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張化橋:P2P挺好的,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馨金融

对话张化桥:P2P挺好的,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馨金融

眼下的P2P讓人疑惑,到底是商業模式本身存在問題,還是國內的市場環境讓這個模式無法好好生長?

——馨金融

洪偌馨/文

今天,分享一篇對話,受訪對象是一個關注P2P行業時間很長的“局外人”——張化橋。為什麼說他是局外人,因為他並沒有直接從事P2P業務。但曾經投身過中國小額信貸事業的他是最早一批開始關注P2P這種模式的人。這幾年,他也以投資人或顧問的形式參與了不少P2P公司的發展。

張化橋,香港上市公司中國支付通公司董事長,兼若干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包括復星國際,綠葉製藥,龍光地產,信而富等。著有《一個證券分析師的醒悟》,《影子銀行內幕》和《股民的眼淚》等書。

張化橋大學畢業後進入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工作,而後投身證券行業,曾連續5年被美國《機構投資者》雜誌選為排名第一的中國分析師。他曾任瑞銀投資銀行中國區副總經理,還曾投身中國小貸行業,任萬穗小額貸款公司董事長一職。

對於眼下P2P的行業困境和未來前景,張化橋有著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再加上,過去在央行和投行的從業經驗,讓他有多重視角來看這個行業的起落。當然,這位前分析師一如既往的犀利。這篇對話源自我們日常對於行業的一些探討和交流,在得到他的允許後,我將最近談到與P2P有關的一些觀點整理了出來。

以下為馨金融與張化僑的部分對話:

…………

馨金融:最近P2P網貸行業風波不斷、頻頻暴雷,您怎麼看P2P網貸行業的現狀?這是暫時的,還是會持續很長時間?

張化橋:我是個右傾的自由主義者,我喜歡亂哄哄的市場。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這多好啊!我覺得現在的P2P市場挺好的。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過去幾年,P2P一窩蜂地上,我們都唱了讚歌。

現在,爆雷的平臺一多,大家就開始懷疑這個行業的價值。贏得起,輸不起。算怎麼回事?如果政府的政策不變,

我估計現在的鈍刀子割肉會持續兩年多。然後,剩下的P2P平臺不足百家。自由的市場就是這樣,行就上、不行則退。其實,即使在過去四、五年P2P繁榮的時候,每個月也有大量的P2P敗下陣來。

馨金融:您認為P2P網貸平臺(正常經營的企業)真正的風險和挑戰是什麼?

張化橋:現在P2P行業的待還餘額9600多億元,相當於今年6月底174萬億元貨幣供應總量的0.5%。而且,P2P行業絕大部分資產集中在頭部50家企業。所以,還不夠資格帶來系統性風險。

天降大任於斯人也... 企業創立時,大家豪言壯語,要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結果,遇到一點風暴,就成了霜打的韮菜嗎?從業者們要加油。

馨金融:是什麼原因讓P2P網貸行業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是商業模式本身的問題,還是監管、經營的問題?

張化橋:我很早就說過了,P2P的模式很優越,商業模式本質上沒有什麼大問題。

過去幾年,政府的若即若離和若有若無的監管也十分英明。只有一件事很遺憾:一開始沒有打擊那些明顯的龐氏騙局,結果讓他們傷害了P2P行業的名聲。

馨金融:現在看來,英美等地的P2P行業規模也非常有限,並且沒有成長出偉大的企業,這又是什麼原因?

張化橋:偉大的企業需要時間來培養。耐心等等吧!

馨金融:如果現在給這些P2P網貸平臺(正常經營的企業)公司以建議,您會說什麼?

張化橋:堅韌不拔,增加透明度。能夠融資的企業,抓緊時間,不要讓估值的小事妨礙了大計。

馨金融:P2P還有哪些整改的辦法,和轉型的方向?

