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持續高速發展,這家龍頭企業是怎樣的體驗?

26年持续高速发展,这家龙头企业是怎样的体验?

26年持续高速发展,这家龙头企业是怎样的体验?

物理學上說: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只有變化本身。

但真正將這一哲思落實到生活中來,未必人人都能做到。畢竟改變,意味著付出更多辛苦,面對更多未知,而停留在熟悉的環境中,生活則會容易得多。

相比於主動停留或被迫改變,生活中還有一些人,總是積極主動地尋求變化,永不停歇地挑戰世界的一切未知,而他們比常人有更大的可能創造奇蹟。

前兩天,房小評翻看了一本關於綠地控股的企業變遷史《永不止步》。說實話,不是這本書,房小評真不知道綠地最初得名,是因為這是一家貨真價實的綠化公司。

相信你一定好奇,26歲的綠地,是如何從一家綠化公司,走到了今天成為一家世界500強企業?

我想,“永不止步,永不滿足”這8個字,可一言以蔽之。

不斷壯大:2000萬到2000億

1992年,綠地集團作為一家2000萬註冊資本的國有地方企業出發,主要使命是城市綠化,同時需要通過綜合經營自負盈虧,張玉良接受任命成為負責人,直至今天。

張玉良帶領下的綠地,當時並沒有得到太多資源幫助,一切都要靠自己。很快綠地瞄準並抓住了上海市動遷房建設和棚戶區改造的機遇,在城市化的浪潮中找到了自己的盈利模式,繼而躍出上海,成為全國佈局的房地產開發企業。

2005年,隨著國家宏觀調控收緊,房地產行業驟然入冬,擴張過快的綠地險遭不測,經過這一教訓,綠地隨即在房地產主業之外,成立了建設、商業、能源、汽車服務四大集團,以平抑單一房地產行業的週期性波動。

從這前20年發展壯大的過程中不難看出,綠地隨時處於一種變化調整的狀態。用張玉良的話來說,就是“做政府所想,為市場所需”。

曾經,上海人均綠化面積指標墊底全國,為解決這一現狀,誕生了綠地。1998年開始的住房制度改革以及全國範圍的城鎮化和基礎設施建設,為綠地發展房地產事業提供了良好的機遇。隨後,看到上海市對煤炭資源的需求,綠地深度介入能源行業。而在經濟加速上行,企業擴張迅猛形勢下,綠地在產品結構中佈局了大規模商辦產品。

綠地每一次的轉型,皆是出於對時勢的考量,這不僅為企業尋找到新的發展風口,也為政府及社會解決了燃眉之急。正是在這樣跳躍增長中,綠地用20年時間,實現了2000萬到2000億的奇蹟。

持續升級:500強到200強

2012年,20歲的綠地闖入世界500強,實現了張玉良當初的豪言壯志。然而慶祝活動還在開展,張玉良就提出了更大的目標:世界200強。

並非單純追求企業規模,更不是為了顯示成績。張玉良表示:“提出進入世界200強的目標,主要是想防止隊伍因為榮譽加身而產生懈怠,至於目標本身的數字是200還是300,其實並不是最重要的。”

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多少人,在取得一定成績之後,就想要暫時歇一歇,畢竟一直努力實在太辛苦了。

張玉良卻給綠地定調:綠地發展策略的核心是“時、勢”二字,轉型、升級在綠地永遠是常態,對於遠方,綠地的追逐永遠沒有止境。

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怎麼升級?往哪個方向轉型?

好在,綠地是一家敢於嘗試的企業。經過前20年不斷累積的經驗,結合當前國家經濟環境,企業發展基礎和對未來趨勢的預判,張玉良為綠地所確定的轉型方向是:一主三大。

即持續做強房地產主業,加快發展“大基建、大金融、大消費”三個重點領域。這既是綠地的發展戰略,也是重要的產業佈局。依託於此,綠地將調速換擋,重啟引擎。

房地產作為綠地的主業,貢獻者數千億的規模。的確,目前整個行業都面臨著轉型升級,但既存的巨大優勢綠地並不打算放棄,而是推動房地產主業從偏重規模到偏重盈利、從偏重開發到開發運營並重、從偏重國內開發到全球同步開發三大轉變。

在大基建領域,綠地早在2004年就完成了對寶鋼建設的收購併將其改組為綠地建設集團。當經濟步入新常態之後,各級政府對於基礎設施投資的需求加大,而PPP模式的力推也使得社會方在工程施工利潤之外,還有獲得資本收益的可能。

