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6738至清之茶
《周易》=(≠)科學
我覺得是可以劃等號的!
科學不就是由一些公理通過數據分析公式推導得出一些新的定理定律嗎?
《周易》也是這樣的:它的公理是天干地支,五行八卦,河圖洛書。它的推導是術數的計算。它的結論是對每一起卦的解讀:吉凶(陰陽/勝負/雌雄/......),應期(時間),應方(地點),人物,事件(事態)......。
這些都符合科學的特徵!!
至於為什麼隨機起的卦竟然能在《周易》的解讀下神奇地預知未來,這麼神奇的事,只有等西方的"科學"慢慢發展提高後,再來解釋了!!
周慶字蜀垣
周易,是華夏人的宇宙觀。
他來自於天地自然。辰星月日地可見,己知為陰。還有陰的對立面,不可見之陽,是整個人類面對之難題。
科學與易相較,夜郎自大也。科學專注縱深,成就一枝獨秀。易全而海納百川,科學唯人體之毛髮耳。易縱橫馳騁於天地,科學則為青梅竹馬小童玩物爾。
道高千尺,理存寸心,而云天上下均吾心也。眼可觀,心可見,手可擁,因吾心即天地也。此道之高深處也。
科學運數用圖堆積木,易學占卜起陰陽,此乃天數藏天機,此數非彼數也。
三月二十
《周易》是否有科學依據。這個話題太深奧了,我初中都沒畢業,就趕上文革然後上山下鄉,初中只讀書不到一個學期,文化程度太低。走到大街上,會看到擺攤算掛的人寫著科學算命,我認為說《周易》是科學,是為了把《周易》與迷信區分開來。很多人的看法就是非黑即白,說一個人不是好人就是壞人,說一件事情不是對就是錯。這個世界上除了黑白還有很多種顏色,好人也會做壞事,壞人也會做好事,一件事情是對是錯也要看站在哪一個角度。我認為《易經》不是科學,也不是迷信,很多人遇到了困難以後,當事者迷,自己不能解脫,然後就開始從《易經》裡面找答案。我認為《易經》是玄學,虛無縹緲,捉摸不定,沒有一定的模式,六十四卦每一卦講的都是道理。這些個道理可以運用到科學領域,也可以運用到迷信的地方,那些裝神弄鬼的人,也都在運用陰陽五行。《易經》不管是科學,還是迷信,對國家的安定有好處,對老百姓的生活有好處,他的道理可以運用到各行各業。這就是一本好書,《易經》能夠千古流傳,也是因為它實用,易理派的人運用《易經》的道理治國安邦,術數派的人運用《易經》的道理,給老百姓排憂解難。
老哥jl
科學依據?那科學是都有科學依據嗎?
易經已經被無數次證明是現代人都難以比擬的智慧。
舉例1、太陽系八大行星,從遠到近地球是第六個,從近到遠地球是第三個,八大行星加上太陽是九大星體。三六九,地球是第六個屬陰滋生萬物,厚德載物,太陽是第九個屬陽。這難道是巧合嗎?
2、易經的兩儀,四象,八卦都是根據自然規律總結出來的,這就是科學依據,兩儀代表陰陽,四象代表四季,八卦代表自然界的八種現象天地水火雷風山澤。計算機的0,1就是受易經啟發的。
易經是科學的科學依據,是科學的根本!
特色心理學
《易經與科學的現代關係》
有的人會這麼來提問:易經和牛的哪個更偉大?這樣的對比有可比性嗎?其實,這是在問一個問題,已經是科學嗎?
但是我應該在這裡問一下:為什麼科學是一切事物的判斷標準呢?或者說中國的文化中有更加超級的智慧方法來認識人的自身宇宙萬物:易經就是這樣的一種超級認知方法,他把天地人宇宙萬物放在一起來觀察。這就是說,中國人他有自己非常智慧的觀察人的身心宇宙萬物的方法。
在這個時代,我們應該把中華古老的智慧與現代的西方先進科學文化放在一起平衡的運化。我們可以用科學的眼光來觀察中國古老的智慧,我們也更應該把中國古老的智慧來觀察西方的文化。100年以來,我們所做的工作都注重於前者,對於後者,我們往往都忽視了。現在我們應該反其道而行之,我們用中國的智慧來觀察一下西方的文化,會讓我們打開眼界。
易,對於現在的人來說,首先已經變得非常陌生了。我們往往都沒有經過深入的觀察研究,一方面認為它深奧無比,另一方面又把它等同於迷信就是占卜、算命代名詞。
其實入易不難,把握了道體,《易》就易。 《易經》不是一本哲學之書,勉強說是哲學,這個哲學也有別於西方的哲學。西方的哲學,名為愛智慧,但是他們自己至今沒有發展出一種智慧體系,他們可以把天地人放在一起觀察嗎?我們看一下,西方人的哲學,他們就是把心與我放在一起觀察,都拎不清,究竟是唯心的還是唯物的,他們到今天還沒法確定,他們沒法把心與物同一起來觀察。西方的人為什麼有如此巨大的困境,為什麼他們還認識不到,這是他們的認識論上的一種缺陷?因為他們的哲學方法,最主要的是用邏輯思維的方法,他們用這個方法註定的只能獲得知識體系,何以故,他們的這個方法無法啟開人本有妙德。如果我們把《易經》等同於西方的哲學,這不能發現中華真正的智慧。《周易》繫辭傳說:”易者,象也”,孔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的,繫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這告訴我們,易是一門觀象的形象思維,至於中國的文字創立的規則他是一致的。通過觀象,融會卦爻各象之意,從形象到抽象,再從抽象廣擬於形象,得意忘象,感而遂通,於是天下事物之理得矣。這是基於道而有的智慧思維方法,能夠令一一法悉歸於本源,用易則能體道,體得大道,則天地人萬物宇宙復歸無為。用西人哲學的話來說,就是能在本質於表象之間建立辯證的關係。西方的哲學探究本質,但是他無法建立這種智觀系統,無法於有形的萬物與無形的大道之源獲得究竟。
