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你的善良,可能是在害自己

自古就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可是很多時候,我們一直疑惑,做了善事,卻沒有得到回報,有些人做過惡事,卻仍能富貴無恙。

有些善良,不是真的善;有些惡,卻能讓人,認識善良;眼見不一定真實,但因果效應,一定不會缺席。

有時候,你的善良,可能是在害自己

為惡畏人知,惡中尚有轉念。

做壞事的時候,心中怕人知道,說明這個人,心中有對錯的認識,敬畏天理良心,還是有知錯改過的轉念。就怕有些人,為惡卻不認是惡,為害卻心安理得,毫無羞愧。

其實我們在為人做事的時候,你的心是知道對錯的。人心都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如果是善事,心情舒暢,心安理得。如果是不義之事,雖然行為不停止,但內心深處的不安,會悄悄升起,這是良知。只要良知不昧,通過做所壞事,這個人對善惡的體驗,會更加深刻,會激起善念,從而真心為善。

有時候,你的善良,可能是在害自己

為善欲人知,善處即是惡根。

做善事,如果心心念念,是為了讓別人知道。雖然看似好事,卻在深處,潛伏惡的根源。有心為善,不是真善。所以你在做善事時,可以捫心自問,是給人看,為了等待回報,還是良心使然,舉手之勞。

做人如做事,初心是根本。道德的捆綁,自我可憐,就算你無辜,也是在善良的包裝下為惡,最為可怕。《格言聯璧》有句話“:積德於人所不知,是謂陰德,陰德之報,較陽德倍多;造惡於人所不知,是謂陰惡,陰惡之報,較陽惡加慘。”意思是說:無人知道的善事是陰德,和陽德相比,得到的回報多一倍。在人背後做惡事是陰惡,得到的報應,和陽惡比,更慘重。

有時候,你的善良,可能是在害自己

日本傑出企業家。稻盛和夫曾說過“:積善行,思利他。”所謂的積善行,是在思利他的基礎上。我們所做的善行,都應該是在有利於別人的基礎上,對自己才算是行善積德。

所謂的的真心,應該是不加計較的付出;不計得失、不求回報,真心待人,真誠應物。總有一天,你施與的一切,會繞過大山、飛過大海,迴向給你。

有時候,你的善良,可能是在害自己

【聞塵】遇到生活、遇到好運,一個享受生活與美好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