這為綠地在基建領域的爆發式增長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綠地還抓住機遇,重點發展地鐵產業,

以“地鐵 + 物業”綜合開發為核心模式,推動地鐵項目大規模落地,快速形成產業發展的規模效應。

目前國內大型企業都在著手建立自己的金融業務體系,與其他產業協同發展。而綠地早已落子佈局,早在2009年就投資設立了區域性小額貸款公司,涉足準金融行業。2011年,更是開房地產行業風氣之先,成立綠地金融投資控股集團。

在大金融板塊,綠地將依託房地產主業優勢,在細分領域提供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綜合性金融服務。同時,通過投資併購,著力獲取核心金融資產,建立起擁有多種金融牌照的金融控股集團架構體系

隨著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消費升級成為“美好生活”一項重要支撐。在大消費領域,綠地重點發展進口商品直銷、酒店、旅遊等產業,重點關注與中產階層生活方式息息相關的成長性較好、市場規模較大、盈利能力較強的中高端消費業態。同時,發揮綠地的國際化優勢,不斷將進口商品直銷、酒店、旅遊等消費業務打造為具有創新價值的產業板塊。

永遠創新:大魔方與大航海

哪怕今天的綠地,也絕不是用“一主三大”就可以簡單概括得出來的。明確的產業佈局大方針之下,產業集群間不斷的轉型、擴圍、協同,由此誕生了多種多樣的玩法。就像一個神奇魔方,不知道可以呈現出多少種姿態。

比如,在如今大火的特色小鎮和產業園建設中,綠地就可以提供從房地產開發、基礎設施建設、產業資源培育及導入、甚至區域人口衣食住行所需各類業態資源等一條龍的全產業服務,包括綠地的金融業務可以設立產業基金來協助當地政府導入產業,真正扮演城市綜合運營服務商的角色。

再比如,房地產與消費之間同樣協同緊密,利用綠地的自持物業,大消費的線下佈局可以快速推進,如今綠地全球商品直銷中心就已迅速落地全國多個城市。

豐富的產業佈局,也讓綠地在與地方政府的合作中,極具吸引力和競爭力。綠地在陝西規劃的千億元級新投資就將落地“房地產+大基建+大金融+大消費”的全產業佈局,甚至幫助當地國資企業實現混改,盤活地方經濟。

擁有一手好牌,綠地的視野自然也並不侷限於國內,綠地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走到世界前列,實現跨國經營,這應該是每一家企業都要力爭達到的目標。”張玉良如是說。

經過多次嘗試,綠地最終在韓國濟州島揚帆起航,2012年正式開始“大航海時代”,從“中國的綠地”變成“世界的綠地”。

濟州島、悉尼、法蘭克福、洛杉磯、倫敦、多倫多……綠地的腳印迅速踏遍全球。為了保證項目運營的效率和現金迴流速度,綠地在海外一反國內房企普遍的做法,選擇獨立經營。

2014年,綠地當年的海外收入就實現了153億元,這個數字都抵得過當年一個TOP50房企的年度銷售額。

此後,綠地“走出去”的腳步仍未停歇,而且隨著“一主三大”戰略的確定,在國際化部分首次提出“引進來”,推動國內國際雙向資源整合,不斷提高全球化戰略的廣度和深度。

綠地全面進軍大消費領域,將連接從直採到直銷的全產業鏈,同時構築線上線下的全渠道,建立全球商品進口網絡,真正實現“嫁接全球資源,服務中國市場”戰略的實施。

比爾·蓋茨說:“微軟離破產永遠只有18個月。” 這是在更新迭代極快的科技領域,隨時保持創新進步的自我警醒。

而綠地這樣一家500強的綜合型跨國企業,同樣保持“永不滿足、思變圖強;永不止步、爭創一流”的精神。正是這種精神,督促綠地永遠前進在轉型升級的路上。

從註冊資本2000萬元,到資產突破7000億元,綠地只用了26年。

不論到達何種高度,實現怎樣的成績,綠地想的永遠不是坐下來慶祝,而是樹立下一個更大的目標,唯有這樣才能保持前進的動力。

一家企業的成功,永遠是企業文化精神的成功。26歲的綠地,隨時煥發生機與活力的秘密,就是房小評看的這本書的書名《永不止步》。

26年持续高速发展,这家龙头企业是怎样的体验?

26年持續高速發展,這家龍頭企業是怎樣的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