中華古老的文化有無盡的發明創造,現在大多數人只知道四大發明,有的人還在努力證明四大發明,這是科技,不是科學,這個工作是誰在做的?是現代的部分中國人。中國文化中的五運六氣,這是中華古老智慧的偉大發明,這要遠遠比四大發明來的奧妙。中華古代的聖人在研究的天人關係時候,不僅只知道地球環境影響了氣候,還研究到了九星和七曜對氣球的影響,九星包括天蓬星、天芮星、天衝星、天輔星、天禽星、天心星、天柱星、天任星、天英星,七曜包括日、月、金星、水星、木星、火星、土星,而且還觀察到了二十八星宿等。中國古代的聖人們,發現中國的氣候會以60年為週期循環,年與年之間相互影響,每一年有其特定的規律。古人把這些氣候變化規律整理出來,就形成了五運六氣學。這種大道學問,滲透到了中國文化的方方面面。這種觀察天地宇宙及萬物的運化,與人與人類社會結合在一起,西方的人現在雖然他們的儀器非常先進,但是他們還是做不到這一點。雖然現在的西方人已經意識到全息性,系統性,整體性的重要,但是他們還不會應用,這些方法來真正建立天人一體的智慧文化大系統。我們現在要問的是,中國的古人,他們沒有先進的儀器,他們是怎麼做到這種狀態的?把這個裡面的奧妙搞明白,才知道中華文明的核心內容。
河圖洛書是超科學的存在。這是中國的古代祖宗們,他們引用了宇宙中最為高級的,生物儀器:人本身心,瞭解了天地人相應的奧妙,這河圖洛書,看起來很複雜,但是對於天地宇宙萬物來說,用這簡單的圖就能瞭解把握天地宇宙萬物與人的關係以及規律,不能不說,這是大智慧的體系。人與天地宇宙萬物的關係,以及規律,這種觀察的方法,主要是以能量的運化來顯現,這是不是非常奇妙?西方人,按照西方的觀點來看,中國人沒有造儀器,中國人沒有現代科學的方法,他們是怎麼了解28星宿的運轉與人的身心健康相關規律的?我們現在反過來觀察一下西方文化。西方的現代科學能夠製造先進的儀器,來觀察人,也來觀察宇宙萬物,由此建立了無數的分科學,但是西方的科學到今天還沒法建立天地人一體的能量運化模式。我們只要稍微思考一下,天地人宇宙萬物一體的能量運化模式,可以應用於醫學領域,可以應用於社會的管理,可以應用於農事,可以應用於對人身心的觀察,這是不是一種偉大的發明?這是不是一種超級的認知模式?中國人他們也叫:這是科學,但是,我們只要瞭解其內涵,瞭解它的使用方法,就能瞭解它的精妙,這是一種超科學的存在,超與現代西方科學的認知範圍,能夠對於現代的西方科學的方法有指導作用。
易經的智慧思維方法的奧秘。易有三義!不易,變易,簡易。不易,道也,不生不滅之寂體。變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是:陰陽四儀八卦,64卦,萬物。簡易,不生不滅的道體,與陰陽五行萬象的世間萬物,可以用一個至簡的圖式來表達,來總持。用西方的哲學來詮釋一下,道體,本源也;萬象,現象也;在本源與表象之間,發現他們的規律,用一個非常簡單的符號來表示。明白了嗎?對了。易經要表達的方法本質,這是西方人他們孜孜以求的哲學的科學的目標,西方人到今天沒法建立萬物的統一理論,他們,研究事物的表象沒法究本源。易為什麼能夠預測?因為道體他能夠超越夠現在未來時空的界限,瞭解每一個事物都能突破時空達於源頭。
“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故神無方而易無體。”陰陽,易經中了一個最基本的概念,可以來觀察一切事物,可百可千可萬可無窮。用陰陽來可以觀察人,也可以觀察天地宇宙的運化。一年四季,冬至夏裡,秋分春分,用陰陽來觀察,於是有了河圖。這由天地宇宙有形的觀察而了知能量的變化及運轉,這是不是非常高明?這裡面還有更加微妙的內涵,天地人宇宙萬物都可以用陰陽來觀察,觀察久了,天地人宇宙萬物都可以用一兩個字來總持,在西方人這叫絕對理念,在佛法叫總持。陰陽的這種觀察法,能夠有有形客觀而達象,進而能夠觀察無形的能與性(本質),從這個性(本質)來通微徹天地人的奧妙,這是中華智慧的一種體現。
《易經》的學問懂了以後,整個宇宙萬物都懂了,所以說“範圍天地之化”。《易經》的學問也是包含時空兩部分的,就是“範圍天地之化”的。這個宇宙,在我們中國文化裡不認為是上帝創造的,也不是其他神創造,沒有宗教的性質。在《易經》文化中,還有一種智慧科學觀念,叫做造化——自造自化。整個天體宇宙是大化學的鍋爐,我們人不過是這個鍋爐中的一個小分子、一個小細胞、一個很會活動的細胞而已。這是造化的一種功能。人類把自己看的很重要、很偉大。但站在宇宙的立場看人類,不過像花木上的一片小葉子一樣,是微不足道的。而整個的造化卻非常偉大,只有懂了《易經》以後,才能知道《易經》是“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的,就是說,沒有任何法則是超過《易經》以外的,所有宇宙一切學問,都離不開《易經》這個範圍。
