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联的62盛惠会是支付宝的双11狂欢吗?

银联的62盛惠会是支付宝的双11狂欢吗?

5月28日,中国银联联合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20万家全国性品牌商户共同宣布,一年一度的银联62盛惠即将来临。

6月2日,在20万家线下商户门店、百大线上TOP电商使用银联移动支付,均可享受62折优惠回馈,更有银行百倍积分礼遇同享。

银联的62盛惠会是支付宝的双11狂欢吗?

62营销可以说是一年一度的银联最大的拳头营销,类比京东618,天猫双11,但战场和对象是不一样的,62主要是针对线下刷卡支付市场,后者主要是针对线上。这也被认为是银联携手国内外各大主流手机品牌推移动支付后,又一次跟支付宝、微信支付过招。

与62营销随之而来的是银联发布“小额免密免签单笔限额将于6月1日起上调至1000元”这一政策,与二维码扫码支付被降额不同的是,银联闪付额度反向获得提升,且时隔仅两个月。

银联之所以要推广小额免密免签服务,是因为银联之前主要“阵地”在线下,但支付宝、微信等支付机构都设置了小额免密支付,大力拓展线下商户,对银联的交易量造成一定影响。

那么,银联云闪付与支付宝、微信支付之间的区别有哪些?微信、支付宝缘何可抢跑移动支付?

支付宝的崛起靠的是淘宝、天猫电商平台培养了用户使用支付宝的习惯,然后联合一些网站、水电煤气费等公共事业收费,推进支付宝的普及。

从PC时代向移动时代转型的时候,支付宝又顺势推出支付宝钱包,通过与商家合作优惠、支付宝钱包转账免费等方式刺激用户向移动端转移。

诞生于2013年8月的微信支付本身就没有PC端,依靠微信抢红包迅速刺激用户绑定银行卡。

为了推动线下支付,又在全国与商户联合做优惠活动,接着又以无法承担用户提现巨额手续费为由设置提现障碍,这都是为了刺激用户使用微信支付。支付宝与微信支付的崛起,本质都是依靠它们在互联网上庞大的用户数优势,以及线下商户的优惠合作。

银联云闪付是否能成功突围?

银联建立了中国的银行卡标准、跨行交易清算系统,实现了银行系统间、跨境、跨区域的金融交易互联互通,推动银行卡的发展和应用,维护银行卡受理市场秩序,防范银行卡风险。

早在2011年6月就推出了“在线支付”和“互联网手机支付”两项业务。

但是移动支付技术标准一直在银联主导的NFC近场通信和移动运营商主导的RFID-SIM之间徘徊,银联一直与银行之间联合推动IC银行卡的普及,以抢占NFC移动支付先机。

15年底,为了抗衡微信支付宝,银联推出了云闪付。

只要有一部具备近场支付(NFC)功能的手机,并且将银行卡生成云闪付卡,就可以在商场里刷手机支付。

云闪付为什么没有被广泛使用?

市场早已证明,以Apple Pay为代表的NFC方式不被中国消费者所接受,其使用受众范围狭窄,市场推广投入力度不够。

相对于银联来说,不管是苹果手机还是小米和华为,渠道受限明显。更重要的是,虽然支付方式相对更加便捷,但从功能集合的角度来讲和APP端的支付产品相差甚远,直接导致用户粘性低下,这样的产品当然只能在让利推广的时候才能令人想起。

同样的道理,挥卡闪付更加鸡肋,不但在便捷性上逊于二维码支付(需要携带银行卡),而且如果有用户还没有习惯线下扫码,这部分用户天然就是银联的刷卡用户,也没有营销的必要。

商业没有捷径:银联未来向何处去?

银联举行的62优惠活动,在于培养用户习惯,毕竟,优惠是最好的武器,可以吸引更多用户尝试银联云闪付。只是银联云闪付还需要在交易过程中让用户更真切地感知到自己获得优惠,例如及时解决往年中用户反馈的二维码支付流程复杂、超市扫码枪扫商品结束后,不能接着扫银联钱包的二维码等问题。

目前支付宝钱包、微信支付、云闪付已经在国内市场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支付宝和微信通过互联网与用户建立了紧密的连接,然后向用户推广支付业务,这是它们最大的优势,也是与云闪付最大的不同。

三者的竞争主要是两种不同支付习惯的竞争,也会长期存在下去。这种竞争对于商户来说将因竞争而获得更多优惠。对于消费者来说,我们也希望能够有更为丰富、安全、优惠便捷的支付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