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寵的爺爺|姜廣俠返鄉畫像

爭寵的爺爺|姜廣俠返鄉畫像

這種性格,是屬於那個時代的,是屬於典型的皖北農村漢子的性格。

by: 姜廣俠

自從上了大學,很少有機會回家。雖然是省內大學,但每次要麼覺得回家很麻煩,要麼就是不想把空閒時間“浪費”在回家上面。不回家的話,只能每個星期給家裡打一次電話,不能超過一個星期,要不然爺爺會主動打電話過來。

“哎呀呀,我這個小孫女呀,又把她爺爺和奶奶忘啦!

“……”

並且,和他們講電話的時候,一定不能只想著奶奶。

“俺爺,俺奶在旁邊吧,讓她接電話吧”

“唉,我就知道你們都疼你奶奶,不疼我”

“……”

//////////

我的爺爺今年七十二歲了,但他的性格還是像我記事時那樣,風趣幽默而又頑固不化,有時還有些小心眼,對了,還有些好吃懶做。可能有人會說,你怎麼可以這樣說你爺爺。但這確實是他,我有時候很佩服爺爺,有時候又有些討厭他。

直到現在,我們逐漸長大,他慢慢變老,我才覺得,我的爺爺是特別固執,還特別可愛。

過年走親戚的時候,我去姑奶奶家,也就是我爺爺的姐姐家裡做客。和老人家聊天時談到我爺爺的脾氣,大家一致認為我爺爺的脾氣確實很臭,而且很犟。

不過最讓我忍受不了的,就是爺爺經常打奶奶。是的,現在或許很多人聽到這樣的事情會很生氣,覺得過分,但是在那個年代,婦女捱打,是很經常的事。

這也是之前我不喜歡我爺爺的重要原因。

和姑奶奶聊了許多當年我爺爺的事,加上爺爺奶奶自己的陳述,再加上我自記事以來對爺爺的印象,我大概能連貫出我們家老爺子七十年來的生活。

//////////

爺爺出生的時候,我太爺爺已經四十多歲了,只有兩個女兒。本來太爺爺就是家中獨子,一直期盼能夠生個兒子。所以,爺爺出生後,老來得子的太爺爺和太奶奶就十分寵愛他。但是在那個年代,就算是家人對小孩再寵愛,過的也還是苦日子。

爺爺說,他很小的時候就得去地裡幹活,掙工分,雖然人很小,但是也需要算人頭。不過,爺爺最愛炫耀的不是自己比旁人幹活厲害,而是他的“學歷”。爺爺三年級沒畢業,所以每次他炫耀的時候,我都會嘲笑他“才三年級有啥好炫耀的,你看看現在,哪個人的學歷不是初中往上數?”爺爺這個時候總是爭辯,“是比不上你們這些大學生呀,但是現在大學生多多,我們那個時候,別說是三年級,上學的都很少。

確實,爺爺說的很對,這一點我也很佩服他,那個時候太爺爺沒錢再供養爺爺上學,但是爺爺自己可以翻家裡的老舊的康熙詞典認字,才十二三歲就當上了大隊裡的“小幹部”(幫忙記工分)。

那時候的學習機會太過珍貴,所以每個有一絲機會的,都會將學習的作用放大。也許,這就是為什麼我爺爺在幾十年後還能把算盤打得靈活自如,看一些書都沒有什麼障礙的原因。

也正是因為爺爺的“學歷”和他的性格,一般村裡發生什麼事或者誰家有爭執,鬧矛盾,都會請我爺爺去評理勸說。當然,這是後話。當然,我覺得我爺爺本身並不講理……

然後,就是爺爺的青年時代,也不算是青年時代,算是從少年向青年過渡的階段。姑奶奶和我講,那時我們門裡面(也就是有血緣,關係親近)的男孩不多,加上我爺爺就三個,還是三家分開的,而別的門裡面一家就有好多男孩,所以很多人就會欺負我們門裡面的人,沒有什麼原因,就是因為我們門裡面男孩少。

我的其他兩位大爺,比我爺爺大,他們不敢惹事,也打不過那些人,所以儘量避開他們。可我爺爺是個倔脾氣,拼了命的和那些鄰居打,十五六歲的少年和好幾個二十來歲的青年打架,每天回到家都累得像一灘泥。

