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20年前那個夏天嗎?看看現在,生活把你們慣成了什麼樣子!

還記得20年前那個夏天嗎?看看現在,生活把你們慣成了什麼樣子!

--------->>

<

聽著窗外的知了聲

吃著剛從冰涼的水裡泡了半個鐘頭的西瓜

躺在鋪著涼蓆的床上

奶奶拿著蒲扇“撲哧撲哧”扇著風

這是那年“江城的夏天”

還記得20年前那個夏天嗎?看看現在,生活把你們慣成了什麼樣子!

--------->>

<

喝著爸比帶回家的老汽水

奶奶知道我怕熱

總是把電風扇對著我

自己卻依舊扇著大蒲扇

這是那年“江城的夏天”

還記得20年前那個夏天嗎?看看現在,生活把你們慣成了什麼樣子!

--------->>

<

一杯酸梅湯

一根“綠舌頭”

一個吊頂風扇

隨便哪一樣

都能讓此刻的小七情飛上天

這是那年“江城的夏天”

……

還記得20年前那個夏天嗎?看看現在,生活把你們慣成了什麼樣子!

江城 • 那年 • 夏天

老武漢人 ┃ 如何度夏?

武漢獨特的地理環境決定了

武漢夏天“高溫加高溼”的顯著氣候特徵

從可追溯的那一頁歷史開始翻起

武漢人就始終在為

如何度過一個舒適的夏天而努力

竹床陣、大蒲扇、二廠汽水、老萬成酸梅湯

以及張明智大鼓等

構成了每一個武漢人對一個季節的期待

竹床陣

還記得20年前那個夏天嗎?看看現在,生活把你們慣成了什麼樣子!

在空調還沒有普及的年月裡,外地人夏天到武漢,最驚訝的往往是鋪天蓋地的竹床陣。那時京廣鐵路穿城而過,乘坐晚班列車的人,看著車窗外的十里長街、十里長陣,瞠目結舌。路有多長,陣就能擺多長,路曲折向前,陣亦順勢而拐。

大排檔

還記得20年前那個夏天嗎?看看現在,生活把你們慣成了什麼樣子!

過早戶部巷,宵夜吉慶街。夏日的晚上,華燈初上,吉慶街燈火輝煌,人聲鼎沸,正是一年中最好的時辰。

吉慶街因池莉的一篇《生活秀》而成名,她在文中直白描繪,“吉慶街白天不做生意,就跟死的一樣。”白天的吉慶街不過是一條普通、安靜的小街,與咫尺之遙的中山大道比起來,實在是清冷寂寞。一到晚上,短短170米的小街立刻活泛起來,簡易的圓桌板凳連綿排開,人流洶湧。前不久,武漢市巨資修建了新吉慶街,卻門庭冷落,不過是缺少了露天大排檔煙熏火燎的塵世味道。

酸梅湯

還記得20年前那個夏天嗎?看看現在,生活把你們慣成了什麼樣子!

曾經的武漢,沿街叫賣酸梅湯的小推車隨處可見,一杯酸梅湯不過5分錢。不過對武漢人而言,“老萬成”才是酸梅湯的代名詞。

“老萬成”始創於1910年,最初只是一家菸酒副食店,因生意不佳,有股東建議學習北京的做法,夏天試製酸梅湯出售,作為老萬成的副業發展。102年的歲月忽悠而過,讓人始料未及的是,讓武漢人記住“老萬成”的卻是一杯小小的酸梅湯。這家百年老店至今仍然堅守在中山大道前進二路路口,既沒有擴大門面,增加分店,也沒有走進超市,固守一隅,延續著武漢人對於“酸梅湯”最初的記憶。

紅山花電風扇

還記得20年前那個夏天嗎?看看現在,生活把你們慣成了什麼樣子!