西方人用科學來觀察萬物與宇宙的規律,中國人普遍的用易經的方法來觀察人與萬物宇宙的關係。這兩個可以放在平衡的運化嗎?觀察古老的智慧,我們有了一個科學的角度,從這個角度,它要求我們放棄古老智慧中的迷信成分,要求我們發揮古老方法中的智慧理性。用中國人的觀點來觀察西門人的科學,我們也就能瞭解西方文化的弊端,我們也就能夠像西人提供智慧的方法。
我能把古老的智慧與現代的科學放在一起平衡的運化,這樣他們還矛盾嗎?會把矛盾轉化為智慧的來源。
圓拙
問這個問題,顯然不知道《易經》的作用。這就如同問《史記》科學嗎?《毛選》科學嗎?這種問題就十分荒謬了。下面先講講《周易》到底是本什麼書,再介紹史上首個科學解易的方法論。
《周易》是本什麼書
在中國,人人都知道周易,但周易到底是什麼,卻很少人能說清楚。有些人覺得周易就是算卦、看風水的書。許多學者認為周易是古人占卦的記錄,或者不是周文王本人所寫,這些認識都不對。筮卦本身是占筮工具,而《周易》是周文王借筮卦體裁寫的六十四篇政論文。現在社會上流行的預測學,是從戰國以後所形成的周易哲學體系中延伸出來的,與《周易》內容完全不同。
商周之際,在周文王(當時稱周侯)姬昌的領導下,周國革命如火如荼,不斷提升國力,開拓疆域,對當時的中心國商王朝形成了威脅,商紂王便設計把周文王關在羑里囚禁了七年。在生死未卜的情況下,周文王不希望周國的革命大業就此終結,便借用周國傳統的筮卦形式寫了六十四篇策論,提出了一系列戰爭戰略思想和安邦興國的大政方針,這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周易》。《周易》像黑暗中的一盞明燈,為推翻商王朝,建立新的封建王國指明瞭前進方向。
從歷史進程看,以周文王領導的周國為代表的新興力量以推翻腐朽殘暴的商王朝為目的,其思想路線亦可視為革命思想、革命路線。周文王在《周易》六十四個卦爻辭中提出了一系列建國方略和各項方針政策,涉及到戰爭策略、國家體制建設、思想建設、社會管理、教育方針、水利設施建設等各個領域。六十四卦中的每一個卦辭,即是一箇中心論點,六個爻辭則是這一論點的延伸。
關於時局與對策,周文王在“元亨利貞”系列卦中勾勒出五個階段性政治策略。
在《屯》卦中,指出在革命力量處於弱勢時,先要擴大武裝力量,健全政治體制,而不要急於採用軍事冒進手段。
在《隨》卦中,指出當軍事力量轉向我方為強大時,要聯絡、發動各階層力量追隨自己。
在《革》卦中,指出當革命力量已經取得決定性勝利時,要不失時機地在國家政權和意識形態上破舊立新。
在《無妄》卦中,指出革命勝利後要讓舊勢力完全絕望,讓他們脫胎換骨,防止死灰復燃。
在《乾》卦中,指出革命完全勝利後,不要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要不斷創造新的業績,提升新的高度。
關於政治體制的構建:
在《離》卦中,提出新政權的建立是以舊體制消亡為前提的哲學思想。
在《比》卦中,提出要建立一種以宗親為主體的封建制的國家政治體制。
在《大有》卦中,提出幼君繼位要建立大臣輔助制,這種理論的提出主要是針對後宮篡權、宦官亂政的危害而言。
在《大畜》卦中,指出大人要控制小人,做到養而勿用。
關於戰爭戰略思想:
在《師》卦中,提出要按照戰爭狀態建立民兵編制的戰略思想,使老百姓平時務農,戰時打仗,即寓兵於農。
在《豫》卦中,指出要利用祭祀舞蹈的形式訓練民眾練武,提高戰鬥力。
在《謙》卦中,提出了新的戰爭理論,即戰爭要以實現擴張領土、增強實力為目的,以政治宣傳為手段,做到師出有名。
在《中孚》卦中,提出要培養戰士不屈不撓,勇敢善戰,勇於犧牲的思想品德。
關於政治形勢與發展策略。
在《渙》卦中,指出在當前人心背離的社會狀態,作為新生力量,要推動舊秩序的解體,此謂不散不聚,不破不立。
在《萃》卦中,提出在新興力量尚處在分散弱小的時候,可以利用宗親關係把民眾聚集起來,要讓他們看到希望。
在《同人》卦中,指出要分階段、分步驟地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在《復》卦中,指出要吸引各種人才來投靠自己,包括那些從自己陣營裡出去的人,既往不咎。
在《泰》卦中,指出要善於吸納社會名流來輔佐自己。
在《鹹》卦中,提出只有團結才能產生力量。
在《大壯》卦中,指出武裝力量強大了,必須要及時強化相應的組織機構,避免成為烏合之眾。
在《小過》卦中,指出弱小者只要有志超越,總有一天會強大起來。
在《升》卦中,指出成就事業要循序漸進。
在《豐》卦中,指出為君者要善於借用民眾的力量實現自己的目標,並且要始終保持領導者的權威。
關於政治管理體制的建設:
在《剝》卦中,提出要善於抓主要矛盾,用分級管理的方式治理國家。
在《臨》卦中,提出領導者要經常深入群眾,關心群眾疾苦。
在《蠱》卦中,提出以競爭定人才的選拔機制,用英才而不用庸才。
在《家人》卦中,制定了以家族製為單元的社會管理模式。
在《否》卦中,指出在組織內部,決不能搞小團體、小宗派。
在《賁》卦中,提出要建立專職警衛部隊以管理社會秩序,保衛京畿安全。
在《訟》卦中,指出領導者要善於傾聽不同意見,但下屬也不可因此而驕縱地固執己見。