我姑奶奶說的時候心疼,我聽的時候也心疼,我一直知道爺爺脾氣倔,往壞了說,就是脾氣臭,不知道大丈夫能屈能伸;往好了說,就是遇事從來不慫,就算吃虧也不會後退的那種。說實話,這種性格的人確實很容易吃虧,我爺爺因為這個臭脾氣沒少吃虧。

不過爺爺卻為自己的這種脾氣而驕傲,還曾經和我說過自己的“光輝事蹟”:我們家以前養過馬,馬一般都比較野,我家馬就非常野,除了我爺爺,沒人管得住。別人家種地用牛拉犁,我家用馬。爺爺說,有人看我家用馬耕地非常快,就借我們家的馬去犁地。爺爺把馬騎到他們家,秀了一下怎麼用馬耕地,就走了。然而爺爺一走,我家的馬就撒開了丫子跑,人家拽都拽不住,又趕緊去叫我爺爺。我家的馬一看到爺爺就老實了,最後還是爺爺幫他們耕了地。我家的馬之所以那麼聽我爺爺的話,就是因為我爺爺會打它,馴練它。我見過我爺爺打我家的狗,確實,那時候我都同情我們家的狗,所以我相信我爺爺能把馬馴得服服帖帖。

如果爺爺只是對動物和牲畜心狠,我還尚且可以理解。但是爺爺曾經說過一句話,讓我感到極為震撼,還記得當時爺爺很不以為然的說:“連馬我都能治服,別說一個人了,不聽話就打到你聽話!”

或許,在爺爺青年時馴馬的時候就有這種荒唐的想法,也正是這種荒唐的想法,奠定了他在我們家裡不可理喻的強勢形象。這種性格的體現還是要回到爺爺青年的時候開始說起,首當其衝的受害者自然是我的奶奶……

//////////

我爺爺在和我奶奶成親之前是結過婚的,或許說出來不好聽,但這就是爺爺真實的經歷。爺爺有過三任妻子,並不是像那種有錢人家娶好多老婆的性質。

爺爺的第一任妻子,聽他和奶奶講,是個比較溫柔的女人,長得應該比我奶奶好看些,要比我奶奶高一些,而且還能幹,這些我從那個大姑姑身上是可以看出來的。

我覺得那時的爺爺,應該是對那時的妻子傾注了最單純最真摯的愛意,這可能是後來的那個妻子,甚至是奶奶都沒有體驗到的。但是好景不長,爺爺和那個女人在一起沒多久,他們就有了自己的孩子,一家人都很期待這個孩子的到來。

終於到了生產那一天,第一次當父親的爺爺很激動,雖然是個女孩子,但是爺爺還是抑制不住自己內心的激動。正是因為爺爺的衝動,才讓事情往悲劇的方向發展,那時大姑姑的臍帶還未脫離母體,但是爺爺急於抱孩子,就衝動地將孩子抱起,大姑姑的母親就這樣在生產的時候大出血而死。

我不敢想象那時的爺爺是什麼心情。但在那個年代,一個男人的妻子去世,身邊的人首先想到的,並不是為這個女人感到悲哀遺憾,而是去考慮給這個男人再續一房妻子。

因為續絃的需求,剛出生的大姑姑就成了爺爺的“拖油瓶”,所以,不滿週歲的大姑姑在那時就被送給了別人。這也是後來,爺爺奶奶和大姑姑三者之間微妙的矛盾關係開始的根源。

大姑姑被送走之後,爺爺不久就娶了第二任妻子。我對爺爺的這任妻子瞭解的不多,或許是因為她在我爺爺的生命裡出現的時間不長,爺爺和奶奶都沒有過多的提起過她。只有平時爺爺和奶奶在吵架,奶奶說起爺爺的三次婚姻的時候,才會偶爾提到那個女人。據說是因為爺爺對她家暴,那個女人忍受不了,在孃家人的幫助下,懷著孩子就走了,後來又嫁給了別人。

