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西北中都是方位,爲什麼打了敗戰只稱爲「敗北」?

東南西北中都是方位,為什麼打了敗戰只稱為“敗北”?

《周易》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周易》也是中華文化的根源。中華文化的許多問題都能在《周易》中找到答案。

東南西北中都是方位,為什麼打了敗戰只稱為“敗北”?

《易·說卦傳》曰:“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 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齊乎巽,巽東南也。齊也者,言萬物之潔齊也;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嚮明而治,蓋取諸此也;坤也者,地也,萬物皆致養焉,故曰致役乎坤;兌,正秋也,萬物之所說也,故曰說言乎兌;戰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陰陽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勞卦也,萬物之所歸也,故曰勞乎坎;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東南西北中都是方位,為什麼打了敗戰只稱為“敗北”?

《周易》所依據的歷法為夏曆。夏曆是我國第一部通行的規範曆法。夏曆以北極星為天帝,以北斗七星為帝車,天帝乘車巡遊天下,斗柄旋轉一週,象徵天帝巡遊天下一個週期,為一年的時間。上面《說卦傳》所言,正是反映了這個情況。我們提取《說卦傳》這段文字中的有關信息並總結如下:

東南西北中都是方位,為什麼打了敗戰只稱為“敗北”?

震為正東方之卦,時在仲春之月,五行屬木,萬物之所出也,象徵生機和活力,應春氣也;離為正南方之卦,時在仲夏之月,五行屬火,萬物之所長也,象徵旺盛和強壯,應夏氣也;兌為正西方之卦,時在仲秋之月,五行屬金,萬物之所斂也,象徵收穫和衰退,應秋氣也;坎為正北方之卦,時在仲冬之月,五行屬水,萬物之所藏也,象徵歸藏和固守,應冬氣也。

東南西北中都是方位,為什麼打了敗戰只稱為“敗北”?

東方為震,雷聲如鼓,萬物出達,是進取的時候,故古代擊鼓以進,應春氣也;西方為兌,五行屬金,金聲如鑼,萬物收斂,是衰退的時候,故古代鳴金則退,應秋氣也。同理,北方為坎,萬物歸藏,草木枯敗,是歸而閉守的時候,應冬氣也。《易·說卦傳》曰:“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勞卦也,萬物之所歸也。”萬物敗則歸,歸以自守,常理也。又“坎為隱伏”,勝則進,敗則隱也。又“坎為盜”,《易》常換言曰“寇”,勝者王,敗者寇也。故敗與坎卦有密切關係。

東南西北中都是方位,為什麼打了敗戰只稱為“敗北”?

“敗北”中的“北”,並不是指地理上的北方,而是與北斗星柄指向北方時的時間有關。當其之時,正值嚴冬,赤地千里,萬物已敗。就後天時間八卦而言,正北方之卦為坎,坎者,萬物之所歸也。敗則必向其老巢而歸矣。勝者為王,面南而治也;敗者為寇,面北稱臣也。故“北”在這裡本身就引申指失敗的意思,與地理方位並無關係,“敗北”屬同義複用,而不是“向北方敗退”或“敗於北方”的意思。

東南西北中都是方位,為什麼打了敗戰只稱為“敗北”?

東,代表春天,草木爭榮,不可言敗;南,代表夏天,草木茂盛,怎會言敗?西,代表秋天,草木衰而未敗;北,代表冬天,草木敗矣,故而言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