中國的第一臺電扇誕生於1924年,華生電器廠研製華生牌電扇成功。但在漫長一段時間裡,無論是木葉垂吊電風扇還是鐵扇電風座扇,都和今日的香車豪宅一樣,是有錢人的玩意——有這樣玩意的人家不必上街擺竹床陣。

最初的紅山花價格昂貴,一臺臺式電風扇幾乎要花掉一對年輕夫妻近兩個月的工資,購買一臺紅山花成為一個武漢家庭最奢侈的一筆開銷。但這個外型笨重的傢伙卻是質量的保證,時至今日,還有家庭仍然保留了二、三十年前購買的紅山花,油漆剝落,鐵鏽斑斑,但轉速依然均勻。

不過紅山花電扇最終的命運,和荷花洗衣機、長江音響、鶯歌洗衣機這些曾經盛極一時的武漢本土品牌一起,折戟沉沙,成為了武漢人消失的記憶。

二廠汽水

還記得20年前那個夏天嗎?看看現在,生活把你們慣成了什麼樣子!

對於武漢人來說,真正能夠享受到汽水這種奢侈的舶來品,是國營武漢飲料二廠誕生之後的事情。所以,對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出生的武漢人來說,二廠檸檬汽水、橘子汽水、香蕉汽水和荔枝汽水,玻璃瓶裡花花綠綠的液體,是童年時代最難以忘卻的記憶,那才是真正專屬於武漢夏天的味道。

玩水

還記得20年前那個夏天嗎?看看現在,生活把你們慣成了什麼樣子!

游泳,武漢人的叫法是“玩水”。一個“玩”字,說盡了武漢人對水的感情。武漢曾經生產過一個“游泳牌”香菸,由於數量有限,在市面上並不常見,抽“游泳”牌香菸由此成為了一件有身份的事情。

將“游泳”作成了一個香菸的品牌,舉目全國還真是獨一份。

大蒲扇

還記得20年前那個夏天嗎?看看現在,生活把你們慣成了什麼樣子!

孩提時候,看《濟公傳》,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把破爛的大蒲扇,因為實在家常,隨處可以找出一把,模擬“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兒破”的景象。

蒲扇的用途廣泛,除了夏日納涼,還有扇風、生火、驅蚊、撲螢、遮陰、擋雨、墊坐多種功能。二三十年前,供銷社的櫃檯上賣的幾乎都是這種扇子,一是耐用實惠,二是價格便宜。日子過得節省的人,買來一把蒲扇,不急著用,先用細密針線把蒲扇的邊緣包上一圈布,為的是使扇子多用上三年五年。

在那些大擺竹床陣的年月裡,蒲扇是必不可少的東西。在記憶之中,夏日的晚上總是伴隨著竹床吱呀作響和蚊蠅嗡嗡盤旋的聲音,瞌睡雖多卻難以入眠。性急的孩子抓過一把蒲扇橫七豎八地揮舞幾下,卻絲毫不得清涼,便沒有了耐心。而上了年紀的祖母便坐在邊上,將手中的蒲扇富有節奏地搖來搖去

冰棒

還記得20年前那個夏天嗎?看看現在,生活把你們慣成了什麼樣子!

冷飲業進入武漢三鎮的歷史,和漢口開埠的歷史同樣的長久。武漢的冷飲業是從1911年英商創辦的漢口第一家機制冰塊廠開始的,廠址在法租界法國巡捕房後面,就是今天的江岸區岳飛街44號。

廠牌為“和利冰廠”。在此之前,武漢市場上的冰塊多是前一年窖藏的湖塘積雪,很不衛生。清潔衛生的“和利冰”一經推出,廣受歡迎,租界的洋人、富人、醫院、餐館、冰室,都成了“和利”的用戶。應該說,當年不知道“和利冰”,就像你在法租界居然不知道巡捕房一樣。由於沒有冰箱,所以在漢口街頭,常常能看到專門運送冰塊的自行車。特製的後座,後輪兩邊懸垂的鐵架,各放一大塊方形冰塊。

