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知道,杜甫晚年竟然是吃飯撐死的

你可能不知道,杜甫晚年竟然是吃飯撐死的

杜甫晚年,一家輾轉到達成都。蜀中在當時是天下聞名的天府之國,但是對於杜甫來說,他所希望的僅僅是覓得一個能免於飢寒的安身之所。在時任劍南節度使嚴武等人的幫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他建成了一座草堂。

年近半百的杜甫,終於在成都喘了口大氣,在這裡杜甫稍稍過了幾年的安穩日子。於是他才會有心情寫下“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的句子來;不過他寫的更多的還是對於家國的憂思,在《蜀相》中他懷念古人“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在寄贈友人的詩中他又寫道:“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

你可能不知道,杜甫晚年竟然是吃飯撐死的

就是這樣相對安定的生活也沒過多久,因為嚴武被調回京城後,四川大亂,杜甫又移家梓州,來往旁縣、閬州。廣德二年(764年),嚴武復為東西川節度使,且來信相邀,杜甫又攜家回到成都。永泰元年(765年)四月,嚴武去世,杜甫也就失去了依靠,對成都更無所依戀了,決計攜家東下。他作詩總結自己在蜀地的經歷:

五載客蜀郡,一年居梓州。

如何關塞阻,轉作瀟湘遊?

世事已黃髮,殘生隨白鷗。

安危大臣在,何必淚長流。

你可能不知道,杜甫晚年竟然是吃飯撐死的

古語有“少不入川,老不出蜀”的說法,但詩人杜甫還是一家離開了成都,乘舟沿岷江南下,經嘉州時稍作盤桓,復沿江東下。經戎州、渝州、忠州,到達蜀中的雲安,此時的杜甫已然五十三歲。永泰二年(766年),詩人遷居蜀中的夔州,在夔州兩年後,杜甫繼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帶,行至湖南衡陽境內,杜甫在耒水與湘江的交匯處的一所驛站,被突降的暴雨和洪水所圍困,連續餓了九天。

此時他已經是五十八歲的年紀,經此一難,貧病交加。可巧當地縣令聽說了這件事,一面派人用小船去接杜甫,一面又安排人備下上好的牛肉、水酒,款待杜甫。這樣的救命之恩、又有這久違的美味,杜甫饕餮般一頓生吃海喝,不想“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許久沒有進食的詩人,何況這麼大的年紀,腸胃終究難以承受,不久就這樣因為一頓飽飯送了性命。詩人的一生都在流離失所中度過,夾在普通平民之間行走,就連死,也是這樣與飢餓貧窮相關,讓百姓黎民唏噓感嘆。

(此文節選自本號作者南風吹夢的新書《唐代詩人的性格人生》,精彩內容陸續推出)

你可能不知道,杜甫晚年竟然是吃飯撐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