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27歲了,我還不想死」

“我27歲了,我還不想死”

“我27歲了,我還不想死”

Lens 按:

最近,似乎30歲的中年危機都算晚了,網上熱議的,是27歲的危機。Lens 曾經發過一篇27歲女孩兒的故事,今天重新推薦給大家。別因為壓力去過別人可能會認為有意義的人生,生活有時談不上慌與不慌,讓更多的事發生,去看更廣闊的世界......因為面對生命,至少我們還保有選擇。

“我27歲了,我還不想死”

Holly Butcher 是個和你沒什麼差別的女生。

她26歲,有家人,有愛她的人,有一隻狗。她的人生才正開始,一切都充滿希望,但她沒有時間了。

2018年1月3號,她在社交網絡上發佈了一封“死前的信”。

第二天,她死於癌症。

下面這封信是她在死前,想對所有活著的人說的話。

“我27歲了,我還不想死”

Holly Butcher Source/Facebook

“我27歲了,我還不想死”

“我27歲了,我還不想死”

“我太希望它能發生,以致想象都變得非常痛苦。”

在26歲就要面對並接受生命盡頭,這感覺著實怪異。平時你習慣性地忽略這種事。日子一天一天過去,而你期望會永遠如此。直到預料之外的事情發生。我常常想像自己老去的樣子,滿臉皺紋,頭髮花白——可能會擁有一個美滿的家庭(很多孩子),我想和我的愛人一同去創造。

我太希望它能發生,以致想象都變得非常痛苦。

“我27歲了,我還不想死”

可能這就是生命吧。脆弱,珍貴,又不可預測。

活著的每天都是饋贈,而非天賜的權利。

我27歲了。我不想走。我愛我的人生,我很開心……我欠我愛的人太多。

但是,沒有什麼我能掌控。

“去做能讓你覺得值得,並感覺很棒的事吧。”

我寫這封“死前筆記”,不是為了引起大家對死亡的恐懼。大多數時候,我們無視它的不可避免,我覺得這很好… 除去有些時候我想要談論它,卻發現它被當成一個“禁忌”的話題,彷彿死亡永遠不會發生在我們身上…這讓我有點難受。

我只希望人們可以停止擔心生命中那些微小而毫無意義的壓力,而是記住,我們最終都要面對同樣的命運。

所以,去做能讓你在這裡的時間值得,並感覺很棒的事吧,別管其他的屁事。

當你在抱怨那些荒謬的事情時(過去幾個月我注意到了太多),想想那些真的在面對問題的人們。去感激你有的只是這些小麻煩,然後克服它。你可以承認有些事真的很討厭,但是儘量別一直想著它,以致給別人的生活都帶來消極的影響。

“我27歲了,我還不想死”

出去走走,猛吸一大口新鮮空氣到你的肺裡,看看天有多藍,樹有多綠。多美啊。還能呼吸,已經是太幸運的一件事。

你今天可能堵在路上,或者你的小孩吵得你一夜沒睡,也許理髮師把你的頭髮剪太短了,你新做的指甲又裂了;你胸太小,或者你屁股上有橘皮,你肚子上的肉又多了。

別管那些破事兒了。我發誓,當你要離開的時候,你不會想起這些事情的。當你把生活看作一個整體的時候,它們太不重要了。我看著我的身體在我眼前漸漸廢掉,我卻什麼也不能做。現在我只希望能再和家人一起過一次生日,或一次聖誕節,或者再多一天和我的愛人與狗在一起。

只要再多一天。

“我27歲了,我還不想死”

我常常聽到人們抱怨工作多麼糟糕,鍛鍊多麼難——其實你的身體還能去做這些事情,已經值得感激了。或許工作和鍛鍊看起來是如此不重要,直到你的身體差到你一樣也做不了。

我試著過健康的生活,那曾經是我最大的熱情所在。珍惜你的健康和可以運轉的身體吧——即使它不是你理想中的形態。好好照顧它,擁抱它的可貴。多運動,吃新鮮的食物滋養它。別對它太執迷了。

記住,健康不只關乎你的身體…也要非常努力地去尋找你精神和情感上的快樂。那樣你或許會意識到,拼命去扮演社交網絡上的這個完美形象有多麼愚蠢和沒意義。刪掉那些從你的新鮮事裡蹦出來的,讓你感覺哪怕有一點糟的賬號吧。管他是不是朋友呢。為了自己的健康快樂,冷酷一點又何妨。

感謝沒有痛苦的每一天,甚至包括那些你得了流感,背痛,或者崴了腳的日子。接受這些事情的討厭之處,但感恩它們最終會離你而去,不會奪走你的生命。

“我27歲了,我還不想死”

少抱怨一點吧……多幫助別人一點。

給予,給予,給予。為他人做事會比為自己做事更開心,這是真的。我希望我過去做過更多。

生病以來,我遇到了最為慷慨友好的人,接受著來自家庭,朋友和陌生人最為關切的話語和支持。多到我永遠也無法給予足夠的回報。我不會忘記這些。我會永遠感恩。

在將死之時,還有錢花是件奇怪的事。你不會想要像往常那樣出去購物,比如買條新裙子。這讓你覺得,我們平時認為應該花那麼多錢在新衣服和“東西”上,是多傻的念頭啊。

“我27歲了,我還不想死”

送你的朋友一點好東西吧,別再為下一次的婚禮買新裙子,化妝品或者首飾了。因為

一,沒有人介意你是不是兩次穿了同一件衣服。二,這樣做感覺很好。

帶你的朋友出去吃飯,或者給他們做一頓飯。送給他們一株植物,一次按摩,或者一個蠟燭。同時,告訴他們你愛他們。

珍惜別人的時間。別因為你覺得準時很難而讓他們等著。如果你是總遲到的那類人,早點開始準備,珍惜你的朋友願意和你共享他們的時間,而不是自己坐著等人來。你也會得到尊重的!

