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外被虐待後會出現什麼特徵?家長發現後應該怎麼處理?

dddddddc_


面對幼兒園老師虐待孩子的事件,不少家長都深惡痛絕,把孩子交到幼兒園的那一刻,監護人就是幼兒園的老師,遇到不善良的老師,家長能做的太少了,老師虐待孩子,真不是家長所能左右的事情,因為,哪個家長也不能跟著孩子去上學。

一個童年受過重大心理虐待或者物理虐待的孩子,在長大之後情緒有更大的可能出現問題,他們對於外界的壓力會變得尤其敏感,也可能更加容易得心血管疾病。另外一方面,孩子在早年經歷的精神虐待還可能增加長大之後得精神疾病的可能性,比如說焦慮抑鬱。

首先,家長可以多跟孩子灌輸自我保護的知識,告訴孩子什麼樣的行為是不允許的,老師和小朋友之間應該怎麼相處,相處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什麼?一定要反覆叮囑,最好經常多跟孩子保持溝通,多關注孩子的言行。

其次,父母在給孩子選擇幼兒園的時候一定要多做比較,對幼兒園的老師,管理制度,多做了解,也可以問問同一個幼兒園的孩子家長,瞭解幼兒園的情況,對幼兒園的安全設施也要多瞭解,總之,就是不要輕易把孩子放在你不瞭解和不放心的地方。

最後,讓孩子上幼兒園最好在四歲以後,孩子年齡太小不會語言表達,吃虧的就是孩子,孩子大一點的話其行動能力,辨別能力等會成熟些,自我保護也會好些。家長不能要為了工作等原因就提前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在家自己帶並不一定比幼兒園裡差。

不過,家長可以讓孩子大一點上幼兒園,這時候的小孩語言表達能力和辨別好壞的能力都相對強一些,如果在幼兒園裡發生什麼事情,最起碼孩子會說出來,這樣家長也能瞭解一下事情的真相,以免孩子受了委屈,受了傷害,家長都不知道。

三甲醫院工作近10年,臨床經驗豐富。擅長兒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尤其新生兒常見疾病及危重症的診療。


