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敗爲勝?若德國在1944年研製出原子彈是否能一轉頹勢?

美國兩顆原子彈直接就讓日本投降,如果德國在更早之前研究出了原子彈,歷史走向會怎樣?實際上1944年的德軍已經是強弩之末,德國重要工業區幾乎被摧毀殆盡,原子彈即便研製出來了,產量也不足以改變戰爭的進程。

反敗為勝?若德國在1944年研製出原子彈是否能一轉頹勢?

1944年製造原子彈,一無充足電力(連戰鬥機的電解鋁供應都保證不了何況核武器?)二無足夠原料(美國人曼哈頓計劃搞了4年,電力和原材料全力投入尚且只搞出3枚,何況德國?)三還在被英美航空兵持續戰略轟炸,一月一枚?美國曼哈頓計劃那種程度的持續投入在1945年尚且只搞出3顆。工業實力遠遜於美國的德國一月一顆?

好吧拋開這些因素,假設德國真的一月一顆(雖然我覺得極度不靠譜)其實對英美來說,也然並卵。原因很簡單:德國沒有能夠將原子彈投送過英吉利海峽的載具。 以V2的載荷能力(1噸的彈頭)根本帶不動沒有完成小型化的原子彈(小男孩和胖子都是4噸+)而使用轟炸機的話,且不提德國根本沒有戰略轟炸機這茬,以44年的西線形勢,德國轟炸機能突破英國的防空網?

同樣對於東線,因為無投送手段,原子彈即使搞出來了估計也就是核地雷的玩法。用來遲滯蘇軍進攻或者阻止盟軍西線登陸(當然以44年的德軍情報,估計得埋在加來而不是諾曼底。。。)想翻盤?都甩不出去怎麼翻。。。

並且在投入實戰前,總得搞核試驗吧。。。德國當時的情況下,找核試驗場地都困難,要做到保密的核試驗幾乎不可能。。。得到相關消息後,英美蘇的第一反應可能是暫時停止地面進攻然後全面加強對德國工業區和核技術相關的原材料來源地,發電和供電設施,V2導彈發射基地和基地附加的附屬設施的戰略轟炸,炸到德國人的核工業全面癱瘓再繼續地面進攻。。。也就是勝利來的晚一點,翻盤是決不可能的了。更不用說什麼“盟軍能不能撐到胖子和小男孩”了

反敗為勝?若德國在1944年研製出原子彈是否能一轉頹勢?

況且德國缺乏跨洋攻擊美國本土的能力,核彈的威力會使得美國更早地堅定全力投入戰爭的決心。歐洲大陸的戰況可能更加慘烈,但美國實在太強大了,幾枚核彈無法對戰爭的總體進程產生太大的影響。要知道,那個年代還沒有遠程打擊和精確打擊的概念。

唯一的可能性是德國在1944年之前已經具備原子彈的量產能力,並且已經有大量庫存。將原子彈用在東線戰場,或能改變蘇德戰爭的走向,然而這只是假設,實際上是不可能實現的。

反敗為勝?若德國在1944年研製出原子彈是否能一轉頹勢?

你認為二戰德國先於美國製造出原子彈,會改變失敗的命運嗎?歡迎下方留言與編者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