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穩健中性」的降准

央行宣佈降準支持“債轉股”和小微企業融資,機構預期繼續降準仍有可能,將其解讀為對貨幣偏緊向穩健中性的迴歸,並期待“債轉股”後續細則的出臺。

本刊記者 魏楓凌/文

人民銀行於6月24日宣佈,將於7月5日起通過定向降準支持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和小微企業融資。此次降準可以為大行補充5000億元資金,為中小銀行補充2000億元資金。

中國銀行投行與資管部分析師認為,降準與寬鬆不能畫等號。外匯佔款、公開市場操作創新工具和降準都是基礎貨幣的投放方式,是否寬鬆還要看貨幣創造速度以及信用派生情況。“在沒有看到明顯的經濟生產指標的全面轉冷,也沒有看到物價指標的全面回落的條件下,貨幣政策仍將維持總量均衡,根據市場實際運行,更加註重貨幣政策的結構性調節作用。”

當前,信用收縮加大了金融市場波動和緊張情緒。上述分析師認為,民企違約潮、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客觀上是中國金融體系“二元信用定價”造成的,特別是在金融亂象治理的當下,銀行風險偏好下降,低信用主體的融資需求首當其衝。結構性降準有利於緩解金融信用分配嚴重不均的難題,也有利於降低局部風險加快暴露和蔓延的可能性,有助於迅速補充銀行資金來源,緩解因負債緊張對信用派生能力的抑制。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梁紅認為,央行6月並未跟隨美聯儲上調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同時近期央行也明顯加大了公開市場淨投放力度,是貨幣政策轉向寬鬆的早期跡象,但目標著眼於對沖監管收緊、促進廣義社融擴張,顯示其是迴歸真正意義上的“穩健中性”。

2017年11月以來,多項“去槓桿”政策疊加帶來了明顯的緊縮效應,使得市場認為目前非常有必要進行政策調整。具體到貨幣政策方面,資管新規和對“非標”信貸渠道的緊縮政策帶來了較大的“融資缺口”,這表現為調整後社融增速超預期快速下降。近期信用債市場震盪,信用債發行幾乎凍結,也進一步加劇了緊縮壓力。

梁紅認為,從邊際變化來看,貨幣政策存在進一步寬鬆的空間。“雖然此次降準幅度低於上次降準,但兩次降準的結構有所不同,因為上次定向降準100個基點所釋放的部分流動性理論上用來置換未到期的MLF存量。”

“如果政策不及時、果斷地調整,企業和政府現金流狀況可能會邊際惡化。”梁紅稱。

具體來看,梁紅預計2018年還將降準150個基點,即使是以定向的名義出臺,也會使得表內信貸額度有望擴張,銀行的資本金補充有望加快,而且可能會通過資管新規的細則發佈為金融去槓桿提供更加務實、可行的操作原則。

6月2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及要加快已簽約的“債轉股”項目落地。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認為,此次降準是為落實前期政策部署,“債轉股”作為企業部門去槓桿的一個較為“健康”的方式,避免了短期經營困難但長期發展仍有潛力的企業出現違約壓力,同時能夠有效促進宏觀槓桿率的下降。

在當前信用環境較為緊張的背景下,去槓桿已經對實體經濟造成了一定的壓力,但“債轉股”將兼顧去槓桿和穩增長的雙重目標。

而且,由於當前商業銀行的“債轉股”業務在施行過程中受到一些阻力,導致簽約後落地率較低,因此央行在降準後的答記者問中,較為明確地指出了未來該業務的施行方向。

考慮到實施細則仍需完善,“債轉股”推進進度有待觀察。諸建芳指出,此前商業銀行在實施“債轉股”過程中,基本上運用表外理財資金作為優先級部分,但是《商業銀行法》規定嚴禁銀行表內信貸資金從事股權投資。具體來看,一是存在“明股實債”的形式,與去槓桿實質有所背離;二是過度依賴表外理財資金;同時市場化、法治化的政策方向也較不明確。

所以,央行重新規範未來“債轉股”方向,一是由於資管新規逐步實施的背景下,表外資金來源受到較大制約,所以此次降準釋放銀行長期表內資金,改善銀行子公司的資金壓力;二是嚴禁“明股實債”,同時明確以1:1的比例撬動社會資金,此舉也有助推進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三是落實此輪“債轉股”要市場化、法治化的執行方向,發揮企業、社會資本和銀行三方的參與能力,嚴格遵循市場化定價,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執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