醫聯媒體


丁香醫生來回答這個問題。

今天的這篇回答,是懷著憤怒和痛心寫出來的。

不管是一個月 2000 元的公立幼兒園,還是一個月 5000 元的私立幼兒園,都接連卷入虐童漩渦。

二三線城市就不說了,即便是北京上海也爆出虐童醜聞。喂芥末、喝消毒水、毆打、扎針、喂藥……這些惡魔一次次突破我們認知的底線。

善良真是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力。

一想到這些將毒手伸向幼小孩子們的惡魔,我們氣得發抖,恨不得撕碎了他們。

但很遺憾,人渣不會在臉上貼標籤,我們也不可能一刻都不離開孩子。

我們是這個世界上,孩子最信任最親近的人。為了保護他們,我們必須傾盡全力。

道理大家都懂,但這種保護,真的不僅是說說而已。

1. 觀察孩子的情況,每一天都做

丁香媽媽有一位教育專業的作者,同時也是一位媽媽,她說:「從上幼兒園的第一天起,我每天給孩子洗漱完,都會從頭到腳把孩子檢查個遍。」

耳朵、胳膊、背部、生殖器……

有沒有青淤,有沒有紅腫,有沒有破皮,一邊觀察一邊和孩子溝通。

有一次接女兒回家以後,她發現女兒尿褲子了,老師竟然也沒幫女兒換洗。

「雖然孩子沒說難受,這也算不上虐待,但我發現但時候還是很心疼啊。」

第二天,她專門去找園長溝通。園長非常熱心,當天就調查了這件事,晚上還專程給她打電話解釋。

因為孩子沒有什麼異常表現,老師確實是沒發現,在電話里老師也向她道歉了。

她說:「那位老師可能真的不是有心的,不過那次事情後,孩子在幼兒園再遇到什麼事情,老師都會主動跟我說,可能也是考慮到我是一個很較真的家長。」

再好的幼兒園,也難保老師能照顧好所有孩子。不是說要懷疑幼兒園,但每天觀察孩子的情況,真的再仔細也不為過。

2. 和孩子溝通,不厭其煩

很多文章會告訴我們,要了解孩子的情況,一定要多和孩子溝通交流。

是,道理大家都懂。

但有些家長會發現,孩子太小、表達能力有限,不太能回答自己的問題。

小孩子對於複雜的問題,只會回答「是」或「不是」,問得不耐煩了,孩子多半會也就說「不記得了」,或者「我也不知道」。

這時候,家長可以試試角色互換遊戲。

我會扮演小朋友,讓她扮演老師,表演老師每天都在跟小朋友做了什麼,說了什麼,包括老師怎麼給他們換衣服擦屁股,都會在遊戲中引導孩子表演出來。

雖然這些方法並不能完全知道幼兒園的情形,但足以讓家長心裡有底。

總之,請多給孩子一些耐心,慢慢引導。

還有些家長會發覺,孩子不一定願意說。

知乎上有一個提問是「為什麼幼兒園被虐待的孩子回家不願意告訴父母」,一個匿名用戶寫下了自己小時候的經歷。

小時候他被幼兒園老師懲罰了,第二天上學前,他哭鬧著說不想去。

他的媽媽不但沒有問他為什麼,反而推了他兩把,說他不聽話,「淨給人添亂」。

從那以後,無論學校裡發生什麼事,他都不再跟家裡人說了。

如果孩子突然不願意上幼兒園,可能的原因很多,並不見得就是在幼兒園被虐待了,也可能只是分離焦慮、和小朋友鬧矛盾等等,但家長一定要耐心地找原因。

畢竟,孩子信任父母,是建立在父母也信任孩子的前提下的。

我們永遠要和孩子站在一頭,讓他們知道,無論如何,爸爸媽媽都會愛他們。這樣,孩子才能和爸媽建立起良好的溝通和信任。

3. 為了保護孩子,我們必須傾盡全力

幼兒園准入門檻低、幼師資格參差不齊、行業有很多亂象、制度不夠完善……

這些人,應該為他們的罪行承擔責任。但丁香媽媽並不想代表法律對這些人渣進行審判。

正義不會缺席,但或許會遲到。

可是,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

我們等不到馬上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也絕不能讓孩子成為下一個受害者。

這個世界再難再亂,我們也要傾盡全力去保護他們,哪怕為他們粉身碎骨,頭破血流。

我們是孩子的父母,是他們最信賴的人。所以,我們輸不起。


作者 / 丁香媽媽


丁香醫生


在如何識別孩子遭受虐待的跡象方面,我們建議家長重點觀察以下這七個部分:

第一,孩子是否出現較為明顯的行為舉止變化。這些變化有可能是某種行為傾向忽然加劇或增多,比如說開始變得更有攻擊性、原來不毀壞玩具但是現在開始嚴重破壞玩具;也可能是某種行為傾向減少,比如忽然變得不愛說話、不愛吃飯,變得內向孤僻不願意和同齡人玩耍。