在《明夷》卦中,指出當權者不可對下屬傲慢無禮,甚至打擊迫害不同政見者。
關於教育體制:
在《觀》卦中,指出要建立各地宗廟祠堂,用宗法思想管理社會、教育民眾。
在《頤》卦中,指出教育要從娃娃抓起。
在《蒙》卦中,提倡解放思想、獨立思考的教育方針,反對灌輸式教育。
對水利、基本建設的要求:
在《需》卦中,指出建設住宅必須要做好排水工程,也比喻好事要做到點上。
在《習坎》卦中,指出要結合汛期加高堤壩,防止水患。用在思想建設上指要建立統一的社會行為規範。
在《既濟》卦中,指出做事要順勢而為,還要防患於未然。
關於人事管理體制的建設和要求:
在《艮》卦中,指出不要讓目光短淺的人擔當重任。
在《睽》卦中,指出永遠不要相信思想觀念錯誤的人的言行。
在《夬》卦中,指出那種得志便猖狂的人是危險的,成不了大器。
在《履》卦中,指出做人要講分寸,不要欺凌那些一時不得志的人,否則將來必會受到極端報復。
在《困》卦中,指出在遇到挫折時可暫時隱退,但不要自暴自棄。
在《遁》卦中,提倡知難而退、識時務者為俊傑的行事原則。
在《鼎》卦中,指出為臣者要端正自己,並勇於替國君擔當責任。
在《未濟》卦中,指出當社會秩序混亂,黑白顛倒時,不要妄圖以一己之力改變現狀,要善於等待時機,現在做不到的放到將來再去做。
關於婚姻思想:
在《歸妹》卦中,提出要利用聯姻形式建立政治聯盟。
在《姤》卦中,指出婚姻要講門當戶對,要保持高貴貧賤的社會秩序。
在《漸》卦中,用大雁交配的例子說明做事要講究適宜、恰到好處。
關於思想道德建設:
在《大過》卦中,提出當你感覺孤立無援時,首先要克服的是自己的恐懼心理。
在《旅》卦中,指出出門在外要低調做人,遇事要留後路。
在《震》卦中,指出做人要有修為、有度量才能成大事。
在《解》卦中,指出要善於用智慧化解社會矛盾而不要激化矛盾。
在《晉》卦中,指出皇親國戚不可仗勢掠奪國家財富,要用實際行動建新功,立新業。
在《井》卦中,指出做人要與人方便,自己方便,還有善於接受有缺點的人。
在《節》卦中,指出做人要善於節制自己,不可放任自流。
以上所述,只是《周易》卦辭的核心內容,爻辭中尚有更多、更細緻的思想,限於篇幅未能詳加表述。
由於周文王處在商紂王的監控中,所寫卦爻辭的真實思想不是直接表達的,必須結合卦象規則才能通曉,故此要讀懂《周易》必先懂其卦象規則。還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卦名之字是周文王根據卦象造出來的,在甲骨文中也找不到,即便是《說文解字》也難以解釋到位。
周易六十四卦的每一個卦就是一篇治國方略,可以說她是八百年周王朝的政治基石。在三千多年前的商周之際,能夠誕生出這麼一部偉大的政治鉅著,有這麼完整的思想理論體系,簡直是無法想象的,這是真正的中華民族國之瑰寶,其巨大的社會價值絕非其他歷史文化遺產可比擬。
《周易》文字歷經幾次歷史劫難,能夠完整、原始地保存下來,可說是中國上古文明的活化石。《周易》所表達的是王者之道、安邦定國之道。通過《周易》,我們可以看到周國由小到大的發展史,看到在強大商王朝重壓下週國艱難困苦的奮鬥史;可以看到在周易思想的指導下,周武王率領群雄橫掃商軍的波瀾壯闊的戰爭史。周易思想也為此後三千年的封建體制和封建文明奠定了基調,戰國以後形成的周易哲學更成為中國傳統哲學的發端和源流。
欲詳盡瞭解《周易》本義,可稍後幾個月到新華書店或網上購買楊吉德新著《周易說解》(齊魯書社出版)。
四維解易法——史上首個科學的解易方法論
(“四維解易法”指每一個卦辭的解釋都要符合四項原則,是楊吉德在易學史上的首創,望專家學者斧正。)
2012年在國際易學聯合會學術研討會上筆者首次提出解釋《周易》的四項原則:一是符合文王寫《周易》的時代背景;二是符合筮卦卦象的一貫性規則;三是符合造字法原則;四是要體現出周文王積極的創業思想。每個卦辭(即卦名)必須做到四位一體方可。如果你學習的易學著作不符合這四項原則,就要質疑其正確性了。
第一項原則:《周易》產生的時代背景
這裡面有三重含義:一、商周之間的長消形勢;二、文王的處境;三、《周易》寫作的動機。
自從成湯滅夏立商,商王朝統治了近六百年,因文明富庶而萬民悅服。但自商紂王繼位以後,其好大喜功,窮兵黷武,荒淫無道,視天下百姓為草芥,民眾怨聲載道,殷商漸露衰敗之象。名不見經傳的周國坐擁西域,日益強大,引起商王警覺。這年,前來商都朝歌參加朝會的周文王姬昌(時稱西伯侯)酒後失言,預測商王朝運數,被商紂王猜疑,遭軟禁於羑里(現在的湯陰縣)。這是當時的歷史背景。
周文王作為周國國君,被囚禁起來,成了商紂王控制周國的一張王牌,無疑對周國是一個致命打擊。在興周滅商鬥爭的關鍵時刻,周國革命何去何從,必須有一個明確的政治路線。作為周國的最高統治者,所有的大政方針都有他來制定,所以,離開了文王,周國群龍無首,進退無措。制定一個百科全書式的方針政策送回國內也就成了當務之急。
這樣說就有問題了,在商朝末期,有這麼先進的政治水平嗎?還真有。你想,周朝八百年國運,前無古例,後無來者,如果沒有全面的政治路線為指導,有可能實現嗎?西周這麼完善的政治體制,是武王、周公能憑空想象出來的嗎?
