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 真的只有三彩嗎?

摘要:唐三彩是我國瓷器歷史上的一個瑰寶,其內容豐富、取材廣泛,富麗活潑、妙趣橫生。許多人認為唐三彩之所以叫“三彩”,是因為燒製的陶瓷上面只有三種顏色。

唐三彩 真的只有三彩嗎?

唐三彩是我國瓷器歷史上的一個瑰寶,其內容豐富、取材廣泛,富麗活潑、妙趣橫生。許多人認為唐三彩之所以叫“三彩”,是因為燒製的陶瓷上面只有三種顏色。那麼唐三彩真的只有三種顏色嗎,是哪三種顏色呢?

唐三彩是在漢代鉛釉陶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雖名為“三彩”,但並不是只有三種顏色,在我國古代,“三”、“五”意思是多數的意思。唐三彩以三種顏色的釉料為主 要色調塗在瓷器素胎上燒造而成的瓷器,在燒造過程中三種顏色的釉料因為高溫,多餘的有向下流動的現象,塗在上面的釉料就會和塗在下面的另一種釉料融合,形成一 種新的顏色,瓷器在燒造完成後就變成了很多顏色,有原色、複色、兼色。

唐朝初期的唐三彩一般是黃彩或者綠彩單彩釉,到了武則天當朝的時候,這種加工工藝被開創創新,一個瓷器素胎上被同時塗上很多種顏色,於是形成了“三彩”器。在 “三彩”器中,如果瓷器只有一種顏色,稱之為“單彩”;有兩種顏色的稱之為“二彩”;如果有三種以上的顏色則稱之為“三彩”,因為這種瓷器是在唐朝時期出現的 ,故名為“唐三彩”。

作為我國陶瓷藝術史上的一個瑰寶,唐三彩充分反映了唐代人們對生活的追求,通過唐三彩,我們可以看到產生這個瑰麗多彩的藝術世界的整個文化背景。那麼唐三彩的特點有哪些呢?

唐三彩的特點主要體現在造型和釉色上面。燒造一件唐三彩是非常耗時的事情,其他陶瓷器都是一次燒製就可完成,唐三彩則需要兩次才能燒成。第一次燒製成素胎,再在素胎上塗上各種顏色的釉料,再入窯進行燒造,最終成型。

唐三彩 真的只有三彩嗎?

造型

從出土的眾多唐三彩藝術品裡,唐三彩的造型與一般的工藝品的造型有很大不同。已知出土的唐三彩內容大致各分為三類:人物、動物和生活用具,其中人物形象多為宮廷侍女,這與當時的宮廷生活相關;出土的動物形象多為馬和駱駝,考古學家認為,這應該和當時的時代背景相關,我國古代馬在交通、戰場、農耕上都發揮重要作用, 所以出土的馬的形象較多;其次是駱駝,這和當時的中外貿易有關,唐朝時候國家開放,國內的人可以走出去,國外的人也可以到國內來,人們沿著絲綢之路一路西行,途中怎可少了駱駝,所以制瓷人就將駱駝的形象反映在瓷器上。

唐三彩 真的只有三彩嗎?

不管是人俑、還是動物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身形豐滿,這是唐三彩的一大特點,專家分析認為,出土的宮廷侍女人俑身形豐滿,這和唐朝時期盛行“以肥為美 ”的審美標準不謀而合;出土的馬,形象豐滿,這可能是馬的品種有關,據說當時西域進貢了一種體態肥碩的馬兒新品種,馬俑的形象或就取材自這種馬。並且其造型特 點是整匹馬粗看是靜止的,但是細看是靜中帶動的,唐朝的制瓷人通過將馬兒的眼部刻畫成三角形,而將眼睛刻成圓睜的,再將馬兒的耳朵刻畫成貼著的,就像靜止在那 細聽什麼一樣,通過細節刻劃將唐朝的馬兒的內在精神和韻律反映出來。

 釉色

唐三彩的另一大特點是釉色,唐朝的人們首次創燒了一件瓷器同時帶三種釉色,並且制瓷人還巧妙的運用施釉方法,將紅、白、綠三種顏色的釉料交錯、間錯的塗在素胎上,經過高溫燒製,三種顏色的釉料澆融流溜,形成了獨特的流竄工藝,本來只塗了三種顏色的素胎,在出窯之後,就變成了很多色彩,包括原色,複色、兼色,這就是形成唐三彩多種顏色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