那個女人走了之後,爺爺又成了光棍,家裡一貧如洗,可是再窮也不能不結婚呀,不結婚就意味著沒有後代。所以,著急的太爺爺就四處託人去給我爺爺說媒。

和我爺爺家裡比起來,我奶奶的家庭比較特殊。奶奶出身地主家庭,可正好趕上了新中國成立的年代,奶奶一家都被批鬥,家裡面的財產都被收走,兩個舅爺也不能繼續學業。而那時的奶奶正趕上要出嫁的年紀,這樣的出身也無法去挑揀自己的配偶。所以,當媒人踏進奶奶家裡提這件婚事時,奶奶的親戚都覺得這門親事是可以的,畢竟,爺爺結過兩次婚,也應該知道如何去疼老婆。

而爺爺在經歷了兩次婚姻之後也學會了去討好別人,所以,爺爺在和奶奶以及奶奶的家人見面時說盡了好話。直到現在奶奶還經常氣憤地學給我們聽:“她不用幹活,娶進來之後,把家裡的活全包了,她就在家裡顧好家,下雨了知道往家裡跑就行。”奶奶和家裡的人都覺得爺爺是個靠譜的人。就這樣,奶奶嫁入了爺爺家,也開始了“悲苦”的一生。

後來奶奶經常和我們講她剛嫁過去時的生活,家裡真的是家徒四壁,只有一隻老母雞,還是瘸了一隻腿的,家裡還有兩個需要贍養的老人。

//////////

我奶奶是一個比較有忍耐心,能吃苦的女性,她那個時候應該有失望,但是也沒有怨天尤人。奶奶後來和我說,她當時就想,只要她和爺爺努力幹活,家裡一定會慢慢地富裕起來。所以,結婚第二天的奶奶就開始了正式的農婦生活,她也知道爺爺說的家裡的活不需要她操心這種話只是說說,但她沒有想到,爺爺竟然會像對第二任妻子那樣對她家暴。

奶奶懷孕之後,爺爺的“真實面貌”就露出來了。那時農村的人都知道,一個女人嫁到婆家,有了孩子就等於有了牽掛,所以一旦有了孩子,就相當於綁住了這個女人。所以,奶奶懷孕之後,爺爺覺得奶奶不會不在乎孩子而和他離婚。於是,家暴就經常發生在我奶奶身上。

年輕時的奶奶也反抗過,因為她父母健在,每次受到爺爺的打罵,奶奶忍受不了的時候都會回孃家,那裡有她的父母和哥哥,爺爺也不敢上門欺負她。

那時候的爺爺也會退讓,會聽鄰居或是父母的話,到奶奶的孃家認錯,跪在奶奶的父親面前承認錯誤,發誓,再也不打奶奶,會對奶奶好。然後,所有的人都抱著勸和不勸離的心理,安慰奶奶,象徵性地指責爺爺,所以,爺爺又帶著奶奶回去。

回去之後的頭幾天,爺爺確實按照他所說的,不對奶奶發火,不打奶奶。然而幾天過後,還是老樣子,甚至變本加厲,如此循環往復,爺爺就捏準了奶奶不會和他離婚這一點。而奶奶也只能默默忍受爺爺的暴脾氣。

爸爸出生之後,奶奶就不捨得離開,再後來,小姑姑出生,奶奶就斷了離開的念頭,只不過還是會在挨打受氣之後回孃家找父親和哥哥替自己出氣。再到後來,奶奶的父親去世,家裡有兩個嫂子,奶奶再捱打也不經常回孃家了。再加上,奶奶的父親去世後,爺爺就不把兩個舅爺和奶奶的那些孃家人放在眼裡了,奶奶這一輩子的苦日子也就正式開始了。

//////////

爺爺確實是好吃懶做,奶奶曾經好言好語地和他講道理,只要兩個人肯努力,日子一定會慢慢好起來的。我認為,爺爺也知道這個道理,但是每次幹活的時候總是會朝奶奶發脾氣,各種挑奶奶的毛病,藉機打罵奶奶。幹完活回到家之後,爺爺總是自己往床上一躺開始睡覺,奶奶要自己做飯帶孩子。

