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元妃省親時,爲何黛玉對其不屑一顧?

作家雲冗霧


(我是君箋雅,歡迎關注君箋雅侃紅樓)

元春省親是《紅樓夢》大陣仗場面。也是賈家最後的榮光。我認為元春省親才是賈家最後被抄家的根源,無天家的賈家必然會被清洗,這裡不多說。


元春省親原本是林黛玉的一個展示機會。畢竟作為大場面,誰都想一展才華矚目眾人。只是她們這些小女兒註定只是陪襯,作為點綴可以,不能成為主角!

賈元春省親,是與父母家人相聚。短短一段時間談不上團聚,所有行程安排滿滿的。她也沒見過林黛玉和薛寶釵。對兩人,只是聞名而已。賈母王夫人等年節進宮請安一定會說到薛林二人。元春對林黛玉和薛寶釵客氣而不陌生。

賈妃看畢,稱賞一番,又笑道:“終是薛、林二妹之作與眾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

這裡薛寶釵在元春口中排在前是無可厚非的。無論從親疏還是年齡薛寶釵都要排在前面。薛家與賈家親戚較遠,是客人,寶釵年紀更大,將近十五歲,理應排在前面。這樣稱呼並不是賈元春對二人厚此薄彼。


林黛玉在元春省親一節顯露了自己好勝的另一面。曹雪芹這裡突出描寫黛玉的爭勝心特別符合小兒女心態。對於十幾歲的孩子,沒人不想表現。迎春,探春,惜春都想,只是才能不比薛林,就自動放棄了。薛寶釵的性格就算想爭勝也不會表現出來。我們看她的詩和黛玉不相上下,都得到元春的讚賞,顯然寶釵心中也憋著一股勁兒!這就是二人性格的不同。

這一節裡賈元春對薛寶釵和林黛玉並沒有不同的看法。其後賞賜眾人的禮物也都相同。問題出在半年後的端午節。那時候元春賜的節禮賈寶玉和薛寶釵就一樣了。很難說賈元春是否因此就認定寶釵是弟媳婦的人選。畢竟連賈政都說還小,要等兩年,元春也沒必要提早操這個心。


我認為元春不操心,不表示曹雪芹不操心。端午節賜節禮第一因為寶釵將笄之年需要隆重點,第二薛姨媽在,需要更重視點,第三才是暗示薛寶釵和賈寶玉的結果,只是做的太明顯了。這更多代表作者的意思。從親疏來說,薛寶釵和林黛玉與賈元春關係不分軒輊。甚至姑舅親要比姨表親關係更深。元春所要面對的是後宮的爾虞我詐,沒必要對家裡一對小女兒表現善惡。如果說林黛玉替賈寶玉作詩,薛寶釵還提醒了賈寶玉“綠蠟”呢。

元春省親留下了很多秘密,無疑關乎《紅樓夢》的故事情節發展。林黛玉和薛寶釵都不是大放異彩的人。真正核心是賈寶玉。元春更在意的是寶玉做了什麼。黛玉也好,寶釵也好,都是元春眼裡的一對親戚。一眼劃過,難留纖塵。元春更擔心的應是“此園內外如此豪華,因默默嘆息奢華過費”。

以上都是本人個人之見!若我沒說清楚,歡迎留下您的觀點。歡迎轉發!

君箋雅侃紅樓,多歧為貴。你的關注將是我寫作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關注一下。非常感謝 !


