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國天眼遇到暴雨,裝滿了怎麼辦,怎樣排水?

小浣熊半月白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中國天眼,簡稱FAST,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射電望遠鏡雖然叫做望遠鏡,但其實和傳統的光學望遠鏡區別很大,它主要是接受天體的電磁信號,更像是雷達接收天線。

一個觀測宇宙天體的儀器,佔地面積也是非常大的,FAST佔地大約25萬平方米,差不多30個足球場大小。它的天線部分,從空中看上去就像一口大鍋。。。。


看上去挺能盛水的。。。。其實並不會。

因為如果拉一個近景特寫,就會發現天線部分其實是鏤空的。它的每塊反射面板上都有很多小孔,本身雨水就可以下滲,不會積水的。


另外呢, FAST是建在坑裡的,所以不僅天線部分不能積水,整個坑都不能積水!

不然坑裡水太多,會把望遠鏡淹了的。。。。

本身貴州雨水就多,全省各地的平均年降水量大約在1100-1300毫米之間,而且整體來看南部比北部的降水量大。

FAST所在的平塘縣在貴州南部,夏天的降雨量也是非常多的,6月平均雨量超過200毫米。


所以在設計建造FAST的時候,排水問題就已經被考慮過了。

天眼所在的位置是貴州一個天然形成的大坑,屬於喀斯特地貌,本身岩石的排水性就很好,排水效率是人工挖的坑所不能比的。而且針對排水也設計了專門的隧道排水工程,各種排水溝一應俱全,不會那麼輕易積水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覺得有用的話就點個贊吧嘻嘻。


不吃腸的大腸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首先,謝邀。 中國天眼,簡稱FAST,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

這是用於觀測宇宙天體的,比如三體小說的愛好者們,就知道,這大約是小說裡雷達峰山頂的紅岸基地使用的望遠鏡。

如果真的有地外高智慧文明的話,FAST可能就是我們尋找地外高智慧文明的基地。

咱們的FAST建造耗時5年,造價 12 億元人民幣,有 30 個足球場大,口徑達 500 米。

FAST的天線是鏤空的,所以其實並不用擔心,說一下雨,它就變成了盛雨水的鍋。雨水本身可以下滲。

另外,FAST其實是蠻怕水的。建造在坑裡,如果水多,即使它自己可以慮下去,但是望遠鏡依然還是可能被淹沒。

貴州雨水豐沛。全年的降水量在1000-1300毫米,對應FAST所建造的位置,雨水更多。

不過,倒不用太擔心。

12億造價的東西,下個雨就壞了,那就丟人了。。。實際上,FAST的建造地點是個天然的喀斯特地貌,排水性特強。加上專門用於排水的隧道,就讓積水更不容易產生了。

如果覺得有用,您就給點個贊、粉個好友唄。

大約花費0.3KB的流量,哈哈哈哈哈。

畢竟,我辣麼萌~


不哈韓的小韓


天眼看似像鍋,實則與鍋不搭邊,FAST反射面板上佈滿了縫隙與小孔,即使是遭遇傾盆大雨,那也不礙事的,水會順著縫隙、小孔流到底下去。

那底下有什麼可以裝那麼多水的東西嘛?

FAST坐落在典型的喀斯特窪地上方,下面有著天然的溶洞與暗河,另外還有科學家精心設計的人工排水系統,完全不用擔心那些雨水該流向哪裡。

可能還會有朋友會問,這樣的一口大鍋,需要定期的對它進行擦拭與打掃嗎?

