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暢:襪子扶貧成「大業」

陈伟畅:袜子扶贫成“大业”

陳偉暢與襪廠上班的貧困群眾交流。

7月12日,76歲的楊成會和老伴劉蓮芬準時來到家門口的湖北省麻健針紡有限公司上班。雖說手腳慢些,他們夫婦二人還是翻了5000多雙襪子,算下來一天至少收入50多元。

楊成會原住我區安陽鎮大柏樹村,現在集中搬遷到了安陽鎮扶貧安置點。起初,他們擔心“年齡大,廠裡不接收”,可結果是,廠裡不僅接收他們這些貧困戶,還安排了培訓。很快,他們就學會了操作。

目前,我區有3家襪子加工企業正式投產。因為易學易幹,在家門口就業,平均月收入在1800至3000元左右,吸引了小鎮包括貧困群眾在內的勞動力前來務工。

以襪子產業扶貧,在我區18個鄉鎮佈局,建立襪業扶貧車間,讓貧困群眾有穩定收入,儘快脫貧致富,帶動地方經濟發展。這是原國務院南水北調辦經財司陳偉暢掛職鄖陽區委常委期間制定的扶貧戰略規劃,目前成效初步顯現。

對接

我區“八山一水半分地”,大山深處的貧困原因,最主要的是沒有一條致富的好門路。“群眾習慣於傳統農業,但農業風險大,投入大,收益不高,往往不能快速脫貧致富。”陳偉暢說,好的高附加值產業是脫貧的關鍵。

雖然居住偏僻,但楊成會並不想搬遷。小兒子有先天性疾病,需要長期照顧。他們吃泉水,種蔬菜,自給自足,“住進樓房,哪一樣不花錢?年齡大了,我們拿什麼生活?”

擔心沒有固定的收入來源,這是多數貧困群眾不想集中安置的原因。選對好的產業成為貧困群眾能否脫貧的重點。

“全國70%的襪子出自“襪業小鎮”大唐,村村有作坊,我母親七十多了,每天都去翻襪子。”陳偉暢的家鄉在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大唐鎮,“去年,小鎮財政收入8億元,與鄖陽區全年收入相當。如果把襪子產業轉移過來,帶動貧困群眾就業,一定能夠脫貧致富。”

近年來,大唐鎮持續推進襪業產業升級,實施生產環節有序轉移。但產能往哪兒轉?一批襪企為此發愁。“織襪生產環節多,用工量大,人力成本是筆大賬。”陳偉暢說,“招不到人,訂單消化不了。一些企業曾打算把生產環節“轉”到周邊國家。”十堰市鄖陽區屬於秦巴連片特困地區,有人有場地,對接襪業,機遇千載難逢。

共建

說幹就幹。2017年春節前後,陳偉暢連續三次帶著團隊到浙江大唐鎮考察,洽談招商引資事宜。區委區政府成立了鄖陽區襪業扶貧指揮領導小組,陳偉暢任副指揮長,起草了《鄖陽區人民政府關於支持浙江省諸暨市襪業助力精準脫貧的若干意見》,在全區大力推動襪子加工產業落地。

“土地、廠房、勞動力等相關配套由政府幫助落實,企業只需帶著技術和裝備入駐就行。”陳偉暢說,國家級貧困縣鄖陽區對襪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吸引了浙江省眾多襪企前來簽約。

“兩地共建‘扶貧車間’,既消化訂單又幫助脫貧。”從陳偉暢手中接過政策意見書,浙江騰浩襪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鍾曉明一下子就動心了。今年3月,浙江騰浩襪業有限公司與柳陂鎮政府正式簽約“扶貧車間”項目,200臺智能襪機陸續投產。

截至目前,我區18個鄉鎮已與大唐18家襪企簽約,8000多臺智能襪機入駐“扶貧車間”。擋車技工肖幫芝過去在十堰市的超市做銷售,現在,她回到家鄉柳陂鎮的浙江騰浩襪業公司上班,離老家高嶺村不到10分鐘車程。“不僅可以更好地照顧老人,而且襪廠工作環境好,只要肯幹,收入並不少,比種地強多了。”

陳偉暢說,到今年年底,浙江襪企至少有10億元訂單“跑”進“扶貧車間”,將解決我區上萬戶貧困戶就業,預計人均年增收2萬元以上。“扶貧車間”全部投產後,產值將達20億元,每年給員工支付工資一項就在2億元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