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回暖 「探」出好年景

經歷了2014年中期以來的國際油價下跌,2017年油價曲折回升,全球油氣勘探呈現復甦跡象。回顧過去的2017年,中國油氣勘探開發走勢趨穩,上游投資回升,油氣發現數量增多,新增油氣探明地質儲量分別為近10億噸和5000億立方米以上。原油產量仍有下降,但較2016年降幅收窄;天然氣產量大幅上升,增長超過5%。油氣上游礦業權制度改革繼續推進。

油價回暖 “探”出好年景

儲產量油降氣增

持續低油價下,三大石油公司勘探投入沒有明顯減少,油氣新增探明地質儲量仍保持了較高水平。

低油價下,石油公司轉變思路,實施高效勘探策略,取得良好效果。一是集中成熟區塊勘探,加快勘探和開發節奏,儲量快速有效動用,建產週期縮短。二是聚焦投入保重點,取得了一批重要發現(如瑪湖油區實現連片,順北又獲新發現,渤中36-1獲高產井等),有望形成一批大中型油氣田。三是持續開展風險勘探和甩開預探獲得一批新發現,九龍山構造龍探1井棲霞組獲高產氣流,鄂爾多斯盆地順寧地區預探獲百噸高油流井。四是非常規油氣勘探取得突破性進展,緻密油勘探在青海、新疆、華北等多地區展開並取得進展。焦頁197-4HF獲高頁岩氣流,重慶丁頁4井突破商業氣流關,馬3井在興隆斷褶帶獲得緻密砂岩氣發現。

油價回暖 “探”出好年景

2017年,全國原油產量受低油價影響繼續下降,全年下降幅度3.19%,產量為1.914億噸,較2016年7.1%的降幅明顯收窄;天然氣產量1487億立方米,全年增長8.5%。

2017年,油氣企業注重開展效益開發,全年油氣總產量當量同比增長1.1%,油降氣增。原油產量繼續下跌,但生產形勢有所好轉,原油產量下降速度(-3.2%)和數量(628萬噸)均比2016年明顯收窄。松遼盆地老油區減產幅度較大,其中大慶油田減產超過200萬噸;勝利油田按照計劃減產50萬噸;渤海和南海東部海域原油產量有約100萬噸的降幅。

受“煤改氣”加快推進、天然氣需求大幅增長影響,2017年3月開始,國內天然氣月度產量增速連續超過兩位數,全年天然氣消費量更是達到2373億立方米,增長15.3%。天然氣產量增長主要來自四川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以及南海東部海域。此外,非常規油氣成為上產重點領域,涪陵頁岩氣田全年頁岩氣產量60億立方米,全國2017年頁岩氣產量實現91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6.7%。

成本升降分化

基於油價緩慢回升的預估,2017年,三大石油公司上游計劃投資均呈恢復性增長,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增幅分別為10%、32%和33%,促使國內油氣勘探開發穩中有升。

操作成本升降分化。2017年三大石油公司實現的操作成本總體上看不降反升。除了中石油有1.2%的下降外,中石化和中海油均出現操作成本上升。中石化由於複雜油氣藏和超深油氣藏成為建產主力,操作成本居高不下。

2017年7月29日,由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中石油為主要作業者的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工程全面完成了海上作業。此次試採是一次歷史性突破,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在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開採中獲得連續穩定產氣的國家。

油價回暖 “探”出好年景

有望穩步增長

2018年,隨著國際油價企穩,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形勢將進一步向好,上游投資仍將延續增長態勢,新增石油探明地質儲量和天然氣新增探明地質儲量有望保持近10億噸和5000億立方米甚至更高的新增水平。

老油區中淺層高效油氣藏成為一些盆地增儲上產潛力區,非常規、巖性、隱蔽油氣藏成為新的增儲領域,效益勘探成為各油企的生存之本、發展之基。

原油產量有望出現恢復性增長,中石油將繼續保持有效穩產1億噸;天然氣增產潛力依然較大,若需求繼續大力拉動,仍可保持較高的增速。

海上油氣勘探開發潛力較大,渤海和南海是未來增儲上產重點區域,若用海矛盾得到有效解決,海上油氣產量增長空間可能得到進一步釋放。

隨著上游效益好轉,工程技術服務價格複議將提上日程,原材料成本將回升,油氣勘探開發成本控制壓力增大。

各生產油企將開啟以創新驅動和科技驅動為發展動力,建設綠色清潔、健康環保的新發展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