張化橋:在模式上,我暫時還看不到有什麼更好的轉型方向。不過,過去幾年,P2P公司都佔了一個大便宜:

消費者的輕信。雖然很多P2P公司既無有用的數據(買來的垃圾數據很多),也無真正的風控能力,而且自有資金也非常少,但是市場相信了他們,給了他們一個又一個機會,即 the benefit of the doubt。

但是,現在大家看明白了,咱們中間的南郭先生很多。那對不起了。現在咱們都要證明我不是南郭先生,這個過程會很痛苦。除了頭部的幾家P2P公司之外,絕大多數玩家的出路(甚至包括一些頭部公司的出路)就是“賣身”,變成金融機構的一個“車間”,一個“風控部門”

馨金融:儘管現在資本市場也比較低迷,但仍有不少P2P企業在衝擊IPO。有觀點認為,窗口期臨近,如果此刻不奮力上市,往後成功上市的概率會越來越小。對於這個觀點您怎麼看?

張化橋:我基本同意。其實,現在也許已經有點晚了。我覺得“賣身”(變成一個風控車間)是個好主意;到資本市場買殼也是個好主意;與現有的上市公司合併

也是個更好的主意。有幾個企業客戶最近也在跟我們探討這三種辦法。

我經常聽投資銀行的人說,在香港買殼沒有意義,因為反向收購的程序跟上市程序一樣複雜。但是,他們錯了,大錯特錯。為什麼?買殼是把IPO的兩個驚險跳躍(即,掛牌和融資)拆開了,讓你贏得時間,閒庭信步。這裡技術細節很多。我就不多講了。

馨金融:即便是那些已經上市的那些P2P平臺,股價也一路下行,您認為,還有回暖的機會?

張化橋:這些企業的股價雖然低迷,但是不論從創業者的個人財務上看,還是從造福社會的角度來看,這些創業者都是大大的贏家。而且,投資和創業都是馬拉松,他們還有機會更上層樓

馨金融:最後具備哪種特質的P2P平臺能夠剩下來?

張化橋:兩個特點。一是自帶場景,二是資金充裕(或者背靠有實力的股東)。

…………

寫在後面

如果從中國第一家P2P平臺拍拍貸成立算起,網絡借貸行業在中國發展已超過十年。

期間經歷了多次起落,從最早不被大眾所接受,到後來變成每年萬億交易規模的大行業,再到現在大浪淘沙行業洗牌;

從最早效仿英美模式,到後來走出獨特的中國式路徑,再到監管介入平臺們重新定位;

從最早不受資本待見,到後來被狂熱追逐、估值瘋長,再到最近將至資本冰點。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從2011年便開始關注P2P行業,看著它一路在爭議和質疑聲中成長。這背後的有太多的複雜的因素,它的功與過、善與惡,很難用一兩句話來評判。

我相信存在即合理,P2P的出現順應了市場的需求,這幾年它支持過的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個人不計其數。

而這些年,從P2P中賺取收益的投資人也不在少數。所以,如果要以現在的亂象否定整個行業,我想也是不公平的。

但這個行業最大的困境在於劣幣太多,過高的利益誘惑讓這個新興行業在短時間內聚集了大量套利者。真正可悲的一點是,大量明顯具有非法集資特徵的平臺沒有在第一時間得到清理,比如早年各處鋪設廣告、高薪挖人的e租寶。因為這些偽平臺的侵害,讓大量投資人受損,也極大地影響了整個行業的聲譽。

事實上,P2P行業的“爆雷”率一直很高,在2015、2016年高峰時期,一個月倒閉或跑路的平臺數量也有一兩百家。只是,遺憾的是,投資人和市場都沒有從中汲取教訓,一大批違規經營的平臺仍然繼續做大。通過融資、股東、專家等背書的形式粉飾自己,獲取投資人信任的手法經久不衰。

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這一句,話糙理不糙。

在這個信息氾濫的時代,你我都該珍惜原創的價值,相信優質內容的力量。

聯繫我們請發郵件:[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