另一個問題是,周文王如果寫興周滅商的政令,難道不會被商紂王發現嗎?這就涉及到我們要談的第二個和第三個原則,不光商紂王發現不了,就是在其後的三千年都沒有人能破解。(今後會陸續探討這些問題。)
文王在《周易》中制定了哪些路線、方針政策呢?就是在當前形勢下,我們周國存在哪些問題,應當如何去解決;如何一步步強大國力;如何推動商王朝加速滅亡;應當採用哪些不同的戰爭戰略;我們要建立一個什麼性質的國家;如何保證國家穩定發展;如何發展教育事業;如何才能創造一個文明和諧的社會;如何保證政權的穩固;怎樣建立有效的管理體制;怎樣發展國家的基礎建設;怎樣提高全民素質。這些都是文王在六十四卦中談到的,如果你不站在一定的高度去理解,是不知道這些字的真實內涵的。
學習商周時期的歷史,知道文王寫《周易》的思想動機,是理解《周易》的前提,也是學習周易的第一步。
而從宋代的朱熹一直到現在的許多學者,認為卦爻辭就是卜筮之辭,是占筮的記錄。這是因為他們沒有站在時代的高度看問題,一個神神叨叨成天擺弄蓍草的老者,能率領周國臣民“三分天下有其二”嗎?“一將功成萬骨枯”是最簡單的道理,戰略家和道學家、陰陽先生涇渭分明,不可同日而語。
有人認為《周易》是講天人之學,是研究宇宙之學的,這樣就把《周易》和《易傳》弄混了。其實哲學家或是為統治集團服務,或是遊走於廣闊的宇宙和靈魂深處,古今中外從來就沒有一個創業之君是哲學家。凡讀過幾遍《周易》的,誰也不願承認自己不懂,而寧肯把周文王這個作者或者把文王思想否定掉,這樣《周易》就變成自己手裡的泥巴,想捏個什麼樣就能捏成什麼樣了。
第二項原則:筮卦卦象的一貫性規則
卦象的基本內容有六位、陰陽、上下、內外、動靜,是周易卦象的構成要素,一些其它的說法要甄別對待。傳統解易系統性的卦象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序卦傳》所言:
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養也,故受之以《需》。
這種解卦法是根據六十四卦的排列順序而形成的思路,完全掩蓋了卦辭思想內涵,是不可取的。
二是用八卦之象解易,主要受象辭的影響。其實象辭如“雲雷,屯”、“山下出泉,蒙”等是講六爻卦的組合,八卦上雲下雷,組合為屯卦;八卦上山下水,組合為蒙卦。一個是指明卦的組成;再者指出六爻卦是從八卦發展而來的,並沒有解卦辭的功能。所以用這兩種卦象體系解卦難免捉襟見肘、漏洞百出。
文王被囚禁在羑里,寫出一篇篇政治策論,萬萬不能讓商紂王發現,是最簡單的道理。大商文化發達,這麼多文化大家,怎麼寫才能不被識破呢?這就合理地推導出一個假設:文王寫《周易》的卦象規則與可見的八卦之象、六十四卦的排列之序完全不同,不會被道外之人識破的。
《周易》共三十二組卦,如《乾》卦全陽,《坤》卦與之相反,六爻全陰,《乾》《坤》為一組卦;《屯》卦倒過來變成了《蒙》卦,《屯》《蒙》為一組卦。唐代的孔穎達稱之為:“非覆即變”。學易的對六十四卦的前兩卦《乾》《坤》和後兩卦《既濟》《未濟》都很感興趣,排在最前一對卦和最後一對卦肯定有說法,並想象出很多大道理,其實大家想偏了。這兩組卦是周易卦象的大宗卦,前面體現的是陰陽之道,後面體現的是六位正反之理,中間的六十卦是這兩大卦象的具體體現。
下面從文王寫卦爻辭的思路,談卦象規則。因為這是我的獨創,和傳統理論沒有銜接,所以有些難度,需要讀者自己把相同類型的卦找出來,反覆體味。
第一步是把六十四卦分門別類。一個是八卦的復卦類;一個是根據陰陽爻數量的不同,分成三個類別;一個是在《既濟》《未濟》卦(六位全正和六位全反)的基礎上因變爻形成的反差而產生意義的卦類。這樣六十四卦共分為六個系列:
