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成瘾归为疾病,这三点表现说的是你家孩子吗?

点击关注我们,和优秀的人一起看到更远的未来!

游戏成瘾归为疾病,这三点表现说的是你家孩子吗?

正文共: 2063字 16图

预计阅读时间: 6分钟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表示:游戏成瘾被正式列入精神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今年初决定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相关规定自19日起生效,并将通知世界各国政府,将游戏成瘾纳入医疗体系。

听闻这则消息,网友们炸开了锅:

@占卜师吉娜:玩王者荣耀真的会变年轻,我玩王者荣耀别人都夸我像小学生。

麓莹莹:皮一下很开心嘛,不过你的年轻很可能会导致队友的老去,你知道吗?

@劳显亮:精神病前来报道。

麓莹莹:你不是一个人,所以请不要放弃治疗。

游戏成瘾归为疾病,这三点表现说的是你家孩子吗?

@油头菜教授:我的诱发因素应该是没有女朋友的缘故。

麓莹莹:的确,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女生不处对象,每天上自习修成学霸,男生不处对象,每天打游戏玩成屌丝。”你可要小心了哦!

不过,并不是所有玩网游的人都会被确诊为精神病,WHO 表示,游戏成瘾的症状包括:

►对玩游戏的控制能力受损(比如开始时间、频率、持续时间、场合等);

►游戏高于一切,其他兴趣以及日常活动,都须让位于游戏;

►即使导致了负面影响,游戏行为仍在继续和升级。

游戏成瘾归为疾病,这三点表现说的是你家孩子吗?

那么游戏成瘾的危害究竟有多大呢?

游戏成瘾归为疾病,这三点表现说的是你家孩子吗?

游戏究竟有多害人?

先不谈对自己的影响,单说打游戏对他人的影响。上高中时候,我的一位室友就喜欢打游戏,而且每次一打游戏,情绪就十分激动。

她住在上铺,每天一回到寝室就拿出手机玩游戏。经常远程连线我们班的男生,一起开黑。

游戏中的她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平时性格活泼开朗的她,变得暴躁易怒。时不时的飙脏话,或者大喊:“快来救我啊!要死啦!”声音大的整个走廊都能听得见。

游戏成瘾归为疾病,这三点表现说的是你家孩子吗?

控制不住的时候还会拍桌子,搞得下铺像地震一样。多少次,同寝室的女生被吓一跳,当然碍于面子,我们从未十分严肃的提醒过让她小声,只是偶尔说她打游戏像着魔了似的。

但是每个人的心里,多少都会有怨言的。

因为她的缘故,我也从未在寝室学过习,因为这种吵闹的环境真的不适合,所以只好背着书包去教学楼。

游戏成瘾归为疾病,这三点表现说的是你家孩子吗?

游戏害己!

上中学时候,班上几个男生对游戏真的是由衷的热爱。

他们几乎不舍得吃喝,但是却舍得为游戏中的人物购买最豪华的装备。每个月家长给的饭钱都投入到了游戏中,自己却省吃俭用,顿顿以泡面为生。

游戏成瘾归为疾病,这三点表现说的是你家孩子吗?

偶尔在游戏中花光了自己的所有积蓄,就以交学费和学杂费为由,继续跟家长讨要。

家长却不知道,他们每天辛苦的工作只为了给游戏开发商送钱,只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升级,享受那虚拟世界里的快感,想到这些不免有些凄凉。

游戏成瘾归为疾病,这三点表现说的是你家孩子吗?

游戏成瘾,何弃疗?

曾经看见过一个采访,某游戏开发CEO称其从来没玩过自己开发的游戏,因为那些垃圾游戏不值得浪费时间。

游戏成瘾的确有很多危害,那么究竟该如何戒除呢?

事实上,游戏成瘾是因为在虚拟的世界里有很多现实生活中寻找不到的乐趣,那种打游戏升级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令人振奋和激动。

游戏成瘾归为疾病,这三点表现说的是你家孩子吗?

要戒除的话,就必须发现现实世界的乐趣,多跟亲朋好友沟通交谈、多读书享受知识趣味、多运动享受奔跑带来的心跳,出去旅行享受自然之美。

面对着如今功能强大的智能机,如果你抵制不住诱惑,就换成老年机。而对于家里有孩子的父母而言,应该以身作则,尽量不做低头族,为孩子做一个好榜样。

游戏成瘾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还没意识到。19世纪的鸦片战争,人们倚靠在床边吸食鸦片而上瘾,而21世纪的孩子们正在窝在沙发上玩手机成瘾,离开虚拟世界回到现实世界中吧!

游戏成瘾归为疾病,这三点表现说的是你家孩子吗?

网瘾少年变身编程大咖

是否能有一个好的方法,把对游戏的痴迷做一个良性的转化呢?

北京怀柔区某中学生李涛(化名)每天沉迷荣耀、吃鸡,无心学习,家长磨破了嘴皮子也没有用。

父母把家里的网断掉,他就去网吧,父亲几次生气的把他从网吧里揪出来。良言相劝被他当作耳边风,打了他几次还是不听话。

游戏成瘾归为疾病,这三点表现说的是你家孩子吗?

打在他的身上,却疼在父母的心里,实在是无计可施。

去年暑假,李涛的父母给李涛介绍了一位大朋友,这是一位北大计算机学霸。

刚开始这位学长陪着李涛一起玩网游,后来慢慢跟他介绍网络游戏背后的程序设计、动效制作、画面渲染、界面美化等。

在结识了这位学长以后,起初他依然会玩网游,但是在北大学长身边,耳濡目染地,他渐渐地对编程产生了兴趣。

游戏成瘾归为疾病,这三点表现说的是你家孩子吗?

慢慢地,玩游戏的时间在减少,学习编程的时间在增加,他很羡慕身边的这位拥有高智商和优秀思维逻辑的北大学霸。

看见他手指在键盘上敲打,就能做出漂亮的界面,可以构建出比计算器运算速度还快的算法,突然发觉程序员的世界比游戏要有趣得多。

学长在团队中跟我们聊天时说:

“李涛的变化真的很大,进步也特别快。游戏中不服输,勇猛升级的他,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现在他经常向我询问学习方法和编程问题,而且立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程序员呢。”

麓遥说

其实爱玩游戏不一定完全是坏事,很多网络专家在少年时期都曾是游戏高手。喜欢打游戏不可怕,只要有优秀的人去引领,一样可以实现良性转化,一起看到更远的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