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寶塔碑》與《顏勤禮碑》的比較

《多寶塔碑》與《顏勤禮碑》的比較

(一)筆法

《多寶塔碑》用筆多中鋒,起筆和收筆的頓按都非常明顯。起筆藏鋒為主,有些橫畫起筆較為外露,而收筆用頓筆和回鋒較多,強調“護尾”,令人感覺到顏體的雄渾、大氣。橫、豎筆畫粗細對比鮮明,富有節奏、韻律美感,把顏體“筋”的意味完整地表達了出來;撇畫輕盈挺健,捺畫粗壯有力,給人以剛健的動感,尤其是捺腳較長;折畫變化多,有方有圓,方圓兼施,顯得端莊平穩,正氣飽滿,已初顯顏體雄渾豪邁的書風。

《多寶塔碑》與《顏勤禮碑》的比較

多寶塔碑

《顏勤禮碑》筆力深沉、內藏、鋒稜不露。用筆變化豐富,追求純一的中鋒,強調重按,並參照篆書以裹筆入鋒,中鋒力行,逆入平出,特別強調藏頭護尾,使點畫粗壯厚重,捺腳頓挫後踢出開叉,形成了“蠶頭燕尾”的明顯特徵。可見,《多寶塔碑》和《顏勤禮碑》都追求中鋒用筆,強調“護尾”。而《多寶塔碑》轉折處一般先重按,通過頓挫和回頂,將筆鋒調整到垂直狀態,然後往下行筆,而《顏勤禮碑》寫橫折筆畫時,橫畫纖細,轉折時採用輕提的方法,靠毛筆本身的彈性,使筆鋒回到垂直狀態,然後重新起筆,寫下面的豎畫。

《多寶塔碑》與《顏勤禮碑》的比較

顏勤禮碑

(二)結體

《顏勤禮碑》與《多寶塔碑》在結體上,雖然字形均以平正為主,形體基本呈現正面形象,但二者的結體特點大為不同。

《多寶塔碑》與《顏勤禮碑》的比較

多寶塔碑

首先,字形上,《多寶塔碑》字形嚴謹方正,《顏勤禮碑》比其更豁達端莊,舒展開朗。其次,筆畫上,《多寶塔碑》以橫豎筆畫為主筆,橫和豎穿插勻稱,橫畫長而挺俊,豎畫居中放置,重心平穩。《多寶塔碑》中筆畫較少的字結構疏朗大方,主筆舒展有力,筆畫較多的字則中宮緊密,布白均勻。

而《顏勤禮碑》中字的筆畫主次分明,突出主筆。主筆厚重,給人以明快之感;字中筆畫間輕重反差較大,如橫細豎粗、撇輕捺重等;多部件組成的字,疏重密輕,如“徽”字由於主次分明,使字顯得瘦而勁健,肥而不笨。最後,結構上,從《多寶塔碑》中可以看出,字體的右肩略有隆起勢態,字形外部輪廓的充滿和內部結構勻稱;而《顏勤禮碑》結構以縱取勢,內緊外鬆,每個字看上去很緊密,但通過字內部的穿插、避就、虛實等手法的運用,整個字形端莊、穩重,充滿著廟堂之氣。

(三)章法

《多寶塔碑》與《顏勤禮碑》的比較

顏勤禮碑

《多寶塔碑》在章法上採用較為密集有序的排列方式,有別於褚、歐疏朗清秀的章法佈置,也與顏晚年那種極密集的章法不同,整篇渾然一體,疏密得當。可見魯公駕馭大幅作品章法的能力極強,碑文自始至終,即保持整齊一律的楷書美學原則,又在點畫與結字中不忽略細節的參差變化。

《多寶塔碑》與《顏勤禮碑》的比較

顏勤禮碑

《顏勤禮碑》章法上,字與字,行與行之間較《多寶塔碑》更為緊密,大小字兼有,且都寫得沉著雄渾,毫無雜亂之感。整個佈局充實茂密,氣勢開合得當,縱橫飛動,通篇蕩氣迴腸,氣脈相連,渾然天成。

《多寶塔碑》與《顏勤禮碑》的比較

多寶塔碑

筆者以《多寶塔碑》與《顏勤禮碑》為例,將二者進行比較研究,充分地展現了顏真卿前期與晚期的楷書風格與特點。通過這些比較,使我們瞭解到顏真卿書法的繼承與發展。也正是因為顏真卿的出現,打破了整個書壇近幾百年來幾乎一直為二王書法所籠罩的局面,開創了自成一派的新書風,其對後世書法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也使顏體立於不可磨滅的地位。 (來源|文藝生活·中旬刊 作者|施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