第二,情緒變得抑鬱,或者經常無故哭泣。

第三,自尊心變得很低。表現為很容易放棄嘗試,或是忽然對自己有較為消極的評價“我很髒”、“我很笨”等等。

第四,身體出現一些傷口,並沒有明顯而且合理的原因(即,並不是因為正常的玩耍和運動造成的傷口)。

第五,學習或者生活上開始出現顯著的困難。原本學習穩定的成績忽然顯著下降;或者原本可以自己穿衣、吃飯的幼兒,忽然不能行使這些功能。

第六,出現一些原因不明的健康問題,比如孩子經常抱怨自己胃疼、頭疼或者總是顯得很疲勞的樣子。

第七,非常害怕去某個地方。比如害怕去學校,總是想盡辦法逃避上學;又或者害怕去某個熟人家裡。

如果孩子在一段時間內反覆出現上述一條或者多條徵兆,那麼就說明他(她)有可能遭受到了欺凌(不論這種欺凌是來自老師、同學還是某個熟人)。

在面對這種情況的時候,父母除了在現實層面繼續調查真相,並在有充分證據的基礎上追究相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之外,還需要多花一些時間,照顧好受害兒童的心理,以幫助他們儘快地從創傷當中走出來。也許下面這幾條建議可以更好地幫助父母:

首先,儘可能平復自己的情緒。當自己的孩子遭受虐待和創傷的時候,相信沒有父母不會痛心疾首,你所體驗到的情緒,不論是憤怒還是恐懼和焦慮,都是合理的,但是,這些情緒並不能幫助你更好地安撫孩子。在孩子心中,父母是孩子的保護神,如果父母都已經被自己的情緒壓垮,那麼孩子只會更加焦慮和無助。

接下來,和孩子好好地談一談。儘可能幫助孩子把自己遭受到的創傷經歷表達出來,同時允許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抒發自己的情緒。而父母,只需要作為一個傾聽者,容納孩子的情緒。很多時候,這種表達本身就會產生修復的作用,而一味的迴避、壓抑或是隱藏自己悲傷的經歷,只會讓這些創傷更難被消解。

第三步,讓孩子明白他(她)是無辜的。很多施暴者往往會編造一些理由,說是受害者的問題才導致他們遭受虐待。而很多孩子會相信這樣可怕的解釋。因此,家長一定要非常認真地告訴孩子,他們沒有做錯任何事,不論他們是怎麼與眾不同,都不能成為被人傷害的理由!做錯事的是那些施暴者,不要因為他人的過錯而譴責自己!

最後,傳遞給孩子力量。父母一方面要告訴孩子,家人一定會堅定不移地保護他們,會始終站在他們一邊,另一方面也需要教給孩子一些途徑和方法,讓他們知道如果再遇到類似的情況,可以向誰求助、可以怎樣躲避。正是這些方法,會帶給孩子一些控制感和力量感,讓他們相信暴行並不是不可避免的,自己也並不是完全無依無靠。


紫花地丁


最近,媒體曝光的某事件傳引起社會的公憤,作為孩子的家長,也突然之間提高了警惕,很多家長都想了解一下,如果自己的寶寶在外被虐待後會有什麼反常表現,作為家長髮現孩子被虐待以後應該怎麼處理?

如果孩子在外被虐待以後,可能會有以下幾方面的特徵:作為家長一定要細心,引起重視。

第一,身體上的特徵:身體一些有不能解釋的傷痕,表現為擦傷、燒傷、腹部或頭部受傷等,仔細問孩子原因的時候,孩子吱吱唔唔說不明白的傷痕是最值得懷疑的。幼兒園的孩子在一段時間內體重未能增加,或者突然間孩子體重顯著增加等;女孩子的外陰疼痛或出血,有陰道炎的症狀甚至患性傳播疾病,這種情況下可能是在外受到了性侵犯。

第二,孩子行為改變:孩子可能表現的比較恐懼,經常做噩夢,少言寡語,明顯的抑鬱傾向,孩子自信心突然改變,情緒比較低落,甚至會出現一些與年齡不相符的極端行為。小學中學階段的孩子,如果學習成績大幅下降,極端消極、過度親熱行為或者社交恐懼症都提示可能是孩子曾經在外受到過虐待。有些孩子開始找各種藉口在家待著,不願去學校、不喜歡提及學校和老師等。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一定要做個細心的人,經常給孩子洗洗澡,經常和孩子聊天溝通,談談在學校的老師、同學,談談學習的進展等等,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及時瞭解孩子在校園的狀態。家長如果發現可疑跡象後首先需要冷靜下來找證據。家長是孩子最親密的人,對於嬰幼兒,家長學會有技巧的溝通和互動,通過遊戲過程,來逐漸的瞭解孩子在幼兒園的一些情況,如果有可疑的傷痕也可以通過這種友好的方式去問孩子原因。對於孩子身上的證據一定要拍下來留檔,然後可以當堂對質。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春雨醫生來回答這個問題。