君箋雅侃紅樓


沒覺得林黛玉對元妃不屑一顧,相反,書裡說得很清楚,林黛玉對於元春省親這件事是很重視,“原來林黛玉安心今夜大展奇才,將眾人壓倒,不想賈妃只命一匾詠,倒不好違命多做,只胡亂做一首五言律應命罷了。此時林黛玉未得展其抱負自是不快……

每次看到這段都很有意思,它展現出了黛玉性格的層次,也體現了黛玉的成長,

曹公寫人,即便是他的所愛者,他也不會朝完美里寫,那麼一點彆扭處,會更顯人物的魅力。

黛玉在省親宴上的表現,正與很多知識分子相同,渴望被上層欣賞,摩拳擦掌,想要大出風頭。然而上層對於這種才華並不怎麼重視,他們在擇人方面往往是一種綜合考量,才華與否,也許是最不重要的。元春亦無意於知道這些姐妹誰最有才華,不過走個過場而已。

這就使得很多自負才情的人心灰意冷

,黛玉也是如此,看上去是有點幼稚,但是,早期的林黛玉很多時候,都顯得尖銳、敏感、虛榮和幼稚。這或者正是作者對這個人物的情有獨鍾處單是因為你的可愛懂事而產生的愛,並非真愛,看到了你的不懂事不明智的地方,仍然有欣賞憐惜之意,才最是難得。

黛玉和李白一樣,缺點與優點同樣突出,也許有魅力的人,總有各種瑕疵,“十寶九裂,無紋不成玉”,那些瑕疵,正證明它的真。林黛玉的種種張狂裡,有一種我們熟悉的少女氣質,除了寶釵這種彷彿一出生就很成熟的人,誰沒有過把擰巴當

個性,把尖銳當真性情的少年時代呢?

黛玉的魅力,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她的自苦,那自苦,讓你對她有一種同類的同情,看到曾經不知所措的那個自己,你幾乎想隔空摸摸她僵硬的臂膀,你還記得自己當時的感覺。

閆紅說


一個讀者就有1一千個哈姆雷特,對於這個問題,其實兩方面都解釋的通

黛玉沒有不屑一顧,更沒有反感

我們來看看原著中,元妃省親中,元妃與黛玉的交際

1、賈妃因問:"薛姨媽,寶釵,黛玉因何不見?"王夫人啟曰:"外眷無職,未敢擅入。"賈妃聽了,忙命快請。一時,薛姨媽等進來,欲行國禮,亦命免過,上前各敘闊別寒溫。

2、賈妃見寶,林二人亦發比別姊妹不同,真是姣花軟玉一般。

3、賈妃看畢,稱賞一番,又笑道:"終是薛林二妹之作與眾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原來林黛玉安心今夜大展奇才,將眾人壓倒,不想賈妃只命一匾一詠,倒不好違諭多作,只胡亂作一首五言律應景罷了。

在原著中,元妃每每提到女子,必以薛寶釵和林黛玉為首,元妃作為皇上最寵愛的妻子,對於家裡的一切肯定也是有所耳聞,又或者是省親之前對家中各人各事有了一定的瞭解。不論元妃以何種方式瞭解家中近況,她對家中事有所瞭解,這一點無從質疑,不然也不能開口就問到,寶釵、黛玉因何不見。

那寶玉未入學之先,三四歲時,已得元妃口傳教授了幾本書,識了數千字在腹中。雖為姊弟,有如母子。自入宮後,時時帶信出來與父兄說:“千萬好生扶養:不嚴不能成器,過嚴恐生不虞,且致祖母之憂。” ——紅樓夢·第十八回

由此可知,元春進宮時,寶玉是“三四歲”(週歲三歲,虛歲四歲),這是一個較為合理的數字了。

我們又知道:寶玉比林妹妹大一歲。

書中描述:今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個三歲之子,偏又於去歲死了.雖有幾房姬妾,奈他命中無子,亦無可如何之事.今只有嫡妻賈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歲。拋開懷孕10個月,現在的5歲,那麼賈敏嫁給林如海之前,元春應該已經出生,作為賈母最喜歡的女兒,元春和這位小姑姑的關係應該是不錯的。

因此賈敏,在家也應該和林黛玉說過賈元春的事,賈元春,以德才封妃,那麼她的才情只高不低,黛玉作為一個對自己才情,有著很高的自信的人,好容易見到賈元春,必定要和她較量一番。奈何古代的等級制度嚴格,所以只能儘可能展示自己的才能。

