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縣:生態底色繪就發展藍圖

石林县:生态底色绘就发展蓝图

石林县:生态底色绘就发展蓝图

賞心悅目的巴江景色

藍天白雲下,巴江潺潺流淌。沿河行走,只見河面寬闊,河水清澈,兩岸綠草茵茵,垂柳翠竹茂盛。

享受著這樣的美景,84歲的陸文林精神矍鑠,步伐矯健。“沿著河岸兩旁的健身步道,每天來回走上三四公里沒有問題。”日前,在昆明市石林縣巴江岸邊,陸文林告訴記者,他來自河南鄭州,被這裡清新的空氣和清幽的環境深深吸引,於是在此買了房子,決定在巴江河畔安度晚年。

石林之美,始於巴江。巴江是石林縣的母親河,在石林縣境內全長57千米,沿江兩岸居住著全縣近60%的人口。

10多年前,巴江還是一條天然河道,水量小,汙水多。石林縣環保部門工作人員回憶,從2003年開始,石林啟動了全縣投資規模最大的城市流域及環境整治保護工程,讓巴江重現往日風采。此後,該縣對巴江河道進行了截汙、拓江、駁岸、蓄水、綠化和岸邊園林建設,新建汙水處理廠,徹底根治巴江流域的汙染狀況。河水從劣Ⅴ類水質上升並穩定保持在Ⅲ類水質,成為水清岸綠的生態河流。

石林县:生态底色绘就发展蓝图

青山環抱綠水環繞的糯黑石頭寨

生態美縣,是石林縣多年來堅持的主線。從2004年開始,石林把生態美縣作為推動全縣產業轉型升級和充實旅遊發展的內涵,治汙先行全方位保護生態環境。到2012年,全縣88個行政村100%創建為市級生態村,其中糯黑村和小箐村創建為國家級生態村,4個鎮(街道)創建為國家級生態鎮。

石林县:生态底色绘就发展蓝图

黑龍潭水庫碧水青山

作為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先行者,石林縣通過發展生態產業、優化經濟結構,構築生態家園、提高民生質量,推進細胞工程、引導全民參與,走出了一條具有石林特色的生態文明建設之路。先後實施了汙水管網完善工程、垃圾收運設施項目及趙公莊村、蓑衣山村等多個美麗鄉村建設工程。建設垃圾轉運站,購置垃圾轉運車,通過“組保潔、村收集、鄉轉運”,石林縣城鄉垃圾收運設施在全省率先實現城鄉全覆蓋。

彙集了奇石、瀑布、湖泊、溶洞等自然風光的石林風景區享譽中外,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遊客紛至沓來。為提升服務品質、擦亮旅遊品牌,2016年,石林景區旅遊廁所憑藉環境、管理方面的特色,獲得“雲南省景區最佳旅遊廁所”稱號。2015年至2017年,石林縣共計獲得中央、省、市補助資金775萬元,建設旅遊廁所24座,目前均已建成達標並免費對遊客、公眾開放使用。

石林還著力提升城鄉環境治理,改善居民生活品質。走進石林縣最大的農貿市場雙龍市場,記者看到活禽銷售區和魚類銷售區已改造完成,由磚牆、彩鋼瓦搭建的銷售區令人眼前一亮。活禽銷售區前,貼著白色瓷磚的銷售攤位罩著玻璃罩,攤位後的家禽飼養區和屠宰區也分別用玻璃門做了物理隔斷。而魚類銷售區則分別在每戶蓄養池後面專門留了一塊低窪空地,修建了汙水通道,一改往日魚鱗亂飛、汙水橫流的景象。

“我賣雞賣了將近20年,輾轉各地擺攤設點,像現在這樣乾淨清爽的環境,還是第一次看到。”攤主高雲霞說起目前的環境狀況,滿臉自豪。記者瞭解到,為徹底解決活禽、魚類及銷售區環境髒亂差的問題,石林縣組織相關部門積極與市場主辦方溝通協調,對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做到活禽飼養區、屠宰區、銷售區物理隔離。

石林县:生态底色绘就发展蓝图

長湖風光

2017年,石林縣被表彰命名為昆明市第一家“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雲南省首個“中國天然氧吧”。石林縣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努力以生態底色繪就未來發展藍圖,讓石林的天更藍、水更清、景更美。

石林县:生态底色绘就发展蓝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