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眼裡的「老黃牛」——記六枝特區落別鄉抵耳村民兵連長黃順龍

“自從村裡將芋頭項目安排給我負責後,村民們都叫我黃芋頭。”談到芋頭種植項目,黃順龍開玩笑地說。

黃順龍是六枝特區落別鄉抵耳村民兵連長,一位老黨員,一位為山村奉獻了一生的村幹部。有人說他是“老黃牛”,辛苦操勞一輩子,累彎了腰;有人說他“傻”,當了幾十年的村幹部,別的村民都住上了新房子,他自家連一點好處都沒撈著。

村民眼裡的“老黃牛”——記六枝特區落別鄉抵耳村民兵連長黃順龍

“是黨員就要帶好頭,是黨員就要發揮先鋒模範作用。”作為一名老黨員,黃順龍幾十年如一日,為村民們早日脫貧默默工作著。

“走,我帶你們到芋頭基地轉轉。”跟隨著老黃的腳步,我們來到了抵耳村的芋頭基地。抵耳村附近的地裡、山頭,到處都是長得綠油油的芋頭苗。基地裡,很多村民正在鋤草。“如果不及時鋤草,土壤營養就會被雜草所佔,芋頭長勢自然就不好,肯定就沒有什麼收成了。”黃順龍介紹著。

據瞭解,抵耳村芋頭項目是今年初,由村合作社“六枝特區櫻園種養殖農業專業合作社”實施的一個產業。規模300畝,產業鏈接15戶貧困戶55人,113戶農戶以土地流轉等方式參與其中。

“我在基地裡幹了一個多月了,算起工資來應該有2000多了。”

村民眼裡的“老黃牛”——記六枝特區落別鄉抵耳村民兵連長黃順龍

“這是一個好產業,項目進來後,我們就跟著老黃一起幹,整地、栽苗、鋤草,只要不下雨,天天都有活幹。”

“你們就不怕老黃開不起工錢嗎?”

“不怕,黃芋頭是個講信用的人,更何況大家都是一個寨上的,他不發工資,就去他家拉豬嘛。”

正在地裡鋤草的村民們親切地和我們拉起了家常。

村民眼裡的“老黃牛”——記六枝特區落別鄉抵耳村民兵連長黃順龍

60多歲的村民李龍瓊是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年輕人都外出打工後,她在家除了種點菜吃外,閒著也沒事幹,芋頭產業進來後,就一直跟著老黃在地裡打工。“跟著老黃幹,一天有70塊錢收入。對於我們這把年紀的人來說,還能在家門口打工,找點小用錢,心頭還是很開心的。”李龍瓊說出了內心的想法。

“黃老伯是一個只會做不會說的人,但凡村裡安排給他的工作,從來不推。”機關工委駐抵耳村第一書記王永平介紹。因為黃順龍熟悉農村工作,廣大群眾都聽他的話,就安排他來牽頭負責芋頭項目相關事宜。為了搶季節,讓芋頭儘快栽種下去,黃順龍從徵地到芋頭栽種,白天泡在基地裡,晚上到農戶家做思想工作,非常辛苦。

前段時間正是芋頭種植的好時機,為了搶種,黃順龍身患重感冒也沒顧得上到醫院治療,連續十多天帶病工作,每天冒著大雨帶領村民們在地裡埋頭苦幹。村支兩委勸他先去看病,地裡由其他人頂上,他總是說,其他人不熟悉情況,他親自在場才能放心。

“項目進來後,每天都有三四十人在地裡幹活。”黃順龍介紹著。“栽種的時候,我每天都要運2噸芋頭種到地頭給工人們種。剛開始用二輪摩托車運,每次只能運一兩百斤,感覺很吃力,後來我就去找兒子借了輛三輪車,儘管如此,每天還得往返好幾趟。”

村民眼裡的“老黃牛”——記六枝特區落別鄉抵耳村民兵連長黃順龍

“黃老伯從來不推工作,也不多說話,很實在,村裡面是每天早上8點半才上班,但每天早上7點半前他都會將芋頭苗、肥料等提前運送到山上,便於工人們8點鐘上工有事做。”“我們每天中午都是12點鐘開飯,但由於工作特殊,他每天都是1點鐘以後才下山,經常吃我們的剩菜剩飯,甚至冷菜冷飯,但他從來沒有說過一句抱怨的話。”談到黃順龍,村團支部書記伍彪娓娓道來。

“老黃是個好乾部,不管哪家有大合小事,只要一個電話,他總能幫忙處理好。”說起黃順龍,村民們個個豎起大拇指,說他這些年來始終像一頭永不卸套的“老黃牛”一樣,在默默耕耘、辛苦奔勞、無私奉獻著。

送走我們後,老黃又忙著為貧困戶李篩國家起屋基的事情忙碌著。(六枝宣傳部:王良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