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愛預收款?

在看公司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有些公司採取預收款的結算制度,有些採取應收款的結算制度。

難道不是所有的企業都應該追求預收款嗎?先收錢再發貨,生意多穩妥呀。

但是經濟學原理告訴我們沒有白佔的便宜,可是又是什麼原因導致了不同的類型的公司結算制度的差異呢?

預收款制度對應的是渠道商預先投入資金,並承擔資金成本。應收款對應的是生產方預先投入資金。

在什麼情況下,渠道商願意預先投入資金呢?一種情況就是由渠道商來借錢成本較生產商低,也就是渠道商的信用等級高。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雖然生產商的信用等級更高,借錢成本更低,但是還是採取預收款制度,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就是生產商需要通過預收款制度來約束渠道商。不按我的做是吧?錢在我手裡呢。

還有一種方式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但是很多產品涉及到事後的維修服務等問題,所以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安排在企業的財務報表裡不是很常見。但有些是預收款與應收款的中間狀態。

綜上是採取預收款還是應收款制度,主要考慮的是信用成本,以及約束渠道的成本。如果生產商的信用等級高

且沒有什麼需要約束渠道商的,那麼就採取應收款制度,然後提高出廠價,獲取較高的毛利率。

如果生產商的信用等級高,但是需要約束渠道商的事項較多,也就是約束渠道的成本更高,那麼生產商就採取預收款制度,並降低出廠價以彌補渠道商的利息成本。

如果渠道商的信用等級更高,且約束渠道商的成本也高,那麼理所當然生產商應該採取預收款制度。

如果渠道商的信用等級更高,但是沒有什麼需要被約束的,也適合採取預收款制度。

採用預收款制度的另外一個好處就是,把市場的發現功能交給渠道商,生產商能夠根據渠道商的訂單從容的安排生產,更好的實現資源的配置。所以有長遠眼光的生產商寧願降低出廠價也要採取預收款制度。

以養元飲品為例,其採取的就是預收款制度,雖然養元賬上常年有大量閒置的資金做理財,理財資金的收益無疑低於經銷商的借款成本。但是因為養元需要對經銷商進行諸多約束,比如經銷商是否按公司的要求指導終端零售商陳列公司產品,是否按時反應終端銷售情況等。經銷商每年的6月以及11月積極打款備貨,迎接旺季。經銷商自己備下一半的預收款,再從零售商處籌集另外一半的預收款,湊一起打給養元。

人人都愛預收款?

17年末養元的預收款為28億,佔其17年營收77億的36%,這些預收款在春節期間陸續轉化為收入,

其一季度的營收剛好為28億。而一季度末的預收款降為6億,主要二季度是淡季,由養元的禮品屬性決定的。

現在養元請王源代言,試圖將高考打造成二季度的出貨點,思路還是很清晰的。

人人都愛預收款?

綜上,是否採用預收款制度,跟生產商與渠道商的信用等級有關,跟生產商需要約束渠道商的事情多寡有關。

另外,是否採取預收款制度也跟生產商是否具有長遠眼光有關,畢竟採取預收款制度,短期會傷害毛利率。

最後,預收款只是一種制度安排,並不是通常說的只有強勢的生產商才能採用,並不是人人都要追求預收款制度,

也不是人人都能用得起預收款制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