一、八卦的復卦,兩個相同的八卦重疊在一起,共有八個卦。如《乾》卦、《離》卦。
二、一爻五爻組合的卦,陰陽同理,共有六對十二個卦。如《師》《比》,《小畜》《履》卦。
三、相連的二爻和四爻組合的卦,陰陽同理,共六對十二個卦。如《臨》《觀》,《無妄》《大畜》卦。
四、相連的三爻和三爻組合的卦,陰陽同理,共三對六個卦。如《泰》《否》。
五、《既濟》《未濟》系列卦(一),《既濟》卦和《未濟》卦每變一個爻,形成一個指事點,產生一個不同的卦義,如五正一反或一正五反,加上《既濟》《未濟》共七對十四個卦。如《既濟》初爻變為《蹇》卦;《未濟》上爻變為《解》卦。
六、《既濟》《未濟》系列卦(二),其每變相連的二個爻,形成一個卦,共六對十二個卦。如既濟卦初爻、二爻變為《井》,未濟卦五爻、上爻變為《困》。
這六個卦象系列排好隊,數一下,正好是六十四個卦。每個系列按照大體相同的規則去理解,卦象體系就簡潔明瞭了。
第二步,怎麼來區別每一個卦的特點呢?必須要找到文王時代的思維特色才能確定,我們應該上升到理論的高度來認識。用邏輯學上的“思維結構的定勢作用”理論講,同一時代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知往往用大致相同的思維方式。造字法是商代末期最典型的思維方式,東漢許慎稱之為“六書”,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假借。”對周易卦象的理解和造字法思維方式大體也是相通的,即趨向於指事和會意。一爻五爻卦的一爻,就是對所在之爻位的指事;既濟、未濟卦中某一變化之爻所在的爻位,就是所指事的內容。
如一爻五爻系列的《謙》卦,九三獨陽,指事三爻位的武力,表示與戰爭有關。《既濟》系列的《屯》卦,五個爻位正,六三獨反,也與戰爭有關。九三威武,有攻敵之象;六三柔弱,要守而勿攻。這就是“指事”思維。
如臨卦,二陽爻在四陰之下,取領導蒞臨百姓之中,這就是“會意”思維。
我們掌握了理解周易卦象的思維方式,再按照這六個系列分別解釋,眉目就清晰了。當然要把卦象和卦辭完全融合,還差著一步。比如《臨》卦,可以有兩個解釋方法:一個視角是四個陰爻在上,為小人得勢,我們用現代的話就可以編寫卦辭,叫“小人猖狂”;一個視角是二個陽爻在下,為陽被陰欺,我們可以寫卦辭為“臥薪嚐膽”。而為什麼周文王在卦辭中寫作“臨”呢?有什麼思維規律呢?而且還寫了“元亨利貞”,又表達了哪些重大的主觀取向呢?這個問題將在學習周易第四步中論述。
我這個卦象體系是最簡單又最完整的,沒有零碎,六十四個卦排好隊,分好列,誰應該站在哪裡看得一清二楚。可能讀者會發現我為什麼經常舉《程傳》、《本義》的解易例子進行批判,是因為他們使用的卦象不太複雜,思想水平又高,影響面又大,批判也能說到點子上。其實解易最細緻的是明代的來知德,逢字必解,幹活認真,很讓人佩服。但他發明了一大堆卦象,就像一個擰螺絲的裝配工,準備了一套扳手,哪個合適就用哪個,隨意性太大,至於螺絲擰上起不起作用,他就不管了,所以沒有批評價值。
第三項原則:怎樣準確理解卦辭的字義
我這樣講可能大家會奇怪,我讀了好幾本易學著作,或者我研究了一二十年了,知道古往今來對卦辭的定義,難道不準確嗎?對了,問題就在這裡,還真不準確。我們都知道《說文解字》,是東漢許慎寫的,是識別古文字的最權威字典,他總結的漢字造字法是我們解釋《周易》卦辭的最好工具,商朝末期的文字也最適合用造字法理解。當然,《說文解字》不等同於造字法,因為他對個別字的解釋也不遵守造字法。如《謙》卦的“謙”,都說是謙虛,就沒有一個人能從造字法上解釋清楚謙虛是怎麼來的。兼是兼併;言是語言。謙就是是主張兼併的思想。你把人家的土地都佔有了,怎麼能說是“謙虛”呢?
