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怕「≈」(約等於)

“約等於”是什麼?就是差不多,就是大概齊!因此,那些喜歡“約等於”的朋友們,在別人拼命做“加法”的時候,他想大概自己也應該稍加努力了;在別人做“減法”的時候,他想大概自己也可以減負了;在別人做“乘法”和“除法”的時候,他或許依然只能稀裡糊塗的看熱鬧。

人生最怕“≈”(約等於)

【人生需要先做“加法”,後面才能從容做“減法”】

加法是什麼?就是疊加,增加,追加,加油,加緊,加快......初入職場,該加油乾的時候,就不能大概齊的湊合幹;該不斷增加新知識的時候,就不能抱殘守缺;該加快出業績的時候,就不能磨磨蹭蹭讓領導看不到希望;該追求完美注重細節的時候,就不能大概齊隨隨便便;該加班加點廢寢忘食攻城略池的時候,就不能想著舒服安逸......

加法,就是積累!積累經驗,積累財富,積累人脈,積累教訓,積累碎片時間,積累技能模塊......職場的每個階段,你的加法內容有著不同!有時候加一加時間就能立竿見影;有時候加一加人脈就能左右逢源;有時候加一加教訓就能豁達深刻;有時候加一加思考就能觸類旁通......

人生最怕“≈”(約等於)

減法是什麼?就是選擇放棄!就是人家說的“斷舍離”。隨著日本作家山下英子的《斷舍離》暢銷,一時間“斷舍離”成為時尚新詞,我想作者對“減法”悟出了某些人生的真諦——意思是“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廢物,脫離對物品的迷戀”。如今,“斷舍離”已成為一種現代生活的理念。

當經驗多了,人就變得不那麼容易“空杯”心態和“清零”狀態;當失敗多了,人就不容易重新燃起戰鬥的怒火;當舒適多了,人就不願意也不敢於走出那種溫水的狀態......職場裡,堅持沒錯,放棄也對,難在時間節點的把握和對趨勢的判斷。

人生最怕“≈”(約等於)

【人生需要先做“乘法”,後面才懂得做“除法”】

乘法是什麼?是價值倍增,是乘勢而為,是乘勝追擊,是放學的兒童“忙乘東風放紙鳶”,是詩仙李白“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職場上,有時候單靠簡單的加法還不夠,人生苦短,職場金貴,要善於找到那些竅門,才能事半功倍,才能提綱挈領,才能以點帶面;要善於整合資源,才能發揮“乘法”的魅力;要善於激勵團隊,才能讓整體取得勝利;要善於多做一絲,團隊最終業績才有質的飛越......

倍增學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瑰寶,它廣泛運用於社會各個階層的管理。傳說從前有一個國王,非常喜歡下棋,突發奇想要獎勵那個棋的發明者。時值饑荒,發明者請求國王在棋盤上的第一個格里放一粒米,第二個格里放兩粒米,第三個格里放四粒米,每一格均是前一格的雙倍,依次類推,直到把這個棋盤放滿就行。不懂倍增原理的國王答應了,因為他沒有想到當第64個棋盤放上米粒之後,整個世界的糧食或許都不夠了。聰明的發明者,用倍增學救了全國的災民。

人生最怕“≈”(約等於)

除法是什麼?是分享,是分配,是責任,是擔當,是春風化雨,是潤物無聲,是唐三藏的普度眾生,是比爾蓋茨的捐贈。據國外媒體報道,2017年8月,比爾·蓋茨(Bill Gates)捐出了其微軟5%的股份,這是蓋茨自世紀之交以來,做出的最大規模捐贈(46億美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捐贈。除法是什麼?還是“為了給民族留下一些記憶”的建川博物館,館長樊建川耗盡20億家財,做成一件大事,歷史留名。

先有加法和乘法,才有基礎;後會減法和除法,才懂人生!

雜感,是為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