當年的情景我看不到,但是我在家的那段時間確實是這樣,一到農忙的時候,爺爺會在幹活的時候亂髮脾氣,主要的針對的就是奶奶。幹完活回家就往床上一躺,餵豬做飯都是奶奶的事情。我和哥哥如果講他懶,他就會講我們兩個偏心。

那已經是爺爺老年的樣子了,可想而知,青年的爺爺脾氣要暴躁多少倍。我回老家比較晚,我們村裡的很多鄰居都和我講過我奶奶多可憐,曾經被我爺爺打得身上青一塊紫一塊,但是還要拖著傷痛的身體幹活。就連我的親姑奶奶也和我講我奶奶確實一輩子受了不少氣。即使後來爸爸成家立業,姑姑出嫁之後,我的爺爺還是像以前那樣對我奶奶動輒拳腳相向。

而我的爸爸和姑姑,則是爺爺暴脾氣下的第二類受害者。爸爸出生時,太爺爺還健在,所以爸爸很受一家人的寵愛,可就是那麼受寵的爸爸,爺爺打起來也是毫不手軟。

聽奶奶說,大概爸爸七八歲的時候,爺爺對奶奶家暴,那時的爸爸已經懂事,自然見不得自己的媽媽捱打,一氣之下,年幼的爸爸拉著奶奶要離家出走,他跟奶奶說自己要飯養活奶奶,在今天看來就是小孩子的一句玩笑話,大人們頂多會一笑而過。

可爺爺卻覺得爸爸不聽話,二話不說一巴掌扇到爸爸臉上,拿起旁邊粗壯的棍子就往爸爸身上打。後來一家人心疼爸爸心疼得兩天沒吃好飯。或許就是那個時候,爺爺在爸爸心中的形象就定格了,不能違抗,必須聽他的話。以至於成年後的爸爸仍舊懼怕爺爺發火。

後來我小姑姑出生,在奶奶和爺爺的辛勤勞作之下,我們家越來越富裕起來。再後來,爸爸結婚,姑姑出嫁,爺爺奶奶也步入了中年,他們的心思已經從兒女的身上,放到了下一代身上。

//////////

爺爺奶奶不止一次和我講哥哥小時候長得多麼好看,用他們的話來講,小時候的哥哥長得就像畫裡的童子一樣,白白胖胖。我覺得這完全是因為他們在哥哥身上第一次體驗到了當爺爺奶奶的感覺。

我們家我爸爸往上幾輩都是隻有一個兒子,以當時人的視角來看,我們家人丁稀薄,容易受欺負。所以爺爺奶奶一直希望再有一個或是幾個孫子。

我爸爸媽媽那個年代,計劃生育正好進行的如火如荼,第一胎是兒子,就不讓再要小孩。但是,為了我們家的“人丁大業”,爸爸媽媽又決定再要一個小孩。於是,就有了第二胎,當時農村還流行算命,我爺爺和姥爺都找了人來算媽媽肚子裡的孩子是男還是女,結果一致說,媽媽肚子裡會是個男孩。這對當時一心想要男孩的全家人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喜訊,所以,為了保住媽媽肚子裡的這個“男孩”,我們家好不容易攢下的積蓄,都搭了進去,家裡的豬呀、牛呀、馬呀都在當時被“洗劫”一空。

爸爸媽媽也離開家鄉,輾轉到無錫等地。不僅如此,爺爺為此還進過村鎮的班房,他和我們講,那裡的人常常對犯人拳腳相向。好不容易等到了媽媽臨產的那一天,家人們翹首以盼,最後等來了我這個小女娃……

我媽媽和我奶奶經常對我講,我一出生,知道性別之後,爺爺就說:“早知道是個女孩就不要了”,然後爸爸接著爺爺的話說:“早知道是個女孩就不要了”。逐漸懂事的我每次就會適時地吐槽一下爺爺,“我剛出生的時候不是不要我嗎?”這個時候的爺爺就會很無奈,一個勁的給我解釋他當時並沒有嫌棄我,只是因為當時那個年代的人確實偏愛男孩子。