但賈妃只命一匾一詠,倒不好違諭多作,只胡亂作一首五言律應景罷了。

黛玉對其不屑一顧

根據上面的推理,賈敏和賈元春應該認識,但具體關係如何,我們並不清楚,黛玉見到去到王夫人房間時,王夫人提及賈寶玉的時候,黛玉的心理描寫是這樣的:

素聞母親說過,有個內侄乃銜玉而生,頑劣異常,不喜讀書,最喜在內幃廝混。

而見到賈妃的時候,並沒有這般的心理,所以推測,賈敏和元妃的關係並不好,這可能得因於賈敏和王夫人的關係並不好(原因大家可以查一下,或者以後有機會再給大家解釋,此處不多做解釋。)

既然母親和元妃的關係一般所以黛玉對其,自然也不感冒,但作為一名才情極高的女子,不可能因母親的影響,而完全否定一個人,所以她可能想用詩作去自己測量一下元妃,所以才表現的很積極。

最後一種推測

因為黛玉對寶玉的愛情,以黛玉的聰明才智,肯定看出王夫人對自己並無好感,所以希望以才情打動元妃,讓元妃賜婚。


行晉


黛玉在元妃省親的時候,其實表現的是有兩個傾向的。一個傾向是她不主動迎合權貴,另一個傾向是她的才華希望得到元妃的肯定。

黛玉並不覺得元妃可是宮裡邊的娘娘,是一個權威人物,是決定賈家家族命運的人,所以,她並不會像寶釵說“誰是你的姐姐?那上頭坐的穿黃袍的才是你姐姐。”敲黑板了,再劃一下重點,這裡的重點是“黃袍”二字,代表了寶釵的一種價值追求。只有有了這樣的至高無上的權勢和地位,才能夠算實現了自身的價值,才能夠當得了寶玉的姐姐。再說白一點就是,寶釵認為自己也應該走元妃的道路,也應該成為穿黃袍的坐在上面的姐姐。同時寶釵還對寶玉說“她因不喜紅香綠玉,才改成了怡紅快綠,你這會子又偏要用綠玉二字,豈不是有意和她爭嗎?”寶釵是非常注意尊卑有別的,非常會體察別人的心理,從而自己做一番計較。也就是情商特別高的人。

當時的黛玉心裡邊其實對賈妃並不怎麼特別的惶恐的,但也不是一點也不重視,她不對元妃的地位和權勢有一點羨慕,也不會主動去觀察元妃的喜好,從而積極主動進行迎合!

她是非常希望元妃當眾肯定她在詩詞方面的才華的。黛玉生活得非常詩意,詳見我的頭條號文章《黛玉詩意地棲居在大觀園》,她本身就是一首詩,把凡俗之事也能過得像詩一樣興趣盎然,所以她所看重的就是愛情和詩。平常在結詩社的時候,李紈的評價相對來說考慮到了各方利益,有時能將黛玉評為第一,但大多數時候並沒有將她評為第一,所以黛玉自身的價值得不到體現和承認,心裡邊是有積聚了一股怨氣的,這就像是古代的士大夫,清高而恃才傲物。

元妃省親,黛玉也希望能夠得到最高領導者的肯定,這也是她價值得以承認的一種方式。因此,她才能在完成元妃要求的每個人賦一首五言律之外,覺得沒有能夠施展自己的才華,很不高興,又看到寶玉,獨自要做四首大費神思,就想起來要代他作詩。一方面呢是省去了寶玉的一些精神不到之處,另一方面,其實也是她藉此能夠展示自己的才華的機會,就算是沒有署名權,但是作品是優秀的,黛玉也很高興了。再有一點,有戀愛經驗的人都會知道,被有發言權的人在自己的戀人面前表揚,這也是很為自己增色添彩的事,無疑,會進一步美化自己在戀人心目當中的形象。