近些年幼兒安全事件頻頻發生,讓家長們提心吊膽。威脅兒童身心健康的手段除了打罵、性侵,還有一種非常隱匿,就是喂安眠藥。除了幼兒園老師會給孩子喂安眠藥,之前有新聞還曝出護理保姆給孩子喂安眠藥。

幼兒吃下安眠藥有哪些危害?家長怎麼第一時間發現小孩子有沒有被喂安眠藥呢?我們先來了解下安眠藥是什麼。

安眠藥即為鎮靜催眠藥

我們常說的安眠藥其實是多種鎮靜催眠藥的統稱,顧名思義是幫助我們增加睡眠時間、提高睡眠質量的藥物。

凡能輕度抑制中樞神經系統,使精神狀態由興奮、激動和躁動轉為安靜的藥物稱為鎮靜藥;凡能引起近似生理睡眠的藥物稱為催眠藥。鎮靜藥和催眠藥並無明顯界限,同一種藥物小劑量表現為鎮靜作用, 隨劑量加大可出現催眠作用,所以都可以用於幫助睡眠。

被喂安眠藥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危害?

我們前面已經介紹了,安眠藥實際有很多種。不同類型的藥物,藥物動力學就不同,帶來的危害也就不同。

  • BZBAs類對中樞神經系統有不良作用

目前應用較為廣泛的處方類鎮靜催眠藥為BZBAs,包括傳統苯二氮罩類藥物和新型非苯二氮罩類藥物。

傳統苯二氮罩類藥物包括地西泮 、三唑侖 、誇西泮等10多種藥物,新型非苯二氮罩類藥物包括佐匹克隆、唑吡坦、扎來普隆,兩者都有抑制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

苯二氮卓類藥物對神經系統有不良作用,幼兒的中樞神經對苯二氮卓類藥物特別敏感,不易將這類藥物代謝為無活性的產物, 因此中樞神經可持久的抑制。

幼兒使用這類藥物及其代謝產物後, 容易積聚,使他們嗜睡。嬰幼兒靜脈注射地西泮後,可出現兩眼球上翻、無意識笑、步態不穩等異常反應。

  • 抗組胺藥物、褪黑素傷害相對較小

在美國,FDA沒有批准兩種處方藥苯二氮罩類藥物、非苯二氮罩類藥物來治療兒童失眠症,有睡眠問題的孩子可能會在醫生的指導下,優先使用抗組胺類藥物(如苯海拉明)和褪黑素,且都是根據孩子的實際體重,開具合適的劑量,不能不經醫囑自行使用。

褪黑素和抗組胺類藥物也會有藥物殘留,不合理的使用會引起孩子反應力、注意力的下降。 還會引起嗜睡、頭暈、平衡能力下降等不良反應。

怎麼知道孩子是否被喂安眠藥?

除了觀察孩子是否有以上症狀外,被喂安眠藥的孩子由於受到非正常對待,還可能出現以下情況:

1.\t恐懼行為(做噩夢、抑鬱、不同尋常的害怕);

2.\t想逃跑;

3.\t與年齡不符的極端行為;

4.\t不是疾病問題引起的頭痛或腹痛;

5. 學習成績大幅度下降;

6.\t極端消極或有攻擊行為;

7.\t胃口特別好,偷吃東西;

8.\t過度親熱的行為或社交恐懼。

春雨君需要提醒家長們,被非正常對待的孩子往往不敢告訴任何人,家長們平時多和孩子溝通,瞭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如果懷疑孩子被虐待了,立即帶孩子去兒科醫檢查,並尋求法律幫助。