雖然我自己嘴上那麼講,但是我心裡很清楚,爺爺奶奶對我們是真的好,就是典型的農村的老人對待自己的孫子像對待命根子一樣的好。跟從小對我們嚴格的爸爸媽媽相比,爺爺奶奶真的是把我和哥哥捧在手心上一樣。

因為從小我就是一個比較調皮的孩子,再加上爸爸媽媽在外地務工,每天為生活忙碌得心煩意亂,所以我從小就經常被父母打罵。但是在我的記憶裡,爺爺奶奶就連罵我的次數都屈指可數,更別提打我了。

很多鄰居家的孩子都羨慕我和哥哥,因為他們中有的人的爺爺奶奶有許多的孫子孫女,也有的因為性別的原因,並沒有體會到爺爺奶奶對他們的寵愛。和他們比起來,我和哥哥在我們莊子裡,就好像是“小少爺”“小公主”一樣。

幹農活的時候,別的孩子都被自己的家人叫去地裡幹活,但每次我們的爺爺奶奶總是讓我們在家裡寫作業,看電視,怕我們累著或是被太陽曬到。

在那個重男輕女的時代,很多和我同齡的女孩子都早早地輟學打工,結婚生子,而我能夠一直將學業進行下去,和爺爺奶奶對我的寵愛脫不開的聯繫。

//////////

爺爺的暴脾氣雖然到老年的時候還在,但是已經逐漸地改變了。應該說,從爺爺意識到自己的思想已經是過去式,意識到現在的社會人的想法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的時候,他就逐漸改變了。

我在上初三和高一的時候是和爺爺矛盾最大的時候。有多方面的原因,如果真的要總結一下的話,那可能就是,新一代人思想和老一輩人思想在新的時代發生的碰撞吧。

那個時候是手機逐漸流行的時候,再加上各種新興的電視節目,“前衛”的電視劇內容不斷地出現。對一個正處於青春期的女孩子來說,誘惑力是非常大的,我渴望去改變自己,希望有自己的隱私,有自己的自由。而我的爺爺又是一個比較封建的人,他見不得“女孩子沒有女孩子的樣子”。所以當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時,他總是看不慣,並且在我耳朵邊不斷地“勸誡”我,認為我們現在的小女孩就是被電視劇帶壞了。

面對爺爺這種想要干涉我的自由的做法,我自然是要反抗的。當然,那個時候的我,脾氣也不是很好,總是粗暴地回覆他:“我已經不是個小孩子了,我有自己的想法,為什麼要聽你的,為什麼你總是要管我,你沒有那個權利!”每到這個時候,我和爺爺總是要爭執好久。

再加上那個時候我看著爺爺總是用一種使喚的態度對待奶奶,時不時又是責罵,甚至要動手,我對爺爺的成見更深。所以每一次爺爺和奶奶生氣的時候,我都會又和爺爺展開一場激烈的“口水戰”。

他說:“女人就是要聽男人的話,就應該做飯幹活。”我自然又是很生氣,我告訴他:“男女本來就是平等的,奶奶也是一個正常的人,憑什麼要受你一輩子的氣”。

一開始爺爺覺得我就是神經病式的言論,我甚至因為和爺爺的爭吵,一度氣得不想回家,住在姑姑或者是姥姥家。

後來,爺爺自己通過看電視,通過周圍一些村莊裡發生的關於女人比男人厲害的事情,逐漸對這些改觀。有的時候還會和我以及哥哥“探討”,最後也承認,確實現在的社會女人和男人一樣中用。尤其是知道周圍村莊裡發生的有些老人生病,他們的幾個兒子互相推諉,還是女兒任勞任怨地守在身邊照顧的事情。

爺爺還經常和村裡面的老人們說,現在呀,要個兒子還不如要個女兒,以後兒子還不一定有女兒中用。所以,在我和哥哥的勸說加上討好中,爺爺對奶奶的態度越來越好了,不再一生氣就莫名其妙地找奶奶的事。每次我問起爺爺這段時間有沒有和奶奶吵架的時候,爺爺總是帶著委屈的語氣和我們講,“你看你爺是那麼的不講理的嗎?”