果然,元妃看過了寶玉寫的四首詩,分別是詠贊瀟湘館、怡紅院、蘅蕪院和稻香村,其中讚頌稻香村這一首就是黛玉替寶玉作的。元妃說,稻香村這一首是前三首之冠,因為黛玉的詩當中有“一畦春韭綠,十里稻花香”之句,就把當時叫做“浣葛山莊的地方改為稻香村。

黛玉的這一行為,一方面是自己的個性使然,同時也代表了懷才不遇的知識分子,對能夠得到當權者的肯定的一種渴望。由此也可以證明,為什麼李白說“今朝為官不如意,明朝散發弄扁舟”;三閭大夫屈原沒有得到楚懷王的賞識之後,只能悲憤地投江了。


冰珊醉紅樓


《紅樓夢》中元妃省親一節中,我們看到的是林黛玉藉此機會要在元妃面前顯示詩才,並不曾見到林黛玉對元妃不屑一顧。

不僅沒有看出林黛玉的不屑一顧,甚至在元妃省親之後頒賜端午節禮那一節中,還能深深感受到林黛玉因為元妃上次給寶玉和寶釵禮品一樣,而自己和迎春、探春、惜春一樣,有一股子深深的醋意。甚至賈寶玉把自己的賞賜送給她挑的時候,她都原封不動退回。

《紅樓夢》雖然是一部“真事隱”、“假語存”的作品,但是並不代表可以胡亂發題目亂說。


在路上92283


真不明白題主是怎麼想的?

縱觀《紅樓夢》全書,黛玉唯一最想討好的人就是元妃了。
平日裡喜散不喜聚的黛玉,被寶玉這位高高在上穿黃袍的親姐姐激盪起大展才華的豪情。

原文:“賈妃看畢,稱賞一番,又笑道:“終是薛、林二妹之作與眾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原來林黛玉安心今夜大展奇才,將眾人壓倒,不想賈妃只命一匾一詠,倒不好違諭多作,只胡亂作一首五言律應景罷了。”
自從寶釵進入賈府之後,黛玉就是壓抑的。寶釵的美麗健康、大方周到、穩重能幹,比黛玉更討眾人喜愛。並且寶釵與寶玉之間還有了“金玉”之說,寶玉也有了“見了姐姐,忘了妹妹。”之嫌。

黛玉如果能得到寶玉的親姐姐元妃的青睞,這個份量上就相當不一般了,所以黛玉的好勝之心被徹底的激發起來了。意猶未盡的黛玉在一匾一詠之後,繼續行動了。

原文:“此時林黛玉未得展其抱負,自是不快。因見寶玉獨作四律,大費神思,何不代他作兩首,也省他些精神不到之處。想著,便也走至寶玉案旁,悄問:“可都有了?” 寶玉道:“才有了三首,只少‘杏簾在望’一首了。”黛玉道:“既如此,你只抄錄前三首罷。趁你寫完那三首,我也替你作出這首來了。”說畢,低頭一想,早已吟成一律,便寫在紙條上,搓成個糰子,擲在他跟前。”

果然元妃似有察覺,黛玉替寶玉作的“杏簾在望”果然不同。

原文:賈妃看畢喜之不盡說:“果然進益了!”又指“杏簾”一首為前三首之冠,遂將“浣葛山莊”改為“稻香村”。


然而寶釵的表現相當節制,不過是提醒了寶玉:他因不喜“紅香綠玉”四字,改了“怡紅快綠”。你這會子偏用“綠玉”二字,豈不是有意和他爭馳了?

寶玉一時想不出典故,寶釵又提醒寶玉把“綠玉”改成“綠蠟”。

對於寶釵黛玉的才華,寶玉的親姐姐賈元春是清楚的。

然而元宵節“元妃省親”還不到兩個月之後,寶玉奉元妃旨意與寶釵眾姐妹一起搬入大觀園讀書才一個多月時間,寶玉和鳳姐就被魘住了生命垂危,幸有癩頭和尚跛足道人前來持頌“通靈寶玉”三十三天後鳳姐和寶玉完全康復了。



“通靈寶玉”顯靈救了鳳姐和寶玉性命的事情,元妃當然會知道,鳳姐寶玉完全康復之後十天左右(四月二十七日)元妃賜下獨寶玉與寶釵相同的端午節禮,並讓賈氏族長賈珍領著眾位爺們五月初一開始在清虛觀打三天平安醮為賈氏家族禱福求平安。
唉……!