1.\t美國睡眠醫學學會,Avoid sleeping pills for children with insomnia

2.\t張寶霞. 鎮靜催眠藥使用現狀. 天津藥學,2014 (6):67-69

3.\t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睡眠障礙學組 . 中國成人失眠診斷與治療指南. 中華神經科雜誌,2012 , 45 (7) :534-540

4.\t吳永鵬,應對苯二氮卓類藥物對神經系統的不良反應之策

5.\t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虐待和忽視兒童

文:大王


春雨醫生


作家鄭淵潔也曾經將他的孫女從一個學費20萬元的幼兒園退園。原因如下:

一、\t發現孫女經常全天沒喝一口水,沒上過一次廁所,三個月高燒四次

後來他們家裡人經過溝通,認為是孫女所在幼兒園的外籍班主任不稱職,覺得把小朋友交給這樣的老師實在不放心,連學費都不要了,就直接退園了。

總結:小朋友出現不符合其年齡的生活習慣(如長時間憋尿,變得沉默寡言、變得不愛動彈)、突然頻繁生病,家長一定要馬上重視起來,小朋友表達能力大多比較差,你問他他也說不清楚,但是身體狀況不會說謊。


二、\t鄭淵潔也曾在兒子身上裝了一個錄音設備,收聽錄音之後,他也給兒子退園了。

我覺得在現在這個信任危機的時代,這種方法也實在是無奈之舉,但確實有效。不放心的爸爸媽媽們可以參考。

總結:小朋友不會表達,那我們就找個忠實的記錄者(錄音筆、隱形攝像頭)來跟蹤孩子的一天。

孩子雖小,但只要出事兒了,都不是小事。


三、\t適當給小朋友看一些防範性侵、保護自己的繪本、小人書

書單:

  • 《你從哪裡來,我的朋友》

  • 《皮皮魯送你一百條命》

  • 《皮皮魯和66宗罪》

這幾部是鄭淵潔的作品。


最後想說的是:

很多家長覺得,跟孩子去講什麼性侵、危險、壞人、犯罪這些東西,還太早,覺得過早接觸這些對孩子不好,甚至很多小朋友都上小學了,對壞人的理解還停留在“壞人=大灰狼”的階段。

對於這種心態,我覺得,還是那句話:

你覺得安全教育為時尚早,但外面的變態不會嫌你的孩子年齡尚小。


吉姆妮成長日記


近幾年虐童花樣百出,讓憤怒變得無力!

廣東女教師抓學生頭髮拖行

雲南幼師飛摔男童

河南幼師打扇男童耳光

上海XX親子園虐童

河北幼師牙籤扎幼童

虐童事件一次次被揭露,社會一次次掀起波瀾,媒體一而再、再而三地發聲,欣慰的是,虐待行為及時被制止,施虐者受到了處罰,被虐兒童不再受到傷害……但,這一切真的就畫上句號了嗎?

那些受到虐待的孩子、心碎的家長,誰可以繼續幫助他們做正確的心理疏導,帶他們走出受虐陰影,撫平心中的傷?

作為成人,作為家長,如何敏銳發現身邊的孩子有被虐待的蛛絲馬跡?有哪些有效渠道去尋求幫助,第一時間阻止惡行?

如何才能真正從源頭杜絕此類虐童事件再次發生?放心讓孩子在幼兒園、學校、早教機構等“家長看不見的地方”玩耍學習?


現在,學會這些還不算太晚!