這個是沒有必要的,FAST是射電望遠鏡,接收的是來自宇宙空間中的無線電波,即使上面佈滿了塵土也不影響實際的科研效果,況且,每過一段時間,下一次大雨的話,不就可以自動清洗了一次嗎。

不過有一種天氣是需要防備的,那就是冰雹天氣,豆包大的冰雹是可以直接破壞這口大鍋的,不過還是不用擔心,因為FAST周邊的氣象部門就是這口大鍋的保護傘,一旦有冰雹天氣降臨,那麼防冰雹大炮就會啟用,連轟幾炮,冰雹就砸不了鍋了。

所以,科學家早在FAST設計之初就已經想好了各種應對方案,完全不用擔心FAST後期使用所面臨的天氣問題。


一枚遊戲科幻迷


看到這個問題,我有點想笑。可能提出這個問題的人,是覺得中國天眼跟家裡炒菜的鍋一樣,一下雨就一鍋水,然後雨停了有專人去給鍋倒水。但是此鍋非彼鍋,雖然中國天眼看著十分像一口超級無敵大鍋,但是它並不是一口鍋。


天眼的全名是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接收面積有30個足球場那麼大,比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大了五倍。中國天眼的精準度和建設難度在世界都是首屈一指的。下面是中國天眼的全部面貌,看起來真的很像一口大鍋。怪不得題主會產生那樣的錯覺。

我們近距離看一下中國天眼,它實際上並不是一個光滑的平面,是有很多孔狀的。我們用“篩子”來形容它更為貼切,整個天眼就是一個篩子一樣,到處都是孔。


實際上中國天眼是由4450個反射單位組成的半球狀反射面,面板上密佈孔洞,雨水能夠流下去,不會造成積水。而且還能減少風的負載。孔洞提高了透光率,在天眼下方還能夠生長植物。反射面的結構如下圖所示,這樣子的結構還怎麼可能會積水呢?



中國天眼的建成使用,滿足了我國天文科學的研究,帶動中國製造技術的發展,服務中國航天事業,用於太空天氣預報,是一項了不得的建築!


大三老學長


中國天眼(FAST)雖然長得像一口大鍋,但是並不是真的鍋,而是一臺射電望遠鏡。

射電望遠鏡是在射電波段進行觀測的,這使得它不論是外形還是內部結構都跟大家熟悉的光學望遠鏡不太一樣。

大家都知道電磁波會跟物質發生作用,產生衍射、反射、折射等現象,其中電磁波的波長是很關鍵的因素。

可見光波長比較短,所以光學望遠鏡的鏡面必須非常光滑(早期的一些天文學家都是磨鏡片的高手),不然就沒法很好的成像。射電的波長較長,所以射電望遠鏡的反射面不需要很光滑,可以有很多孔洞,甚至簡單幾根杆子(老式電視天線那種)也可以作為射電望遠鏡。

那麼FAST是個什麼情況呢?我們可以在中科院國家天文臺FAST工程官網上找到答案(見下圖)。

我們看到的FAST長得像鍋一樣的部分呢,是“主動反射面系統“。這個反射面系統包括一個口徑500米由近萬根鋼索組成的反射面索網主體,就好比是”大鍋的骨架“、然後骨架基礎上再裝4600塊可以反射無線電波的反射面單元

。此外還有促動器裝置、地錨、圈樑等。

FAST反射面單元上的面板並不是不透水的金屬板,而是帶有孔洞的,用官網的話說”面板採用厚1.5mm的衝孔鋁板,透孔率大於35%“。

如果覺得前面的話不好懂,請直接看新華網記者從FAST“大鍋”下面拍的特寫照片吧(見下圖)。

簡單一句話,FAST這個”鍋“本身就是透水的。此外,從前面的FAST結構示意圖可以看到,在FAST”大鍋“的下面有專門的窪地排水系統,也配有專業的防災設備,所以大家不用擔心下雨的問題啦。

最後,給大家彙報一下FAST的最新科研進展,感謝大家對FAST和我國科研事業的關心。

”FAST已經探測到59顆優質的脈衝星候選體,其中已經有42顆得到認證。並於今年2月探測到
有史以來最闇弱的毫秒脈衝星,這顆脈衝星是其它國家很多望遠鏡看了很多次卻都沒有看到的,這充分證明FAST在靈敏度方面的優勢 “(國家天文臺官網新聞)

喬小海


不請自來

首先中國“天眼”FAST,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的“碗”是由4450塊等邊三角形的反射面板組成,總面積約25萬㎡,這麼大的傢伙看上去能裝不少的水