可憐的黛玉呀!

黛玉縱有“詠絮才”,怎麼抵得過賈氏家族的“命根子”~“通靈寶玉”的安危重要?

寶黛“私情”,怎麼可能勝過能夠“護玉”的“金玉良緣”呢?

三月初大觀園中春光明媚,盛開的桃花樹下寶黛“共讀西廂”初定情,鳳姐調侃黛玉“吃茶”始論親,轉眼之間鳳姐寶玉就被魘住了有性命之憂,“雙仙”至“通靈寶玉”顯靈救命。

“寶黛愛情”剛剛才拉開帷幕,就註定是個悲劇呀!

為黛玉的才情、黛玉的愛情,一大哭!


阿丹151014015


《紅樓夢》的賈府,既是曹府的真實寫照,又是對皇宮的虛構,是雙面繡。元妃省親,是曹府的真實事件,曹雪芹姑姑就是王妃。而我要說的是另一面,林黛玉除了大觀園裡的林姑娘之外,還影射了明末朱由校的皇后張嫣。曹雪芹在開篇中說過,為了紀念那幾個不凡的女子。這裡便有一個問題,曹家真有那麼幾個出類拔卒的女子嗎?我看了許多人的文章,並沒發現有這麼一群女孩子,曹雪芹是有兩個老婆,但都默默無聞,曹雪芹不會如此淺薄的,在曹雪芹心中,應該有活得轟轟烈烈的幾個女子。曹雪芹是漢八旗的後人,骨子裡是漢人,對漢文化情有獨鍾,這會讓他與漢人站在一塊兒。明朝滅亡了,亡國之君不足惜,但有三位皇后不可說。朱由校的張皇后,象林黛玉,朱由檢的周皇后像寶釵,朱由榔的王皇后像妙玉。這三塊玉隨明皇朝一塊葬送了。

林黛玉的魂是張皇后,怎會對一個貴妃有特別好的表現呢?所以,在這一章裡,林黛玉是冬眠的,不會有過多戲碼。








圓夢公考


林妹妹性格如此

很正常,林妹妹本就是那種清冷的性格,越是人多,越是那人如眾星捧月,她越不願意往前湊。同時一位喪父不久就寄人籬下的孤女,自然容易變得更加孤僻。

大觀園背後的陰暗

說完黛玉的性格,賈府為迎接元妃省親而建造了大觀園,整個院子奢華非常,但對於已經敗象初現的賈府,修建資金從何而來?

答案是用林妹妹父親林如海留給林黛玉的遺產嫁妝來修建的!自宋代以後,受程朱理學思想毒害,婦女地位大大下降,女人無法作為一個獨立個體在社會生活中生存,即使是父母留給孩子的遺產,如果是女兒也沒權利直接接管,而是交給家族中長輩管理,直到該女嫁為人婦,再把這部分遺產作為嫁妝交給其丈夫管理。

林如海的官位是管食鹽的,而當時最富有的商人就是鹽商,所以林父是肥差中的肥差!幾十年經營,其遺產豐厚程度難以想象。可惜被賈家摘了桃子,還棒打鴛鴦,因為如果林黛玉嫁給賈寶玉,林黛玉的嫁妝就要給寶二爺管理,而這背後牽扯的是骯髒的利益鏈條,賈府上下能說的上話的都分到了一杯羹,所以林黛玉晚點嫁人或者別嫁出去,符合這些人的最大利益,這心裡情況下,林黛玉悲慘結局或已早就註定了。