“有些人生病和脆弱的心理,他們喜歡傷害別人。可事實是,他們真的很害怕。如果你們不喜歡他們觸碰你的方式,你們必須說不……說不永遠不會太遲,即使已經有人對你做過不好的事,或者正在做不好的事,你們甚至現在就可以開始說不。”

——美國防性侵短片


如何判斷兒童被虐待

日本關東地區櫪木市發行的一本教師手冊中,列舉了需要注意的兒童被虐待的信號:

1、老師寫板書時只要一舉手,孩子就下意識地抱住腦袋;

2、老師輕微警告,孩子就嚇得一動不動;

3、孩子吃校餐的時候飢不擇食;

4、孩子出現與性相關的言行和奇異行為;

5、說話像大人;

6、喜歡用暴力解決問題;

7、喜歡用奇異行為吸引他人注意;

8、反覆出現逃課、遲到缺席、小偷小摸、遊蕩等問題行為;

9、放學後不愛回家;

10、學習能力驟降、反應遲鈍、虐待動物、忘事;

11、感情表現極端貧乏;

12、容易暴怒和突然陷入恐慌等。

從最近“三個顏色”涉嫌虐童事件中家長的描述中不難發現,家長的細心觀察以及和孩子的溝通引導尤為關鍵,家長一定要耐心詢問。寶寶的回覆通常是片段性的,家長要學會循循善誘,引導寶寶做場景再現,發現需要引以重視的細節。正如那位媽媽的做法,讓孩子扮演老師,爸爸扮演他,一步步讓孩子復現當時的情景。


家長也不可忽視平時對孩子自我保護意識的培養與教育,學會判斷,學會正確反抗。


及時保留證據並尋求法律援助

一旦發現孩子有受到虐待的情況,及時到學校、幼兒園調取監控錄像。同時還可以聯繫其他家長,瞭解別的孩子是否均受到虐待,對孩子身上的傷痕進行拍照取證,保存就醫記錄,並及時到公安機關報案,由公安機關對涉事情況進行調查。

我國刑法第二百六十條之一規定:對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殘疾人等負有監護、看護職責的人虐待被監護、看護的人,情節惡劣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此外,如果出現虐童事件,一定及早對孩子的創傷性心理進行干預(團中央青少年法律心理諮詢服務熱線:12355)。

Hi,我是孩子王首席育兒顧問,持有國家高級育嬰資格證,在孩子王有近5000名和我一樣的育兒顧問為寶媽們提供嬰兒撫觸、產婦催乳、寶寶理髮、營養指導、母嬰護理、成長培育等服務,讓當媽媽變得更簡單!


孩子王育兒顧問


受虐兒童的反應,因為年齡、性別以及家庭和學校環境不同,會表現出不同的情況。籠統來說,外傷是比較容易察覺的受虐特徵。如果是嬰幼兒,父母幫忙洗澡,若陰部出現紅腫或者生殖器、肛門等位置出現不明的性病症狀、感染或者傷痕也是受虐特徵。另外也有可能性侵發生是以強迫口愛的方式,如果遭遇這一類性侵,孩子口腔也可能會有不同尋常的傷痕等症狀。

也有些猥褻並沒有太過嚴重的身體損害,比如對兒童裸露生殖器,或者撫摸兒童私處等行為,並沒有造成身體上的外傷,但是也給孩子帶來極大的心理陰影。例如下圖所示2008年的時候,深圳海事局書記猥褻女童,將左手搭在小朋友左肩靠脖頸處,讓小朋友感到被掐的感覺。但是在取證過程中,因為處理不當,給孩子帶來二次傷害,因而孩子情緒惡化,但是卻因為找不到現場的監控錄像,而無法核定猥褻事實。



因此,除了生理傷害作為鑑定孩子是否遭受虐待的判斷標準之外,還需要有其他的判斷標準,包括情緒、行為和心理等多方面的特徵。

例如情緒上起伏不定,暴躁,容易發脾氣等,易怒、極度敏感等,懼怕父母,容易有恐懼感,自卑、自責、焦慮等等。

行為指標分為與性有關的行為和與性無關的行為。如果較小的孩子在日常的活動和人際互動中,無意間流露出一些過於早熟的性表達或者性趣味,很有可能因為他們在某種程度上接觸到了性的相關內容,但是因為不瞭解社會對性的約束規範,所以會將性的影響直接外顯出來。而年紀大一點的孩子,則知道社會對性的態度,則不太會傾向於將性的傷害直接表達出來(王雅慧 2014)