但是,這隻在距離幾百米的位置觀看效果,如果你走進去看會是醬紫的

上圖是在望遠鏡下發的角度,它是透光的

每塊反射面板並不是一塊塊的鏡子

而是醬紫的

因此,這個“大碗”實際上是個“篩子”是灌不滿的

那麼有朋友又要問了,這個大“碗”這麼大,是裝在一個大坑裡的,“碗”是漏的,但坑漏滿了“碗”豈不是也要滿了

這就要說到這個球面射電望遠鏡的選址啦

SAST位置處於貴州黔南州平塘縣克度鎮大窩凼,此處是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岩石進行溶蝕作用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稱岩溶地貌),

因此地表水下滲較快,不易在地表聚集。但是這種地貌大都在雨水充沛地區,且地底有較多地下河,因此一般的雨水是不足以對望遠鏡產生威脅的。但還該地址屬於天然窪地,集水面積約0.657平方公里,如果遇上百年一遇的暴雨仍可能在臺底大量積水。因此為了保證設備正常運行設計修建了無壓隧道排水工程

整個排水隧道總廠1121米,分為明挖和暗挖段,明挖段58.588米,暗挖隧道長1062.499m。整個排水工程由道路邊溝、徑向水溝、環向水溝、底部水溝、消能池及排水隧道組成,因此能確保積水及時排出。

因此是完全不用擔心“大碗”被灌滿的


不願透露姓氏的於先森


天眼遇到暴雨,裝滿了怎麼辦?哈哈,真搞笑,這問題問的,你以為天眼的排水系統像很多城市一下暴雨就開啟看海模式?其實完全不是,既然搞笑問題那就搞笑回答吧!




天眼配備有專業的舀水隊,一旦下了大暴雨,天眼專業舀水隊就會開始運作,因為工作量大,所以會兩班倒,一般情況下,工人工資白班一天150塊錢,外加兩頓盒飯,夜班200塊錢,兩頓盒飯外加夜宵,一個班500人,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舀水。

如果趕上百年不遇的大暴雨,那就會換上機械化大功率抽水機,一天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抽水,加上一千人的人工舀水隊,綜合防禦暴雨體系達到了5A級,大家完全不用擔心。



另外,專業舀水隊也分淡季旺季,淡季的時候舀水隊員會化整為零,分散在各自的工作崗位,等到旺季,也就是雨季來臨的時候,這時候才是真正體現他們作用的時候,畢竟舀水工程量大,因此,每年的雨季來臨總會大量招聘專業舀水隊員,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晚上多蓋幾床被子做個好夢,也許在夢中你就會被招聘成為專業舀水隊員。


詩詞公寓


你看把題主急的,我來告訴你答案吧:

1、天眼有著配套的天氣預報系統,每當有大雨來臨的時候,其頂部會自動升起一個大鍋蓋,直徑大概有550米,剛好把天眼蓋住,多的都還有呢……

2、天眼還配備有一支專業的舀水隊,當暴雨發生時,500人的舀水隊會趴在天眼邊上,一瓢一瓢的往外舀,要是速度跟不上還會發動12馬力抽水機往外排水……

題主能問出這種問題,要麼是智商有點餘額不足,要麼就是問著玩的。

天眼作為世界級的探空工程,連排水這麼簡單的問題都解決不了,那還叫天眼嗎?其實在建造之初,天眼就考慮到排水問題,它主要由三方面來保證安全。

首先,利用天然的喀斯特窪坑作為臺址。

以前,天眼總工藝師就曾說過,天眼如果放在人工挖的坑裡,一下雨就絕對會變成水庫,望遠鏡就有被淹沒的危險,雖然天眼所在的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雨量充沛,但當地的喀斯特地貌恰恰具備岩石透水性,岩溶地區裂隙、溶洞發育廣泛,大窩凼本身就是一個極好的排水場,所以天眼的“鍋底”遇到下雨一般不會存水。