說“謙”是兼併的思想就對了嗎,還不準確。解釋卦辭(卦名)還有一個字典,就是周易卦象規則;還有一種意念,就是周文王思想。造字法、卦象規則和文王思想結合在一起,才是卦辭的真正意義,三者缺一不可。
這裡重點從造字法和卦象規則的關係談卦辭。我們所學的易學著作,對卦辭的解釋基本上偏離了《周易》原著的本義。這樣說可能有點駭人聽聞,但如果你把造字法和卦象規則這個模子往上一扣,它就現原形了。因為我還沒有見過任何一本易學著作能結合造字法和卦象規則解釋卦辭。下面舉幾個例子說明這個問題。
“乾”。乾卦六爻全陽,表明新生力量已經革掉了舊體制的命。陽氣上升,應當不斷上升。乾《說文》:“乾,上出也,從乙。乙,物之達也,倝聲。”倝的字義是太陽逐漸上升,字中有日,就表示與國家事業有關。乙表示上達。乾就是國家大業不斷上升。《說卦傳》“乾為天”,“乾健也”。“天”是八卦之象,“健”是個人之狀,與“乾”的概念是不同的。
“豫”,《本義》:“豫,和樂也。人心和樂 ,以應其上也。”“和樂”不是字的本義。四爻有祭祀之意,眾陰爻圍繞著四爻搞祭祀活動。《說文》:“豫,象之大者。”“象”是什麼意思呢?孔穎達曰:“謂文王時有擊刺之法,武王作樂,象而為舞,號其樂曰象舞。”指出“象”是有擊刺內容的舞蹈動作,專用於祭祀和大型慶典活動,是文王和武王制定的。大象就是讓更多的人參加擊刺訓練,其實就是一種隱蔽的軍事訓練。故“和樂”之說與“豫”字的本義是不相符合的。
“睽”,《序卦傳》:“乖也。”此解沒有領悟到字的實質。卦象上面五個爻皆反位,只有初九位正,文王看到這裡就皺眉頭了:難道有身份的人都是錯的,只有你這低賤無知之人的觀點是對的?於是便寫了個“睽”字。癸是天干最末一位,對應初九爻,屬低賤階層。目是眼睛看世界。目和癸合起來,就是沒有知識的人的世界觀。所以爻辭都是反著寫的,他自以為自己想的是對的,其實是錯的。
“艮”,《序卦傳》:“艮者,止也。”這樣說也不對。你看卦象,上面形似眼睛,下面兩個陰爻,就像小人上面頂著個眼睛。艮的小篆是上邊為目,下面為匕,意思是側著身子看事情,和卦象是一致的。艮的字義就是世界觀不正確,有侷限。完全可以說,“艮”是文王根據卦象現造的字。你想,這樣的字商朝大師們能解得出來嗎?
如果你把卦象規則印到腦子裡了,再用造字法反覆揣摩卦辭,就能走進周文王的心靈深處。中國向來不缺乏聰明人,缺乏的是嚴格的遊戲規則以及遵守這些規則的人。一旦掌握了這些規則,你就會走進三千年前商周之間那個波瀾壯闊的大世界,隱約看見那個撥弄戰爭棋子的政治和文化巨人。
第四項原則:體現出周文王積極的創業思想
前面談了《周易》寫作的時代性、卦象分類法、造字結構法,大體對卦爻辭的產生有了比較清晰的思路,但對卦辭的真正意義還缺乏一個關鍵的步驟:卦辭到底反映了周文王的什麼思想?有沒有理解的固定規則?
在第二篇講了,《周易》六十四卦分為三十二對,唐代孔穎達稱之:“二二想耦,非覆即變。”至於為什麼嚴格的以對卦的形式排列就沒有人深入探討了。其實六十四卦排列在前多少卦或後多少卦並不重要,重要的的每一對卦之間的次序不能改變。如《屯》《蒙》卦放在《師》《比》卦之後也不影響解卦,但《屯》前《蒙》後、《師》前《比》後是不能更改的。原因在哪裡呢?就在於它是卦象規則的核心——主動性法則。你不知道卦象的主動性法則,永遠不知道卦辭說的什麼意思。
主動性法則分三步理解:
第一步,確定前卦和後卦排列的原則 :民族矛盾大於階級矛盾。學者應該對卦的前後排列提出疑問,《比》卦九五為尊,為什麼排在《師》卦的後面?從禮制上講,這是個大問題。通過這個卦序的排列,說明只有文王能這麼做,要是別人敢這麼排卦,除非脖子長得比刀硬。
六爻卦由兩個八卦組成,有兩個視角:內卦和外卦,主敵我;上卦和下卦,主貴賤。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是周易的兩大主線。之所以把《師》卦排在《比》卦之前,把《謙》卦排在《豫》卦之前,就是緣於民族矛盾為當時的主要矛盾。文王作為周國的最高統治者,有這個權限在戰爭期間如此排卦,如果在大周建立以後,就是文王也不會如此排列的。《剝》卦和《復》卦作為個人性質的貴賤差異,排卦只能以貴賤而論。相連的二爻卦同樣如此。
第二步,前卦數量少的為主體,後卦數量多的為主體。就是把陰爻和陽爻分成主體和客體。如《師》卦在前,以數量少的九二為主體,數量多的五個陰爻為客體,是陽爻召集眾人,九二主動;《比》卦在後,則以數量多的五個陰爻為主體,數量少的九五為客體,是陰爻主動來比附陽爻,“比”是眾陰爻的行為。主體行為主動,客體被動接受。相連的或不相連的二爻卦同樣如此,如《屯》卦二陽爻為主體,是卦辭思想的行為者。需要注意的是,確定主體還是客體屬於卦象規則,是在寫卦辭之前完成的。
但這一規則並不能囊括所有卦,於是文王便把無法體現數量少的為主動爻的卦都放到了《夬》卦之後。《夬》卦及後面的卦不遵守此規則。
第三步,根據六爻卦象體現出來的客觀環境,讓主體爻有所行動,即周文王為此寫的卦辭,從而推理出有利於自己的結果,即吉、兇、悔、吝、亨等。
如《師》卦,六爻外卦無主,內卦九二雄踞中位,在此客觀條件下,以九二爻為代表的我方應該聚集民眾,加強軍事力量。周文王為此所寫的卦辭:“師,貞丈人吉。無咎。”“師”就是主體爻應採取的行動方式:將眾人召集在自己的周圍。“丈人”是有號召力的人。“貞丈人吉,無咎。”是這種主動行動會產生的結果。
