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六萬刀,美國博士全獎如何拿到-資訊篇

一年六萬刀,美國博士全獎如何拿到-資訊篇

恬不知恥的再秀一下

00 平民子弟的美國博士全獎

之前寫了一篇文章,《 》,主要以個人經歷說明,全獎博士出國不難,有信念完全可以做到。

但除了信念,還要有正確的實施方法,實施的前提就是先獲得信息。

本篇文章是上篇文章的後續,重要介紹申請美國讀博的一些信息,包括選擇什麼樣的國家、大學、專業、導師,申請材料該如何準備,以及平民學生所關心的花費問題等。

拋磚引玉,個人經歷不重要,重要的是背景普通學生出國留學的一種思路。

01 為什麼是美國

申請的時候,本人直接將申請國家優先選擇為美國。選擇的原因是一家之言,希望儘量客觀。

首先,好大學多,獎學金高。

各類大學排行榜上,前50的大學美國有30所,前100大學美國有50所左右,讀博選擇面極寬。

美國的大學對於博士提供豐厚的獎學金支持,足以cover掉學費和生活費。

當然英國也很強,但除了牛津劍橋,其他大學差距有點大。牛劍的申請要求有多高就不說了,最可氣的是英國完全將教育賺錢化,對於非歐盟的學生,學費賊貴,獎學金根本無法覆蓋。

其次,就業好,機會多。

作為世界上唯二工業門類齊全的國家(另一個是中國),美國提供大量的工作機會,從農業到商業,從製造業到互聯網。甚至其他國家找不到工作的生物類專業,美國也提供較多崗位。

工資待遇比其他國家的同等工作待遇高。而且,如果對收入不滿意,還可以轉互聯網或者去華爾街工作,錢大大滴有。

這樣的機會其他國家是不多見的。

其實看現在的國際形勢很有趣,老大跟老二拼命折騰發展,其他國家了無生趣。

就我在歐洲留學的某同仁說,他那個小鎮20年前什麼樣,現在還什麼樣,一點都看不到改變。

這樣的國家能提供什麼樣的工作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科研,只看美國

讀博的人肯定是想立志科研,就目前科研發展來說,只有美國有活力。其他國家經濟下滑,科研支持太少。

中國倒是錢多,但跟在美國屁股後面亦步亦趨,沒有任何創新。

每年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一半以上都是美籍,這種科研實力和人才儲備令人乍舌。高新技術,比如互聯網、航天、新能源,美國遙遙領先,還不斷前景,讓追趕者感到絕望。

而且美國大學多,想從事科研事業時,比較容易的找到相關課題組繼續研究。

第四,留美容易,相對公平。

美國作為一個移民國家,沒有民族的概念,也基本上不分本地人外地人,評價標準比較公平。

信奉美國夢:只要你勤奮工作,一定有機會來臨讓你出人頭地。

其他國家,尤其是歐洲,階級固化相當嚴重。很多國家還有貴族的概念,國王冊封的頭銜和榮譽竟然是世襲的。

還有一點,美國現在是少有的‘落地國籍’政策的國家,(另一個是加拿大),有機會給孩子拿個國籍,其他國家都取消了。

02 大學、方向、導師怎麼選

儘量不要選排名100以後的大學。

雖然有人反駁讀博接受的是專業教育,不是通識教育,研究方向跟導師更重要。

但我還是要說,好大學不僅僅是你接受的專業知識,還代表其他人對你的認可度。對普通人來說,好大學就代表著高水平,他們不會深究你專業或導師多牛。

現實也要求你讀個好大學,這幾年國內出了很多人才引進政策,很多都有大學排名的要求。比如深圳的孔雀計劃,明確規定世界學術排名前200的大學博士申請。

明擺著歧視排名靠後的大學博士,這時你拿專業排名或導師去跟人理論沒用。

而且,排名高的大學裡總會讓你找到滿意的方向和導師,如果沒有,要不就是你實力不行,要不就是方向太小眾,這兩種情況我都不建議讀博,太辛苦。

其次,選擇導師比方向重要。大學裡導師的權力大於天,不僅在中國成立,在美國也一樣。研究方向不喜歡可以商量著換,換導師可太難受了。

好導師,第一要人品好。可以諮詢導師帶的其他學生,尤其是在讀的,國外的師兄師姐們很樂於助人。

要是導師坑爹,生活不愉快,學業不順利,有的畢不了業,找不到工作,甚至讀博讀到一半都被導師趕走!

碰到好導師,生活有困難可以找他幫忙,尋工作尋教職都會給你推薦。在外面孤苦無依的讀書,導師堪比第二個爹!

