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扇中的江南夢——訪傳統民間隔扇收藏者管恆

隔扇中的江南夢——訪傳統民間隔扇收藏者管恆

隔扇中的江南夢——訪傳統民間隔扇收藏者管恆​在市中區光明中路一處居民區裡,有一座很不起眼的小院落,打開院門的一瞬間,卻使人彷彿一下跌入了時空遂道---這裡儼然一座 傳統民間隔扇的博物館!各種造型、主題的精美木雕隔扇,被鑲嵌在門上、窗上,掛滿每一個牆面。還沒有整理好的堆放在一邊,挨挨擠擠,目不暇接,2000多件隔扇藏品,從古遠的院落裡的不同門窗、傢俱上剝離,穿越20年的風塵聚攏在這個魯南城市的小院,它們以精美的風物,述說著明代、清代、民國的江南舊時光。

隔扇中的江南夢——訪傳統民間隔扇收藏者管恆


隔扇中的江南夢——訪傳統民間隔扇收藏者管恆​夢迴江南

“我在棗莊出生,祖籍是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的一個小鎮。記得我十多歲的時候,第一次跟家人回祖籍探親。在那個並不富裕的小鎮上,我看到了很多江南的祠堂、廟宇、民居,深深地被那些雕花的木門、木窗的精美吸引住了!”隔扇收藏者管恆對記者說,安徽老家的風物,讓在北方煤城長大的他眼界大開,也許就那時種下了收藏的種子。
隔扇中的江南夢——訪傳統民間隔扇收藏者管恆

當上世紀90年代後期,全國拆遷大潮興起,與江南古鎮老建築不可分割的那些精美隔扇出人意料地成為可拆解的物件,這讓常常夢迴江南的管恆興奮至極。他開始通過親人、朋友四處打探哪裡有舊隔扇,這些舊建築、老院落的遺舊之物,被他像寶貝似地一件件地攬到自己懷裡。他把收來的舊隔扇仔細地清洗、整理、維修、完善,細細口味著每一件木雕的美。


隔扇中的江南夢——訪傳統民間隔扇收藏者管恆

收藏是會讓人上癮的,管恆的隔扇收藏從幾件到幾十件,到幾百件,現在已有2000餘件,已是傾其所有。從民國、清代到明朝的,從一小塊門窗上的雕花腰板,一件床圍花板,到一個小櫥櫃,甚至一張完整的花雕木床。每一件都讓管恆如獲至寶,屋裡擺放不下,他就把小院封上頂變成陽光房,仍然只是融扇的天下。20年來,管恆把自己的江南夢一點點地構築在現實中的江北水鄉。

隔扇中的江南夢——訪傳統民間隔扇收藏者管恆

隔扇中的江南夢——訪傳統民間隔扇收藏者管恆​隔扇中的傳統文化

隔扇是中國傳統建築中重要的裝飾構件,效果比起磚石來更具靈動美觀的特點,做工精美,頗費功夫,它不是普通住宅就有的,其多用於宮殿、廟宇、王府和高級住宅,起初僅為皇宮所用,後慢慢流入民間,在明清時代達到盛行。

隔扇,今天也被稱作木雕花板,據考在明朝永樂年間由皇宮傳入民間,主要盛行於江蘇蘇州、浙江東陽、安徽、江西吉安、平鄉等地,向南擴展到湖南桃源、福建泉州、雲南、廣西等地區,富有的晉商也曾把這一美物引入山西,相比江南的精巧細膩,北方的風格自然融入了北方的粗獷、厚重。

“與隔扇呆在一起,我從不感到寂寞,從這些形態各異的隔扇中,能看到豐富的傳統文化藝術的精彩。這些二三百年的老物件致今還能保持著完好的品相,質地精美、色彩如新,想想古人做事是多麼精益求精!”管恆隨手指著一扇木窗告訴記者,安徽的木雕多為清水雕,不著彩色,與黑白的徽派建築一樣簡潔,但是簡單的一個窗格就會變化出多種紋路設計,如工字紋、祥雲紋、雲龍紋、冰裂紋、如意紋等等,在不同的角度會看到不同的變化,一件小小的窗扇能看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這些隔扇做工精良,歷經百年風雨不會變形、損壞。這裡的每一塊木雕花板,都與收藏者有一段奇緣故事,都展示著歷史塵封的先民生活。


