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一街兩制,記錄深港中英街歷史變遷的珍貴照片


中英街,位於深圳市鹽田區沙頭角街道,原名“鷺鷀徑”,長不足0.5公里,寬不夠7米,街心以“界碑石”為界。1898年刻立的“光緒帝二十四年中英地界第×號”的界碑,將沙頭角一分為二,東側為華界,西側為英界沙頭角,故名“中英街”。

1899年6月9日,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規定將九龍半島及附近海域租給英國,期限為99年。次年3月16日,中英勘界人員來到了沙頭角,從海邊開始測量和勘界。界樁在沙頭角一條河道上向前延伸,把沙頭角一分為二,變成了“新界沙頭角”和“華界沙頭角”。勘界後不久,有人在河床兩側搭建房屋,陸續出現了擺攤做生意的鄉民,這裡逐步形成了一條小街的雛形,它就是今天的中英街。左圖為光緒二十四年界碑第一號。

1941年,日軍進佔華界,圖片左邊為華界,右邊為英界。

英國官兵與國民政府士兵在中英街上。1946年攝。

1949年10月,解放軍與英國警官在中英街界碑前交談。

中英街三號界碑附近的新界民政署長公告。1949年攝。

中英街人民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49年攝。

新界沙頭角左派在中英街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十八週年。攝於1967年10月5日。

中英街華界一側群眾聲援香港左派反英抗暴示威活動。攝於1967年6月27日。

在新界集結的英軍嚴陣以待。1967年7月9日。

沙頭角衝突之後,中英雙方在中英街緊張對峙。1967年7月9日。

港粵兩方巡警同時在中英街上巡邏的場景。1985年。

1997年7月1日凌晨,中英街三號界碑旁的香港警察更換帽徽。

香港迴歸後,廣東邊防支隊官兵與香港警察一同在中英街巡樓。2011年攝。

中英街界碑作為歷史文物被保留了下來。

鳥瞰沙頭角。從橋頭向右為中英街,懸掛國旗的為中英街聯檢大樓。2011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