好導師,第二學術水平要高,可以看他近幾年發表的論文,數量足夠多,檔次足夠好,並且,只看一作或通訊。要是文章都掛在最後,說明他已經提前養老了。

在人品和學術相差不多的情況下,再根據頭銜、職務來定,選擇名頭大、有權力的導師。

選擇導師至關重要,不論提前做多少工作都不為過。要不厭其煩的詢問他課題組的在讀學生,郵件,qq,微信都用上,多看他的文章瞭解動態。

無良導師殘害學生的悲劇實在是太多了,在美國時常聽到中國學生抑鬱、精神錯亂甚至自殺的事件。

03 申請因素排名

申請讀博遞交的材料包括個人簡歷,PS(personal statement),大學成績單GPA,託福、GRE成績,推薦信,科研成果等,那些因素重要呢?

我是碩士拿到後申請的博士,跟本科直接讀博有些不同,下面我按重要程度依次說明。

第一,科研論文或專利。

對於有科研經歷的碩士來說,學術成果是最大加分項。

我申請時有一篇EI期刊,一篇會議,一篇SCI在投。導師是華人,面試時直接跟我說文章寫得不錯,具備科研潛力。

獎學金是他幫我爭取的,這應該是我其他背景比較差的情況下能夠拿到fellowship的最大原因。

畢竟,讀博士最終還是要看學術水平。

第二, 大學成績單。

包括申請人所在的大學。託留學基金委的福,老外現在對中國大學瞭解的很清楚,985,211他們一般都知道。好學校的確會有加分項。

本科成績特別重要,有的學校明確有GPA要求,一般不能低於3.2。我申請時GPA3.72,百分制88.16分。

獎學金是學院的學術委員會共同評定,GPA是他們考慮的基礎。

第三,出國英語成績(託福和GRE)。

很多人問寄託考到多少分,就我跟周圍人的經驗來說,越高越好,最好託福100以上,GRE320以上。

但是,出國英語考試有兩個問題。

首先,有人天生就學不好英語。比如我,非常努力,六級也只考480多分。有的學生就是語感好,不管是考試還是實際運用,英語好的一塌糊塗,上天不公啊。

其次,出國英語投入巨大,產出有限。拿託福來說,總分120分,60到90比較容易提高,90到100就很難了。100以上,每提高一分,都需要大量的精力投入。

投入跟產出不成正比,不如做點其他有意義的事情。

所以,出國英語優先考過申請學校的要求線,有餘力再去提高。

第四,PS和推薦信。

這兩個東西不能說不重要,但對於中國學生來說,因為可操作的餘地太多,大家都能做到完美,反而參考價值不大了。

比如PS可以參考網絡模板或其他人,甚至找人幫忙修改,花不了幾個錢。(可以找我幫忙潤色,請私信)

推薦信更不用說了,我當年直接找我們學院院長、導師和一個德高望重的老先生寫,他們都很樂意。

聽說我們學校有學生直接去找校長副校長寫推薦信,都很順利拿到了。

當然國際大牛另說,老外對於推薦信還是很看重的。

所以,立志出國的學生,應該儘快準備科研工作,有一篇好文章在手效果絕對拔群。從本科開始就好好學習,提高GPA,英語抓緊準備,最低要過線。

04 費用幾何

這篇文章的受眾是像我一樣的平民子弟,應該有人關心費用。

我申請的時候,很少向家裡要錢,也就考託福張了張嘴。其他申請費用、輔導書之類的是靠省吃儉用和獎學金撐過來的。

當然我不建議搞這麼辛苦,有條件的孩子好好跟父母說,大部分父母都會支持的。

下面算一下具體花費(單位,元):

英語考試:託福兩次3000,GRE1500,輔導書300,費用4800元;

辦理學校成績單10份,費用300元;

申請美國學校六所,加拿大學校一所。

每所學校需要寄送寄託成績各一份,費用大約35美元,申請費75美元左右(各學校不同,大概這個數),快遞費用120元。

總申請費用為780*7= 5460;

簽證費用,1100簽證費,體檢費1700,各種材料費用500,總共3300左右;

額外產生的交通費用總計2000左右;

所以總費用大約為:15700人民幣

我一開始沒跟家裡說,申請過程中都要斷糧了,連方便麵都吃不起。後來兄長打了一筆錢再加上獎學金才撐過去。

希望申請出國的孩子提前準備15000元左右,最好跟父母誠懇的談一談,自己打工賺錢得不償失,學生還是要以學業為主。

一年六萬刀,美國博士全獎如何拿到-資訊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