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消費稅發票新規對地煉影響

“3月1日起,國家稅務總局開始正式通過增值稅發票管理新系統中成品油發票開具模塊開具,使地煉企業的調油商倒票行為受到抑制”

隨著成品油消費稅新規落地,國內汽油票將相應增加300多元/噸,柴油票增加100多元/噸。

但是很多石油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國內成品油過剩等方面的加劇,很多地煉企業的規模越來越大,其經營模式也越來越規範,那些小地煉企業將被淘汰,因此《徵收管理公告》對中國成品油市場公平競爭將有很大的益處。

成品油消費稅發票新規對地煉影響

“這項政策將對市場各方產生重大影響,不僅是中國的調和油廠家,還有新加坡的調和原料供應商,”有廣東調和油廠家的資深交易員表示。“調和油廠家不一定會就此陣亡,但利潤肯定大幅縮窄。一些廠家或許被迫業務轉型或推陳出新。”

有中石油燃料部經理進一步表示,新的發票系統可通過追蹤產品代碼和數量來跟蹤每筆燃料交易,以此確定是否已經支付消費稅。

但是,目前國內成品油過剩嚴重,近20%的成品油不得不通過出口來完成;更重要的是,因為調油商倒票行為的猖獗,讓國內成品油市場交易不斷扭曲,這對中國石油行業是最大的問題。

據瞭解,2017年廣東省成品油銷量3115.33萬噸,增長4.50%,其中汽油1872.97萬噸,增長10.74%,柴油1242.36萬噸,減少3.68%。

“柴油的銷量是減少的,但是廣東省有4家大型煉廠,分別是廣州石化、茂名石化、湛江東興煉油廠和中海油惠州煉油廠,目前年產成品油總共近4000萬噸,5年內將達6000萬噸,銷售壓力較大。正規的大型國企必然不願意讓偷逃稅款的企業再鑽政策空子了。”有石油央企專家坦言。

據瞭解,目前山東省內石油石化和化工企業有很多,僅隆眾石化網統計的企業有70多家,這些企業主要經營成品油、化工等產品,“但是因為規模小、產量低,因此如果以正規的方式經營,必然不是石油央企和跨國石油巨頭的對手”,那位石油央企專家說。

他坦言,目前石油央企旗下煉化企業的規模很大了,1000萬噸/年以上的煉油基地成為主流;即便是民企浙江石化,其一期項目的煉油產能達到了2000萬噸/年;而山東地煉企業小很多,多是1000萬噸/年以下的企業。

因此,很多山東地煉企業與石油央企在競爭力上是無法比較的,這些地煉企業通過調油商倒票方式偷稅。

據瞭解,中國成品油消費稅只在生產、委託加工、進口等起始環節徵收,徵收環節單一,導致從不同渠道生產的成品油進入市場時銷售價格不同,因此競爭起點不同。據不完全估算,每噸汽油在徵收消費稅及與其相關的附加稅費前後價差可達1800元左右。

所以,通過此次《徵收管理公告》,要求線上使用模塊開具成品油發票,商品編碼不得隨意更改,杜絕過去手動開票事後追驗,造成消費稅逃漏現象,這對於那些地煉企業偷稅是一個重要的“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