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董其昌《夏木垂陰圖》欣賞(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董其昌《夏木垂陰圖》欣賞(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夏木垂陰圖》軸,明,董其昌繪,水墨紙本,縱321.9釐米,橫102.3釐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董其昌《夏木垂陰圖》欣賞(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根據董其昌自題,本幅是觀董源之畫後追仿之作,並加入黃公望的筆意。但畫中所見並非模仿所得,其構圖、用筆皆是董其昌集大成後之自我風貌。筆法脫胎自書法, 講究用筆使轉的提頓抑揚,而墨色的濃淡燥溼,層次變化也很多。主山上黑白條塊的對比強烈,意不在表現立體,而是追求畫面虛實相生的趣味。

明,董其昌《夏木垂陰圖》欣賞(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號思白,又號香光居士,華亭(今上海松江)人。明萬曆十六年(1588年)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卒諡文敏。精於書畫鑑賞,收藏很多名家作品,在書畫理論方面論著頗多,其“南北宗”的畫論對晚明以後的畫壇影響深遠。工書法,自謂於率易中得之,對後世書法影響很大。其書畫創作講求追摹古人,但並不泥古不化,在筆墨的運用上追求先熟後生的效果,拙中帶秀,體現出文人創作中平淡天真的個性。加之他當時顯赫的政治地位,其書畫風格名重當世,併成為清代藝壇的主流。著有《畫禪室隨筆》、《容臺集》、《畫旨》等文集。

明,董其昌《夏木垂陰圖》欣賞(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感謝收看,陽陽說畫致力於為您呈現精美畫卷。

歡迎收藏轉發,如有問題歡迎在評論處留言。

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