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峯能當上南院大王,是因爲遼國的一國兩制

北宋時期的遼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遼國皇族姓耶律,皇帝認為兩個部族在遼國開國曆史上功勞極大,堪比漢朝開國皇帝蕭何,就給他們改姓蕭。

蕭峰能當上南院大王,是因為遼國的一國兩制

歷史上蕭峰真有其人,父親蕭遠山是蕭太后的親兵總教頭。蕭峰(1030-1065)是遼國大臣,南院大王,武藝高強,英勇過人。耶律洪基即位後,隨耶律洪基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耶律重元反叛,蕭峰率兵平叛,大軍到處,所向披靡,直把耶律重元趕至北漠,逼重元自殺。蕭峰因此被封南院大王,蕭峰35歲因病去世。耶律洪基痛惜不已,追封蕭峰為遼西郡王,諡號文忠。

《天龍八部》的故事,發生在大宋元祐八年,當時是1093年,真實的蕭峰鎮壓楚王叛亂,發生在1063年,前後差了30年,真實的蕭峰早已去世。

蕭峰能當上南院大王,是因為遼國的一國兩制

遼道宗耶律洪基,在位46年,非常喜愛漢文化,他曾寫道:昨日得卿《黃菊賦》,碎剪金英填作句。袖中猶覺有餘香,冷落西風吹不去。在當時的遼國,政府工作語言有兩種:一是契丹語、二是漢語。政府制度也不只有一套,而是“一國兩制”。

蕭峰能當上南院大王,是因為遼國的一國兩制

契丹由部落聯盟發展成國家,保留了不少部落傳統。契丹興起時有20部,最終發展成48部,核心的4部是契丹皇族;其他四大部是:南院大王府(六部)、北院大王府(五部)、乙室王府、奚王府,四部都設立大王府。南院大王,是契丹核心內四部之外的、四大部之一的、南六部大王府的職事官,屬於核心軍事行政領導層,但遠遠不是契丹二號人物。他與各大王府平級,排在中央南北樞密使、南北丞相後面。在當時,南院大王主要管理“幽雲十六州”一帶的漢人地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