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紅燈已亮起,現金貸「回租」外衣即將被撕下

一度哀鴻遍野的現金貸再度起死回生,並且勢頭旺盛。

在遭遇監管之後,部分現金平臺搖身一變,以看似合規的“回租”方式重新殺入市場,儼然形成新的產業鏈。穿上馬甲後的現金貸平臺,以更驚人的斂財模式攪動市場,試圖繞過監管大幅套利,甚至將魔爪再度伸向學生群體。

那麼,這股回租之火還能燃燒多久?有分析人士指出,監管信號紅燈已亮起,隨著融資租賃監管職責劃給銀保監之後,這種利用規避監管套利的變種模式極有可能在近期被瞬間叫停。

利息到達1800%

據悉,這種最早以信用租賃為原型的模式在現金貸企業的玩法下被徹底玩壞,打著租賃的旗號,大行放貸套利之道。

根據業內人士介紹,整個流程可概括成用戶平臺三步走。

第一步,用戶下載app後,平臺自動識別用戶手機型號然後評估手機價格,做成平臺回收用戶舊物的假象。接下來,平臺便開始放貸,在用戶簽下所有權協議後,將所評估的金額打入用戶賬戶。最後,用戶在規定期限內再以高於平臺估價的價格再將手機租回來。

實際上,“手機租用”只是一個噱頭,至始至終,手機都沒有離開過用戶的手中。而平臺則將多出來的砍頭息包裝成評估費或服務費。以“樂回租”為例,如果手機估價1000元,需要支付260元評估費,到賬740元,7天之後卻需要還款1000元。以此來計算,年化利率高達1832%。據大多回租從業者承認,回租的利息,其實要遠高於現金貸。

偷換概念後行業肆意增長

另外,有研究表明:使用回租的用戶大多是很難再在現金貸借到錢的那些資質極差的用戶,加之回租模式的不成熟導致平臺的壞賬率畸高。據多位做回租平臺的從業者透露,行業的壞賬率高達40%,甚至不時達到50%。

為了掙更多的錢,降低風險,這些平臺又將罪惡之手,伸向了獲客成本最低、風險最小的學生群體。據瞭解,有從業者將“回租人”年齡限制放開後,大量20歲之下的客群湧入,月放款量增加了一倍。該名從業者還直接透露:“我們現在重點搞的,就是學生群體。起碼有上百萬的學生用戶,都開始使用這個產品。”

監管紅燈已亮起,現金貸“回租”外衣即將被撕下

巧妙的是,回租平臺通過手機這個媒介,完美繞過了“借貸”這個概念。

“我這不是借貸,這就是租賃啊,所有現金貸的法規,完全管不著我們。”多位回租產品的從業者一針見血地指出。

值得一提的是,這裡還有大量的機會和漏洞。面對鉅額利潤,沒有人願意錯過這個混沌時代的風口。這個行業,目前已經形成產業鏈,通過專業的軟件服務公司開發APP,繞開各大應用商店對金融類APP的嚴格審核,幫助現金貸行業,批量進入回租領域。據不完全統計,短短一兩個月,以“回租”、“回購”、“回收”名稱來誤導用戶的平臺已經有上百家。

現金貸披上"馬甲”大肆斂財,這股利用監管套利的火焰還能燃燒多久?

喪鐘敲響?合規仍是唯一出路

近日,商務部的一則通知給這批仍沉浸在投機獲利的欣喜當中的現金貸變種企業敲響了警鐘。

據悉,商務部發布的《關於融資租賃公司、商業保理公司和典當行管理職責調整有關事宜的通知》,通知指出,4月20日起,已將制定融資租賃公司、商業保理公司、典當行業務經營和監管規則職責劃給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稱銀保監會),有關職責由銀保監會履行。

分析人士指出,不難看出,本次商務部行文將融資租賃和現金貸公司一併納入銀保監會負責範疇,正好切中了現金貸繞道融資租賃,規避監管的痛處。以管窺天,政府對金融監管整體合規化建設的決心遠比想象中堅定。

監管紅燈已亮起,現金貸“回租”外衣即將被撕下

監管信號紅燈的亮起,正是對違規從業者的提醒。當銀保監會針對融資租賃平臺營業資質和要求出臺宏觀規則政策後,各金融監管局響應上面號召,必將出臺更為嚴密、更為具體的規定來規範整個行業,那麼這種利用規避監管套利的變種模式極有可能在近期被瞬間叫停。各路玩家若不想徹底出局,合規化仍是唯一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