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的今天之「唯我獨尊」

100年前的今天

1918年5月15日,《新青年》四卷五號誕生了“新文化運動”重器——《狂人日記》,魯迅以震耳發聵的“吶喊”,向封建禮教和傳統詬病發出戰鬥宣言。

100年前的今天之“唯我獨尊”

從鴉片戰爭開始,舊中國龐大而沉重的封建體制無可挽回的走向衰亡,與此同時,新的歷史機運也悲壯降臨在那個風雨如晦、變亂頻繁的歷史舞臺。

那是一個呼喚和產生巨人的時代,魯迅誕生了,誕生在那樣一個特殊的土壤和環境裡,如同暗夜中的明星,剎那間發出了壯觀而耀眼的驚人光芒,照亮了自己,也照亮了在黑暗中掙扎的人們。

魯迅以橫眉冷對的姿態無可置疑的成為獨領風騷的一代大師,那樣的時代恰恰需要魯迅那樣的鬥士,從這個角度說,魯迅是合適宜的,換句話說,魯迅是幸運的。

魯迅堪稱民族脊樑和精神巨人,一個時代的最強音。小時候敬他,長大了依然敬他,這一點從未改變。

100年後的今天

我們已經很清楚,傳統固然有其糟粕,但也未必一文不值。

魯迅的好友林語堂在當時或許已看到這一點,然而他是不合時宜的。魯迅和林語堂本應成為文壇佳話,但他們卻因此而分道揚鑣,好生遺憾。

100年前的今天之“唯我獨尊”

前排:自右至左,魯迅、許廣平、周建人;後排:自右至左,孫伏園、林語堂、孫福熙

極左或極右,讓我們付出的沉重代價就是內耗,而在左右之間,必定有一個更好的選擇,當然不是和稀泥。

合適宜固然好,因為主流氣勢磅礴、波瀾壯闊;但不合時宜也未必不好,因為旁支同樣淨澈清幽、碧波微瀾。

沒有支流的主流是沒有生命力的,註定是要乾涸的。

當某種意識或主張膨脹到不容任何質疑,自認為已君臨天下、無所不能時,正是思想被冰封、創造力枯竭之時,同時也是人類失落自己之時。

100年前的今天之“唯我獨尊”

金庸武俠裡有句反覆出現的臺詞:一統天下,唯我獨尊。

嶽不群沒做到,任我行也沒做到,因為不可能有人做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