瓦爾登的船伕


黛玉有對元妃不屑一顧了嗎?不僅沒有,而且還給元妃獻花鼓掌加點讚了呢。

林姑娘俱稀世俊美,負柳絮之才。在沒入住大觀園之前還沒有施展才華的平臺,她的才華此時只有寶玉略知一二,其他人都未有領教。這時的黛玉就像一個滿腹經綸、懷才不遇的詩人,自是慼慼然。更有寶釵來後,眾人都愛跟她玩,寶釵大方溫和,謙讓世故,又顯得黛玉一無是處了。

所以聽說元妃要省親,黛玉是既興奮又期待,安心當夜要發展奇才,將眾人壓倒。不想元妃只命一匾一詠,不好違喻多做,只胡亂作一首五律應景,這時的黛玉意興闌珊起來。



這就像一個唱功很好的人跟同事們去ktv,本想好好表現自己,結果領導主人說你們一人唱一首就行了,剩下的我兒子來唱,憋了一肚子的勁立馬化為千萬只羊駝……

故而黛玉是很期待元春省親的,此時的她才一個小女孩,有點持才傲物但又有些小虛榮,元春來了她才能施展自己的才華,她怎麼會對元春不屑一顧呢?

好在寶玉這個關係戶比較菜(相對黛玉來說),一下子作不了那麼多首。好嘞,領導的兒子氣太短唱不下了,那就退位讓賢吧。



黛玉見寶玉一人大費深思,捉耳撓腮,便走至案前主動請纓,作了一首頌歌:《杏簾在望》

杏簾招客飲,在望有山莊。

菱荇鵝兒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熟,十里稻花香。

盛世無飢餒,何須耕織忙。

這首詩也就只能出自黛玉之手,清新奇妙又意境多彩,後而順水推舟歌頌一番元妃她老公,不失為應制之好文。相對無寶釵露骨的歌功頌德,黛玉此作堪稱奇妙,又保持了自己的清高品質。

此詩毫不意外被元妃大加讚賞,黛玉也心梢快慰。

所以,黛玉不僅沒有對元春有什麼不滿,反而還很興致勃勃地期待元春的到來,並且毫不猶豫地給這個大姐姐點了贊。



而且黛玉也沒有什麼緣由不滿元春的,那時她還是個孩子,對於後來的紅麝串事件雖然惱了一會子,但後來長大了也是釋懷的。比如後來她跟湘雲在凹景館聯詩,提及凹景館名字的來歷,還自豪地跟湘雲說道:“這兩字還是我擬的呢,因那年試寶玉,他擬了幾處,也有存的,也有刪改的,也有尚未擬的。這是後來我們大家把這些沒名色的都擬了出來,注了出處,一並帶進去與大姐姐瞧了。”

可見黛玉對元春還是很尊敬加景仰的,這是黛玉作為大家閨秀的禮儀,也是她的如玉品質。


微影窺人生


元春是賈家的嬌傲,賈家包括賈母在內,無不對她寵拜的五體投地,而黛玉是真性情之人,寶釵確是善於偽裝的人,而且寶釵曾經進宮選秀,說明她和看重元春的地位。而黛玉確對元春的身份地位的削一顧,黛玉是持才而嬌,在她心裡皇貴妃只是名份而以,論才學不見得比自己強,她本想就這次元春省親,比較一下,誰知沒有機會比出高低。我想黛玉才學絕對更勝一籌,元春思想比較疆化,黛玉接觸面遠比元春廣,而且黛玉小時候家庭影響為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黛玉父親是有真才實學的科舉考生,賈家是世襲官宦,論才學不如林家。元春很小就進宮了,在宮中學習各種規矩,那有時間專功學問。喜歡往往是相互的,寶釵表現出來的是謙卑,逢迎,寵拜。黛玉表現的是孤傲,不肖,不服。元春也會以相同的態度對待黛玉,很顯然黛玉骨子裡就是一個高傲的人,元春皇貴妃身份,怎麼能屈尊顧及黛玉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