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其實我有自己的路要走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無聲告白?這本小說的第一句就是,女兒Lydia死了,一個花季少女死於父母的期待當中,她每天都生活的很累。父親一輩子沒能融入社會,所以他希望孩子成為社交明星,而母親則把自己早年的醫生夢想寄託在lydia的身上,最後Lydia用無聲的語言說了一句不,我想走我自己的路。

爸媽,其實我有自己的路要走


有多少父母以愛之名,給孩子施壓;他們為孩子設立了太多的期望。又有多少孩子正在做著父母希望我們做的事,過著父母想讓我們過的生活。

文理分科時,我想學文,但媽媽說:“選理科,理科實用,好就業,別像你爸似的,學了文什麼工作都找不到”;當我想學播音主持參加藝考時,爸爸說:“主持人啊是光鮮靚麗,但你也得想想那條路有多難啊,比你口才好,比你漂亮的人多的是,你還是好好準備高考吧。”填報志願時,父母又說了:女孩子就應該選擇安安穩穩的職業,報醫學或師範類就挺好的,為什麼非要去搞什麼新媒體?

爸媽,其實我有自己的路要走


是的,父母總是覺得,他們為我們規劃的路就挺好的,他們看著我們沿著他們的路走,總是那樣的放心,可是這樣,我們活的是真正的自己嗎?不由得想起紀伯倫的那首詩: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你可以給予她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那麼我們的思想如果和父母的期待不一致,我們到底是該追尋真實的自我,還是滿足別人的期待呢?

答案對父母的期待說不,並堅定的說:我要走我自己的路。

爸媽,其實我有自己的路要走


填報志願時,我和父母之間起了很大的爭執,我想報網絡與新媒體,但他們總覺得這個專業太新了,以後會不太穩定,還不如報師範,安安穩穩的過這一生。但我就說了一句:我喜歡啊,我覺得我可以學好的。這是在重大的人生走向中,父母第一次向我妥協。學理科,我聽他們的了;不報考藝術,我也聽他們的了了;但就填志願這一次,就這一次,我就不能聽從自己的想法嗎?我能不能為自己活一次?最後父母向我妥協了,當我拿到通知書的那一刻,深深的擁抱了一下他們,感謝他們理解我,也感謝自己勇敢的說不。

還記得初中的時候看三傻大鬧寶萊塢,裡面的一位男孩,他不喜歡自己現在的專業,他說:“我喜歡攝影,我想成為一名攝影師,哪怕以後的房子住的小一點,賺的錢少一點,但我在做的時候很開心。”影片的最後,他的父母終於理解了他,至今我仍記得,他看到父親給他買的單反後,抱著父親痛哭的場景。

爸媽,其實我有自己的路要走


只要你勇敢的說不,堅定自己的道路,理性的與他們溝通,父母怎麼會不尊重你呢?不妥協的大多數父母,是因為他們的不放心。他們擔心你走錯了路,耽誤了自己的一生。這時我們仍然要做的是認真地把自己的想法說給父母聽,告訴他們你對這件事的態度,你有多大的把握,然後踏實努力地去做出屬於自己的成績,讓他們看看,讓他們放心,這樣的話她們或許就能放手了。

爸媽,其實我有自己的路要走

正如《無聲告白》的封面語:我們終其一生,就是為了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在尋求真我的道路上,記得勇敢的說:不,爸媽,我有自己的路要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