如《遯》卦,六爻卦象二陰爻為主體爻,四陽爻為客體爻。四陽爻勢力強盛,二陰爻柔居其下,勢單力弱,岌岌可危,二陰爻面前有三條路:一是投降;二是等死;三是逃跑,日後可以捲土重來。周文王為此寫的卦辭:“遯亨,小利貞。”遯字的本義是小豬跑。“遯”就是讓處於危險狀態下的二陰爻主動擺脫困境,當逃則逃,不要坐以待斃。“亨,小利貞。”稱讚小者採取的這種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三十六計,走為上”的意思與遯卦卦義基本相同。這就是卦辭所賦予的主動性以及這種主動性所帶來的結果。至於傳統所解之遯:“陰稱小,浸而長,則將消陽。”(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引)是明顯的錯解,應當以主動性法則為準。
講到這裡,就涉及到卦名的問題,如上面所講,“師”、“遯”傳統上叫做卦名,現在我們依然可以叫它為卦名,這樣容易區分六十四卦。但周文王在寫卦辭的時候恐怕不是作為卦名來用的,而是帶有主動性的中心卦辭,因為它後面往往緊跟著一句斷辭,斷辭所判斷的是在卦象體現出的客觀環境下,卦辭主張的這種主動性行為是吉還是兇,是對還是錯。如果僅僅用作卦名的話,是不存在吉凶的。所以,我們在稱呼某卦時,“師”、“遯”是卦名;但在解卦時,“師”、“遯”只能看作是卦辭的中心詞,而不能做卦名用。
“四維解易法”只是用於解釋卦辭,卦辭是綱,爻辭是目,所謂“綱舉目張”,卦辭解透了,爻辭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故學習《周易》應當先把爻辭放一放,待六十四個卦辭理解明白了,再返回來根據卦辭分析爻辭。
“四維解易法”,其實是站在文王寫卦爻辭的角度上產生的四項原則,因為用這四項原則理解卦辭絲絲入扣。就如同四根線交織成一個結,進而編織成一張網,每個結都如此,沒有例外。
“四維解易法”是易學史上首次提出,是一個嚴謹的易學體系,是楊吉德以《易》論易的發現,是運用歷史唯物論的研究成果,希望對易學研究者有所幫助。
楊吉德
《周易》不是偽科學,但是也不是完整意義的科學。它帶給我們更多的是哲學意義。是人們認識自然和社會的有利工具。
如果從科學上尋找依據,那就只能從數學基礎上尋找。
數的擴張理論是以二的倍數擴展的。最基礎的擴展形式就是多重複數。
其中一重複數就可以表示“道生一”的“一”。而二重複數是“一生二”的“二”。三重複數是“二生三”的“三”。
多重複數是正交關係的數學。正交關係的同倫週期是八。所以“三”是單個事物的最大獨立維度。“三生萬物”的“萬物”是由多重複數之間的非正交關係形成。也就是兩儀,四象和八卦是任何事物的演化基礎。
在物質的非正交關係中事物有兩種演化。
就是一部分性質是事物的內部性質。相互之間沒有聯繫是“陰”。而另外一部分相互之間相互作用形成事物共同存在的空間是“陽”。
所以世界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所以《周易》的科學依據就是多重複數。
科學無止境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3545228787848562381, "vid": "e6ddfdabdab840849db128b43a5db4d7\
天外飛鑫
《五行才是大道》
太極☞即戊己、中心、穴位
⬇️ 陰陽☞即動靜、虛實、旺衰、吉凶、山水、高低
⬇️ 四象☞即四獸、四方、四季(即五行的前生)
⬇️ 五行☞即生克、幫扶,剋制、吉凶
⬇ 八卦☞即先天、後天、乾、坤、坎、離、震、巽、艮、兌
☯️太極就是佛家的一句佛號“阿彌陀佛”,是道家的性命雙修也是丹道,是禪宗的1,是風水的穴,是八字的出生時間;是有為法,是有不是空,無極為空。太極只是一種存在,它沒有二元,沒有分別,只是一個“1”,它無吉凶。
☯️陰陽就是佛與眾生,是性與命,是空與有,是風水的山與水,是八字的旺與衰,為動靜、虛實,已經有二元的交接作用和交融,就有了吉凶;
☯️五行就四象+一太極,四象是對陰陽的細分,即佛家講的“四大皆空,五蘊非有”,五行是中國傳統的道家文化,風水講五行,八字講五行,六爻講五行,道法講五行,中醫講五行,五行貫穿整個的中國傳統文化,五行就是講這個世間的物質與物質之間的微妙的作用關係,也就是世物的演化規律,以定吉凶。我們以一個人為太極,只要存在必有運動,運動就必與人、物、方位、時間發生作用,一作用即有吉凶。
☯️八卦就對陰陽四象的細分,為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即河圖與洛書的文字版,先天八卦講天地間的理、原理、規則;後天八卦講天地間的法、方法、定律;先天為體後天為用,我們平常使用到八卦都是後天八卦,即文王卦,但原理還是先天卦理,就是這麼妙。
其實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或者說玄學文化精華就是陰陽、五行、八卦。如果再讓我濃縮一下就五行。五行是大道,吉凶多半來自五行的生克,是因有了五行學說才有中國傳統文化的大放溢彩。
九易2018.3.18
更多易經、風水、命理、八卦、五行破解,實例論證,請關注:九易談風
九易談風水
周易就是周圍事物的互動交替的演變規律。是在道以下。宇宙也有無規律的粒子(行星或者恆星)。科學就是如飢似渴的學叫渴學(科學)。渴學(科學)只能研究人眼能看見的。看不見的渴學(科學)著們死也不會承認。神說的非常清楚,信是未見之事的憑據。神是說有就有,命立就立。渴學(科學)只能研究人能夠想象的到的。神超出了人的想象。所以人們只有跪拜神,相信神。科學就是如飢似渴的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