對呀,本來爺爺奶奶已經把兒子女兒養大成人,並且他們有自己的家庭孫子孫女也都上了大學,他們只需要在家看著二畝三分地,每年過年享受天倫之樂。等到老年幹不動活的時候,我們的爸爸媽媽會照顧他們,我們三個也時常回去看望他們,晚年生活肯定會非常溫馨幸福的了。

//////////

但是有句話怎麼說來著,世事無常。爺爺可能自己都沒有想到自己會白髮人送黑髮人,就想我和哥哥都沒有想到我們會面臨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

記得自己當時從得到那個消息的時候,直到父親下葬,一直處於哭得腦子不清醒的狀態,同時還要在媽媽面前小心翼翼地假裝堅強,去安慰媽媽,奶奶也哭得肝腸寸斷。

我直到爸爸下葬之後的第二天才注意到爺爺,那是我第一次見到爺爺哭,之前連眼淚都沒見爺爺掉過。爸爸是爺爺奶奶唯一的兒子,是爺爺奶奶的依靠,也是他們的心頭肉,但是突然之間發生了這樣的事情,對他們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

記得爺爺那幾天一直吃不下飯,我和哥哥哭著勸他,“俺爸不在了,你和俺奶還有俺們三個。”他就端著碗靜靜地出神,臉上是我從來沒有見過的悲傷。

後來,日子還是要過的,爺爺奶奶繼續在農村種著地,養著豬,媽媽和弟弟在外地,哥哥開始工作,我繼續上學。爸爸不在的第一個年,我們的年過的很平淡,年前上墳的時候我又看到了爺爺哭。所以我和哥哥都不會主動在爺爺奶奶和媽媽面前提起爸爸。

第二個年,也就是剛過去的這個年,爺爺奶奶在我回去前不斷地打電話問,這一年,我們家依舊平淡,但是由於哥哥已經是我們家的頂樑柱,這個年變得更加有盼頭了。爺爺就開始勸哥哥成家,勸不動的時候,又無奈又生氣,但是他也知道現在的年輕人結婚都比較晚,所以也不敢對哥哥說太多讓他趕緊結婚的事,又怕為他工作之外再添煩心的事。

過完年後,哥哥先回去工作,家人都很無奈不捨,但又沒辦法。然後就是我要回學校,走之前,我和爺爺講,你可不要再和奶奶生氣了,我可是會經常打電話的。爺爺又開啟了“爭寵模式”,“哎呀,你天天就知道偏心你奶奶,都不疼爺爺”,我就知道我的爺爺還是那個固執可愛的老頭。

坐上了離家的車,從車窗看去,爺爺不捨的面孔漸行漸遠。我在想,那個年代和環境造就了爺爺固執倔強而又不服軟的性格。如果爺爺晚出生幾十年,在青年的時候處在這種社會中,或者不是生活在農村,那爺爺的性格該是什麼樣子呢?最後還是覺得,不論爺爺在何時何地,所形成的性格都沒有他現在的樣子足夠讓我敬畏。這種性格,是屬於那個時代的,是屬於典型的皖北農村漢子的性格。

(返鄉導師汪成法,安徽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爭寵的爺爺|姜廣俠返鄉畫像

爭寵的爺爺|姜廣俠返鄉畫像

我是姜廣俠,來自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的一個小村莊,是安徽大學2015級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學生。

在我的成長過程中,爺爺對我的影響很大,包括我自己性格的形成,也受到了爺爺的影響。但是在我的心裡,爺爺一直都是可敬的,也是我每每想起故鄉,第一個浮現在腦海中的人。我的故鄉,就是爺爺和奶奶。

我與《返鄉畫像》

張新穎、梁鴻、白巖松、梁永安、孫良好、薛晉文、張欣、汪成法、趙普光、譚旭東、趙建國、嚴英秀、劉海明、陳曉蘭、曾英、唐雲、徐兆壽、胡智鋒、辜也平、楊位儉、劉廣遠、呂玉銘、龐秀慧、晉超、張德明、金進、黎筠、武少輝、陳離、葉淑媛等與李輝共同成為《返鄉畫像》首批“返鄉導師”!正在帶領首批近30所院校學生,共同推動青年知識分子鄉土報告……

文|姜廣俠 出品|頭號地標

人文指導 | 葉開(中國頂級文學編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