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金戰爭解讀(三):世人遺忘的昌黎保衛戰

明金戰爭解讀(三):世人遺忘的昌黎保衛戰

皇太極第一次入關

戰役背景,己巳之變

崇禎二年十月,皇太極率軍10餘萬,借道蒙古,避開寧遠、錦州、山海關等地,分兵三路準備從龍井關、洪山口、大安口突入關內,十月二十七日後金開始突破大安口,至十一月初連陷遵化、三屯營,巡撫王元雅、總兵朱彥國自盡。十一月二十日,後金兵馬臨北京城下。明軍滿貴部 、袁崇煥部在德勝門、廣渠門大戰後金大軍,後金軍久戰不怠撤退,此役明軍大將滿貴、孫祖壽戰死。

明金戰爭解讀(三):世人遺忘的昌黎保衛戰

昌黎縣圖

昌黎保衛戰,拽提郎君的傳說

崇禎三年正月,後金軍進攻北京城失利轉而東進,進攻永平、遷安等地,欲圖切斷山海關與京師的聯繫。初四後金軍攻打永平,永平城破,知縣張鳳奇、兵備副使鄭國昌、永平道下中軍都司的程應琦、前居庸參將焦慶延戰死。皇太極留下貝勒濟爾哈朗攜兵馬一萬在永平駐守,自引主力攻打遷安、灤州。皇太極走後濟爾哈朗進攻昌黎,昌黎屬於永平府的一個小縣城,周圍四里,四面有築牆,高三丈餘,但是明軍並沒兵馬駐守此地。初八,清軍數千餘人在昌黎縣城外聚集。清軍見無正規軍守,;料定守城之人必定無守城之心,遂派永平生員陳鈞敏、王鈺等數十騎勸降。適任昌黎縣令左應選剛剛到任不久卻是膽識過人,對勸降之人破口大罵,親自登上城門對百姓說道“勿自恐。數日當退”。

清軍聽聞左應選不降頓時大怒,初九天不亮就開始攻城,左應選臨危不懼,沉著指揮,命眾人將火藥放在城頭。左應選見後金軍靠近城牆,命令將火藥點火丟下,頓時火星四濺,清軍將領見軍兵皆被所傷,鳴金撤退。初十,清軍不甘前一日失利,繼續猛烈攻城,戰鬥異常激烈,清軍指揮兵馬豎著攻城梯強登城門。戰至酣處清軍已有數人即將登上城樓,危急時刻城下一位扶攻城梯的壯士突然把攻城梯拽到,清軍士卒紛紛掉落,清軍大怒將這位勇士當場磔於城下。雖然這位勇士死了,但是他的行為徹底的激發了昌黎百姓的無畏之心,他們同仇敵愾,一次又一次的將後金打退,奮戰七天之後,清軍見攻不下昌黎,權和利弊之下撤退。此役昌黎百姓陣亡40+1人,其中40人有名有姓至今均在地方誌中可見,唯有那拽梯者不知何人,根據《明季北略》記載:“清兵至昌黎,盡焚城外廬舍,恣略子女,金幣,降抵城下”推斷此人應是被清軍從他處掠奪而來。四年之後,楊嗣昌途經此地,聽聞此事上書崇禎皇帝封其為拽梯郎,為之立祠。

明金戰爭解讀(三):世人遺忘的昌黎保衛戰

顧炎武

顧炎武作詩立記

二十五年之後即順治十六年,大思想家顧炎武來昌黎考察,面對著這曾經掛著大明龍旗的城市感慨萬千作出了《詠昌黎》“丸彈餘小邑,固守作東藩。列郡誰能比,雄關賴此存。霜槎春寨出,風葉夜旗翻。欲問嬰城事,聲吞不敢言。”同時顧炎武還拜訪了當年曾今參與戰事的張莊臨,在其陪同之下弔唁了拽提郎君祠,並且留下了《拽梯郎君祠記》用以紀念在保衛昌黎獻出生命的忠貞之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