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風殘照 漢家陵闕 陵穴發掘不可取(1)

從事考古研究工作以來,因多數時間進行的是秦漢帝王陵的發掘研究工作,故經常有人問及帝陵發掘的有關問題。最近,應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邀請,在城大講授“秦漢帝陵研究”系列講座的時候,也有多位同學及聽眾提出了涉及帝陵發掘的若干問題。

西風殘照 漢家陵闕 陵穴發掘不可取(1)

眾多的問題一方面顯示了民眾對古代文化遺產的濃厚興趣和較深入瞭解;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極少數人對“帝陵和帝陵發掘”的認識、理解不夠科學和全面。

西風殘照 漢家陵闕 陵穴發掘不可取(1)

李白昔日遊秦漢舊跡時,觸景生情,作《憶秦娥》:“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樂遊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人間詞話》的作者王國維評價“西風殘照,漢家陵闕”,“寥寥八字,遂關千古登臨之口。”爾後“西風殘照,漢家陵闕”一方面成為文人騷客登高訪古、抒懷人生的常用語;

西風殘照 漢家陵闕 陵穴發掘不可取(1)

另一方面則成為世人眼裡古代帝陵形象的代言詞。蕭瑟的秋風中,一座座枯草橫生的高大土冢,長眠地下的簇擁無數奇珍異寶的一個個“孤家寡人”,是常人心目中關於帝陵的基本認識。

西風殘照 漢家陵闕 陵穴發掘不可取(1)

經過歷史考古學家近百年的探索,已經可以勾勒出多座帝陵科學、真實、完整的基本輪廓和框架。

(文:來自於 《香港文匯報》圖:來自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