其次,排水渠的修建十分到位

這得根據數據資料來闡述,FAST射電望遠鏡臺址集水面積約為0.657km²,如遇百年不遇的暴雨,將會在臺址底部大量積水,靠地形自己滲透或許排水速度跟不上,因此,為保證望遠鏡的安全運行,施工設計了大量隧道排水工程。

採用無壓隧道設計方案的FAST工程排水隧道總長度為1121m,隧道分為明挖及暗挖段,明挖段長58.588m,暗挖隧道長1062.499m。整個排水系統由道路邊溝、徑向水溝、環向水溝、底部排水溝、消能池以及排水隧洞組成。

眾多的排水溝組成了強有力的排水系統,可以讓水快速匯入窪地的最低處,然後排至水淹凼。下圖中紅色的粗線就是排水用的明溝,紫色虛線則是大窩凼至水淹凼的暗埋排水線。

最後,天眼鏡面本身就具有透水性

我們從遠處看天眼就像一面密不透風的鏡子,其實那是一種誤解,天眼鏡面使用的是打了小孔的4600塊鋁板做成,面板與面板之間是有空隙的,而是由小的三角形拼接起來的,預留了排水的縫。

大家看看天眼的面板,這能包住水嗎?

因此,無論是從地理條件、排水渠設計、面板本身來講,天眼根本不可能遭遇水患。

最後,向建設天眼的所有科學家們致敬!!

喜歡俺的回答,就關注一個唄;如果有房產糾紛、拆遷訴訟,交給盛廷律師來解決……


普了次法


中國的天眼,世界最大單口徑,擁有我國自主產權,同時也是世界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

天眼看上去像一個大鍋,很多朋友就想了,這不是接雨水嘛。怎麼,難道我們國家的科學人員就那麼傻?我們都能想到的問題人家想不到,這不是開玩笑嘛!

從選址到建成,歷時二十多年,付出了無數工作者的心血,耗資將近7億,你想想怎麼可能會變成接雨水的大鍋。還裝滿……我的天!



涉及初期,不單單雨水問題,就連其它很多問題都是設計工作者早就想到的。就說雨水問題,為了保證望遠鏡的安全運行,能夠及時排水。便設計修建了隧道排水工程。

採用無壓隧道設計方案的工程排水隧道總長度為1121m,隧道分為明挖及暗挖段,明挖段長58.588m,暗挖隧道長1062.499m。整個排水系統由道路邊溝、徑向水溝、環向水溝、底部排水溝、消能池以及排水隧洞組成。



別說雨水,就算百年難遇的暴雨也不是問題……大家大可不必操心。


良良引力波




西門觀點:這是個很低智商的問題,智力水平應該超不過五六歲孩子。

很簡單,那麼多科學家研發製造出世界最大的天眼,難道會想不到下了暴雨如何排水問題?題主是在侮辱科學家的智商,還是在侮辱自己的智商?

題主應該是從電視、電腦、手機上看這個‘’天眼‘’的,這麼大一口‘’鍋‘’,如果下了暴雨,‘’鍋‘’裡水注滿了流不出去怎麼辦?會不會把‘’天眼‘’搞壞?



或許,他(她)會繼續想,如何才能把這滿滿一‘’鍋‘’水排出去呢?用桶舀嗎?當然不會。用抽水機抽嗎?,那要抽多長時間?

天哪,真是無語了。這麼幼稚天真的想法不知有多少人能想得出來?

從很遠出看,‘’天眼‘’似乎密不透風,其實,它是有很多片小‘’天眼‘’拼接起來的,之間縫隙很大,再大的暴雨也不會排不出去,根本不需要人工排水。



而且在‘’天眼‘’的下面,修建了非常科學的排水系統,即使連續下很多天暴雨,也不會積水。

經常在悟空問答上看到這樣低智商的問題,我很奇怪,為什麼題主提問前不去查一下資料,來這裡提問呢?真的想不通。請您告訴我!

謝謝您的關注,期待您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