大碗茶

還記得20年前那個夏天嗎?看看現在,生活把你們慣成了什麼樣子!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這是最平民化的飲料。街頭巷尾,處處可見叫賣大碗茶的茶攤,陳設也簡單,不過油布扯起來的一個棚子,遮住頭頂的烈日,棚子下兩張桌子,幾條長凳,一個大茶桶,若干個粗瓷大碗。

也有細緻一些的茶鋪,不過是將瓷碗換成了玻璃茶杯,杯口上用方方正正的玻璃片蓋上,深紅色的茶葉通過光的折射煞是好看。用來煮茶的茶葉,都是粗茶,但熬得很釅,酡紅的顏色。除了茶葉,還放些菊花和金銀花,都是消暑的佳品。大碗茶的價格也便宜,5分錢一碗/杯,後來漲了價,也不過一毛錢左右。守攤的往往是上了年歲的老人,手搖蒲扇,輕輕地給茶扇風,既驅趕蚊蠅又給茶降溫。

防空洞

還記得20年前那個夏天嗎?看看現在,生活把你們慣成了什麼樣子!

如今武漢能夠看到的防空洞,多是1960-1970年代“備戰備荒”那個年代所建造的,當年流行的口號是:帝修不除,挖洞不止。

還記得20年前那個夏天嗎?看看現在,生活把你們慣成了什麼樣子!

這些原本作為防空手段,用來躲避戰火的地下空間,在和平年代釋放了那些緊張的戰爭陰影,而以地下商場、停車場、倉庫、酒吧甚至孩子們的冒險樂園等種種形態,無聲地縱橫在城市的腳下。除此之外,在炎熱的夏天,這些地下空間又多了一項用途:避暑勝地。最近幾年,武漢市開展“清涼工程”,將所有的防空洞就近安排為社區納涼點,定時開放。

上次探訪龜山北路說過,龜山北路就有不下4個防空洞,不過現在已經都封了,有很長一段時間,龜山北路的防空洞主要用作冷庫用來存放香蕉,盛夏時節,洞口如潮的冷氣,也常常吸引一波附近的居民搬著躺椅躲到這裡乘涼。

還記得20年前那個夏天嗎?看看現在,生活把你們慣成了什麼樣子!

武漢大學內也建有防空洞。1938年抗日戰爭時,郭沫若來到武漢開展抗日宣傳工作,住進珞珈山。郭沫若在其回憶錄《洪波曲》中提到:“在這大學區域還有最好的防空設備,有因山鑿成的防空洞,既深且大,也有高射炮陣地環列在四周。”

還記得20年前那個夏天嗎?看看現在,生活把你們慣成了什麼樣子!

防空洞裡吹出來的都是自然風,比空調舒服涼快。武大的防空洞,被學子們譽為環保“空調”,每到暑假總有留守校園的學生前去看書避暑。

行吟閣啤酒

還記得20年前那個夏天嗎?看看現在,生活把你們慣成了什麼樣子!

武漢女生段思思生於1985年,因一首惡搞《雙截棍》的武漢話版的《賣豆皮》迅速竄紅成為網絡紅人,她曾經唱過一首《武漢》,流傳頗廣,第一句便是“武漢人講的是胃口/喝的是行吟閣啤酒/扯到喉嚨喊啊/只要真心是朋友”。

而啤酒真正走入武漢人的生活,卻是行吟閣誕生之後的事情了。自此之後,在大排擋吃蝦子、喝啤酒,才真正成為武漢人夏天最慣常的消暑方式。

吊扇

還記得20年前那個夏天嗎?看看現在,生活把你們慣成了什麼樣子!

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吊扇,在頭頂呼呼地吹。我曾經擔心過吊扇是否會掉下來砸中人,還好那時電器質量過關,沒聽說過有這樣的事。

至今,小編家老房子的天花板上還掛著那臺吊扇,但幾乎用不上了!

還記得20年前那個夏天嗎?看看現在,生活把你們慣成了什麼樣子!

“我知道 那些夏天

就像青春一樣回不來

代替夢想的也只能是勉為其難”

{ 今日話題 }

#20年前的夏天,我還記得……#

分享你的度夏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