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也有成爲貓奴的嗎?

古人吸貓吸得更狠。

清華大學流傳著一則貓奴軼事:大學者錢鍾書和著名才女林徽因是鄰居,錢鍾書家養了一隻很聰明的貓,跟隔壁林徽因家的貓是仇敵,每每見面就打架,錢鍾書特意準備了一隻長竹竿,不管多冷的天,聽到自家貓兒吵鬧,立即就衝出門去幫貓打架,林徽因家的貓沒少被竹竿敲打。錢鍾書還寫了一本篇題為《貓》的短篇小說,在裡面設計了一句名言“打貓要看主人面,那麼,打貓要看主婦面了!”可謂現代貓奴典範。

古人也有成為貓奴的嗎?

咱們中國古代貓奴比起錢鍾書先生來,那也不遑多讓。唐代官吏張搏好貓,“每視事退至中門,則數十頭曳尾延頸,盤接而入”,一樣就養幾十只。宋人筆記記載,當時宮廷中養貓,都有官名和食俸,貓奴們都叫它們“貓老爺”。

到明朝的時候,更加離譜,嘉靖皇帝朱厚熜有兩隻愛貓,一名雪眉,一名獅貓,嘉靖以帝王的身份舉行正式儀式,封雪眉為“虯龍”,雪眉死後,被埋在萬歲山,立了墓碑,上書“虯龍墓”。獅貓死後,嘉靖更打造一口黃金棺材,還請有文采的大臣為貓寫了祭文,有位大臣獻上的祭文裡有“化獅為虎”一句(筆者不得不說,這活活一貓吹啊),嘉靖大為欣賞,不久就給這位大臣升了官。

不獨宮廷如此,民間愛貓之風也不遜色。宋朝的時候,人們把養貓當成一件大事,稱為“聘貓”,雖然不像娶妻一樣要給金銀珠寶作彩禮,但也要給予原來的貓主人一定數量的鹽和魚,以表示重視。陸游詩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