打造具有優美生態環境的生態城市目標以及白洋淀的環境承載力,雄安新區人口密度不宜過高。雄安新區規劃建設以特定區域為起步區先行開發,起步區面積約100平方公里,中期發展區面積約200平方公里,遠期控制區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

綜合考慮,雄安新區初始人口規模在100萬人左右,遠期控制在500萬人左右。根據2014年國務院印發《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關於城市規模劃分標準,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城市為大城市,因此未來雄安新區的人口相當於一個大城市的規模。

雄安新區未來將重點發展高端高新產業,積極吸納和集聚創新要素資源,建設綠色智慧新城,因此其人口結構將以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主。而目前雄縣、容城、安新三縣的城鎮化水平低、高等教育和科研資源不足、高端產業少,人口結構很難滿足未來雄安新區經濟發展的需要。考慮到雄安新區作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的定位,其城區人口將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於承接從北京疏解的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行政事業機構以及企業總部等,未來雄安新區本地高等教育的發展也將成為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培養基地。此外,雄安新區也要擴大全方位對外開放,充分利用外部資源,從全國乃至全球範圍招攬優秀人才。雄安新區所在地的現有城鎮居民和農民未來將主要為新區的城市功能提供服務性的工作,或進入未來新發展起來的產業從事對技能要求不高的工作。

雄安未來的人口、住房、戶籍政策消息……

二、對雄安新區人口與住房政策的建議

(一)嚴控房價失控性上漲

近幾年來,我國房地產價格持續快速上漲,房地產市場已有泡沫化跡象,各路炒房資金也對進入雄安新區蠢蠢欲動。如果雄安新區的房價被炒高,將會大幅度推高開發建設的成本,吸引企業、投資者入駐的條件會被大打折扣,對產業發展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同時也會加大未來居民的生活成本,並極大地削弱對高端人才的吸引力。目前雄安新區已提出嚴禁大規模開發房地產,嚴肅查處房地產黑中介、炒房團、投機開發商活動,整頓房地產市場和中介機構等舉措。未來在雄安新區發展的初期,仍然要對房地產市場實行嚴格管制,同時加強與京、津的區域聯控,打機惡性炒房、哄抬房價行為,防止房價失控過快增長。

(二)初期實行單位制住房體制

雄安新區發展初期入駐單位以從北京疏解而來的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行政事業單位以及企業總部為主,外來人口也主要是這些單位的員工,因此可以實施單位制住房體制,以業配房、以房引人、以房留人、以房控人。具體可採取兩種方式:

第一,公租房模式。凡是由雄安新區籌備工作委員(或其他相關政府部門)批准入駐的單位,由政府根據實際需求和統一標準,提供辦公、生產場所和職工公寓,鼓勵入駐單位和職工整體租賃,按實際使用情況繳納租金。為了保障公租房數量能夠適應單位入駐的需要,可以由國務院、河北省統一成立專項建設基金,在高標準高質量規劃的基礎上進行新區基礎設施和公租房開發建設。第二,自建模式。為解決財政資金不足的問題,鼓勵入駐企業用自有資金建設辦公、生產設施和職工公寓,但不允許上市自由交易。企業投資的房地產價值允許在初始投資額的基礎上按照一個固定的回報率逐年增長。未來企業關閉或退出雄安時,可以按照資產增值由政府進行回購;或者在未來市場化改革後,由政府和單位按照一定比例對增值部分進行分成。

雄安新區本地原住居民將主要通過原有商品房、保障性住房、新民居和農村自建房途徑解決居住問題。在雄安、容城、安新縣城適度建設公租房,滿足因結婚、家庭規模擴大等原因形成的新增住房需求。

(三)逐步建立多元化的住房體系

採取行政管制手段可以在短期內控制房地產市場的惡性炒作和投機行為,但長期來看也會產生政府投資資金不足、缺乏市場活力、投資效率偏低等問題,因此從長遠看宜疏不宜堵,在發揮政府積極作用的同時仍然要切實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探索出一條既能激發社會資本活力,又能夠有效抑制房價、保障城市居民住房需求的發展模式。要實現這一目標,應建立由商品房、保障性住房、公租房、市場化租賃住房組成的多元化住房體系。通過商品房的開發利用社會資本,滿足高層次的住房需求;通過保障性住房、公租房滿足基本住房需求,並通過充足的供應將商品房房價控制在較為合理的水平。

(四)創新戶籍管理與公共服務政策

考慮到新區發展初期的人口主要來自於北京,工作在雄安、家庭在北京的情況客觀上會存在一個較長時期,因此需要在戶籍管理和社會公共服務政策上進行創新。在雄安新區起步區取消戶籍,實施真正的“居住證制度”,凡是在雄安新區就業繳納個人所得稅或社保的居民皆可領取雄安新區居住證,憑居住證可以享受在租房、醫療、養老、教育等方面的公共服務。

條件成熟後,居住證制度逐步擴大到整個雄安新區的城市居民和農民。加強與北京、天津及河北其他地區的溝通合作,實現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體系的互聯互通,雄安新區居民可以憑居住證在北京、天津及河北獲得同等的醫療、養老基本公共服務。

(五)建設高水平的人居環境

人口進入城市已不僅僅侷限於就業賺錢的目的,越來越多的人希望在城市享受到更好的城市公共服務,提升自身的生活、工作品質。為吸引人才紮根建設雄安新區,需要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樹立為民城的理念,綠色先行、以人為本,統籌考慮產業發展、人口集聚和城市建設,高標準建設新區的交通、教育、醫療、文體藝術、生活休閒等綜合配套設施,建設宜居、生態、智慧型新城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