隔扇中的江南夢——訪傳統民間隔扇收藏者管恆

隔扇的選材主要以耐潮溼、耐腐蝕杉木、榆木、樟木、櫸木、楠木等為主。傳統工藝中的匠人精神,隨時可見,據瞭解,那些門、窗、床上雕花板一小塊就要用上十天半個月,從選料、開料、到描圖、雕刻、打磨、裝配,哪道工序都不簡單。雕刻技法有圓雕、浮雕、線雕、透雕等,複雜的木雕有的要用上幾個月的時間,如東陽金水雕的上漆環節,為了等到幾天溫度、溼度、陽光剛剛好的天氣要等上半年一年。古代匠人做事的嚴謹,讓今天的我們歎為觀止。木雕花板的內容豐富,喻意美好,題材有自然吉祥風物,如“四季平安、福壽臨門、梅蘭竹菊、清風明月、荷塘清趣、如意、龍鳳呈祥、福臨門花鳥、鳳穿牡丹、纏芝花開”等,還有世風民俗,戲文典故的,如“高風亮節、朱雀神獸、門當戶對、仕女圖、三國人故事、戲曲人物”等,彰顯著濃郁的人文韻味。


隔扇中的江南夢——訪傳統民間隔扇收藏者管恆

2018年,3月,管恆的隔扇藏品赴日本大坂參加了“日本大型中國(山東)紡織日用文化製品展覽會”,展覽吸引了日本和中國觀眾的眼球,包括山東人在內的觀眾大都說沒有見過,非常喜歡。

管恆頗為驕傲地向記者介紹了自己收藏的一件傢俱、東陽金水雕的頂子床,花板的雕刻極盡繁複和華麗,一塊塊十多公分厚的木板,工匠師傅在上面透雕了四五層,在國內也不多見!

隔扇中的江南夢——訪傳統民間隔扇收藏者管恆

隔扇中的江南夢——訪傳統民間隔扇收藏者管恆​傳統創新 古今對話

隔扇不僅是古建中的裝飾品,它作為中國建築上最浪漫的細節,古代工匠們在木頭上,增減得體,線條流暢,題材豐富,木雕之外再配以木板畫、瓷板畫、石板畫、漆板畫,或在木板之上鑲嵌以螺鈿、象牙等等,使之成為可獨立於建築的多種藝術的融合體,給人獨特的審美感受。

管恆收來的這些隔扇寶貝,大多是拆下的木雕花板構件,也有部分損壞,很多隔扇中心框內的繪畫部分早已遺失,如何恢復隔扇的完整,使舊風物重獲新生,管恆琢磨了很長時間。

有一次,去北京故宮參觀,管恆注意到了乾隆養心殿三希堂大門兩側的隔扇,被分隔為一個個小方框,書法繪畫作品間隔填充。據說只有五品以上官員,才能資格在這裡留下書法、繪畫作品,成為皇帝對大臣的認可。這給了管恆很大的啟發,要使有缺憾的隔扇重獲新生,可以用現代人的中國書畫作品去填補,宣紙的質地,會比木板、瓷板表現得更加細膩、精美。書畫鑲嵌——這是管恆在收藏、修復隔扇的過程中的創新。管恆還把木雕小件再配以適宜的新邊框,原來的裝飾配件成為審美的主角,讓人耳目一新。管恆還試驗性地把古隔扇添加再添加現代的燈箱效果,成為新的視覺感受。


隔扇中的江南夢——訪傳統民間隔扇收藏者管恆

管恆不是藝術專業出身,對於殘缺隔扇的完善研究,全憑一腔的熱愛和痴迷,這也是現代技藝與古代藝人的時空對話。看著清洗整理完的隔扇,要找什麼樣的畫家、畫什麼內容,管恆有時要琢磨幾個月,直到感覺到位,才下決心請畫家。目前,有幸與這些老隔扇“對話”的大多是棗莊書畫家,如徐建平、褚衍志、孫中正、李穎華、張思勉、齊愛軍等。在裝裱設計方面,因為隔扇本身的特殊,又不能拆解原物,管恆沒有可借籤的經驗,他就自己不斷嘗試,用木板、玻璃、有機玻璃固定宣紙,使之平整,而不能損壞原件,又不影響欣賞的視覺效果。使一些曾經是木床、門窗、櫥櫃、屏風等“零部件”的老物件,成為懸於廳堂、書房的審美主角,管恆的創新在為國內隔扇收藏探尋出了一條融匯古今的涅槃之路。


隔扇中的江南夢——訪傳統民間隔扇收藏者管恆

談到未來的夢想,管恆說,自己越感受到隔扇藏品的審美內涵的豐富精彩,越希望把它們展示出來給更多人欣賞,我的收藏也是為搶救這些古遠的精美風物,不要等它消失後頓足嘆息。我希望儘快能為棗莊市民建一座真正的隔扇博物館,讓隔扇的美在更充分的空間裡展示,讓喜愛傳統文化藝術的棗莊人走進來,零距離地欣賞隔扇之美,一起探究傳統文化的創新與發展。(丁玉萍 文/圖)

隔扇中的江南夢——訪傳統民間隔扇收藏者管恆

隔扇中的江南夢——訪傳統民間隔扇收藏者管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