“用錢去獲得體驗……享受那珍貴的一兩刻,而不是為別人拍下它”

今年,我們家同意不互送禮物了,雖然這讓聖誕樹看起來有點悲傷和空蕩。這感覺很好,因為大家不用帶著壓力去買東西,而可以把心意用於給彼此認真寫一張卡片。而且,想像我的家人試著給我買禮物,卻知道最後他們只能自己保存那東西……奇怪!聽起來可能挺俗的,但是這些卡片對我而言比任何衝動購買都意味著更多。可能也是因為我們家裡沒有小孩子,所以這要容易一些。

總之,——禮物不是一個有意義的節日必需的,放輕鬆。

用你的錢去獲得一些體驗…至少,別因為你花了所有錢在沒用的物質上而失去獲得體驗的機會。

付出實際行動去那個你一直推遲的海灘吧。把你的腳浸在水裡,腳趾埋在沙灘裡。用鹽水打溼你的臉。

“我27歲了,我還不想死”

到自然中去。

嘗試去享受並活在那些重要的時刻,而不是用手機屏幕拍下來。你的生命不該活在屏幕或者一張完美的照片中…享受這該死的一刻吧!別再拼命為每一個別人拍下它了。

又想起來一件事。你每天早上或晚上出去玩之前花在做髮型,化妝的那幾個小時,真的值得嗎?我從沒理解過女生的這一點。

偶爾早起。看看太陽昇起時的顏色有多漂亮,聽聽那時的鳥鳴。

聽聽音樂…真的聽。音樂是一種治療。老歌最好。

抱抱你的狗。我會想念那樣做的。

跟你的朋友說話。把你的手機放下。他們真的過得還好嗎?

去旅行,如果那是你真的想做的事。如果不是,別去。

“我27歲了,我還不想死”

為了活著工作,別為了工作活著。

說真的,做讓你心裡真正感到快樂的事。

把那塊蛋糕吃了吧。別有負罪感。

拒絕你真的不想做的事。

別因為壓力去過別人可能會認為有意義的人生…你可能只想要平淡的生活,那也挺好啊。

“我27歲了,我還不想死”

“做你愛做的事,讓其他的見鬼去吧。”

每一次有機會都要對你愛的人說你愛他們。用你所擁有的一切去愛。

還有,記住,如果什麼事讓你覺得悲慘,你是有力量去改變它的——工作,愛情,或者無論什麼。

你不知道你在地球上還有多少時間,所以別浪費時間沉浸在悲傷的情緒中。我知道這種話已經被說爛了,但它是真的。

總之,這只是來自這個年輕女孩的人生建議。你可以聽或者不聽,我不在乎。

還有一件事,如果你能,請為人類做一些事,並開始獻血。你會因為額外拯救的生命而感覺舒暢。我覺得這件事被嚴重忽略了,因為每一次獻血可以拯救三條生命!這是一個人可以產生的巨大影響,而它的過程又是如此簡單。

他人獻的血(已經多到我數不過來)幫助我多活了一年——這是我會永遠感恩的一年,我可以在地球上和我的家人,朋友和狗一起度過。

這一年,我體驗到人生中一些最好的時刻。

再見了。

“我27歲了,我還不想死”

Hol

“我27歲了,我還不想死”

這封信被全世界的人們分享、傳閱。很多人留言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我27歲了,我還不想死”

“當我在上班的路上抱怨著生活,以及不想去上班的時候,我讀到了這封信。我的眼淚流下來,我覺得活著如此幸運。我感謝生活中的好事情。”

“我27歲了,我還不想死”

“讀了這封信後,這句話一直在我耳邊迴響:‘我27歲了,我還不想死。’ 讓人心碎。”

“我27歲了,我還不想死”

“我真的需要改變我的視角。今天我坐在這裡非常焦慮,因為寒假結束了,我要回到我討厭的工作中去。我需要掌控我的生活,為了我還能起床繼續生活而感到開心。”

“我27歲了,我還不想死”

“重要的是人而不是物品,要充滿善意。始終如此。”

“我27歲了,我還不想死”

“作為一名臨終關懷護士,我的人生觀,以及什麼是重要的事,都被徹底改變了。

我曾陪伴上百個家庭度過了病人生命的最終時刻,她說的這些都很對。生活中的小事不再困擾我了。”

“我27歲了,我還不想死”

“2017年10月9號,我失去了我的兄弟,我最好的朋友。他去世時29歲。在絕望與悲痛之中,我得到了失去帶來的一課:別等著,每一天都是饋贈。

失去他,我永遠無法釋懷,但我會帶著他的勇氣和愛到最後一口氣。我希望Holly的家人在她的話中得到安慰,她在鼓舞著陌生人生活得更加勇敢與美麗。”

“我27歲了,我還不想死”

無論活著的人怎樣感念追懷,一條鮮活的生命,終究是不在了。寫下這些話並不能幫助她多活一天,但是站在死亡的關口,她費力地想要告訴那些還享有生命的人:

好好活,認真活。

如何面對自己的生命,我們至少還保有選擇。

你身上曾經發生過什麼事,

讓你對人生有了新的認識?

留言和我們分享吧:)

Holly Butcher照片來自facebook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參考資料:https://www.demilked.com/27-year-old-dying-last-letter-holly-butcher/

編譯整理:Line

Lens旗下包括出版、新媒體、重逢島視頻、沙龍等業務,是一個致力於發現創造與美、探求生活價值、傳遞人性溫暖的文化傳播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