心理上,受虐兒童也會因為遭受的暴力嚴重程度不同,對他們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美國疾病預防中心的報告指出,在嬰兒期或幼兒期的虐待和忽視可能導致大腦區域形成和功能不正確,對認知和語言能力,社會情感發展和心理健康產生長期的影響。

因此家長要高度重視這些問題,細心留意兒童的一些和平時不太一樣的身體、行為和情緒、心理上的改變。如果確認孩子遭受虐待和暴力,也需要儘量剋制情緒,心平氣和的幫孩子保留證據,做好相應的心理支持和情緒安撫。千萬不要像《嘉年華》一片中的母親,不但不對女兒進行心理和情緒上的支持,還要通過打罵來宣洩自己的羞恥感,給孩子得來嚴重的二次傷害。

不僅僅是家長需要重視,也需要幫助孩子儘快避免外部社會因為性的汙名帶給孩子的壓力。學校的老師、警察部門、法院、醫院、社工、心理諮詢機構,都需要形成一整套的聯動網絡,支持受虐兒童。降低他們過度曝光於媒體的可能性,減少其他學生或者社會人士對他們的指責,安撫孩子的情緒,幫助他們在取證之後,以淡然的態度回到學校和朋友中去。

下圖是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受理性侵害案件服務流程,其中非常明確的說明,在整個個案的服務過程中,包括諮詢服務、家庭服務、心理復健、緊急安置、復學服務、職業訓練、法律服務、醫療服務等跟評估個案有關的服務,此外,還有問訊筆錄陪同服務以及問詢筆錄追蹤服務。特別是筆錄相關服務,有專業人士處理,避免受暴兒童多次面對取證和問詢,從而造成二次傷害。而家庭服務,則有社會提供對受暴兒童家庭的家庭服務,減輕家長的壓力和負擔。


任珏


兒童受到虐待對於兒童的大腦發育,兒童的心理,甚至他的基因表達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一方面取決於基因,另外一方面也取決於這種虐待的嚴重程度。比如說嚴重的虐待會使得孩子大腦中負責控制身體的區域出現問題,這個區域負責一個人在面對壓力時候的心臟反應和荷爾蒙反應。

一個童年受過重大心理虐待或者物理虐待的孩子,在長大之後情緒有更大的可能出現問題,他們對於外界的壓力會變得尤其敏感,也可能更加容易得心血管疾病。另外一方面,孩子在早年經歷的精神虐待還可能增加長大之後得精神疾病的可能性,比如說焦慮抑鬱。

科學家在猴子身上做了一個研究,發現當小猴子從小受到虐待,他們大腦的壓力系統就會出現問題。不僅這些小猴子的情緒也會受到影響,並且他們也會變得更加容易虐帶自己的孩子,這就導致這個虐待的循環一代一代傳遞下去。這其中的原因不僅是大腦發育的問題,也可能是動物的表觀遺傳學改變了。什麼是表觀遺傳學呢?在受精卵形成的時候,我們的遺傳密碼DNA就已經固定不變了。但是,哪些基因表達出來變成蛋白,哪些基因保持關閉不表達,這在一生中都是可以發生改變的,並且這種基因表達的改變也可能傳遞給後代,這裡的基因表達就是表觀遺傳學。表觀遺傳學是通過在不同的基因位點進行甲基化而實現的。

兒童從小受到虐待,就會使得他們基因表達發生改變,從而可能導致之後一系列的情緒性格的改變。在孩子受到虐待之後,第一時間。阻斷這種虐待,並且給予孩子足夠的心理支持和安慰。可以幫助他們修復一定的心理創傷。


酷炫腦科學


特徵:

1、喜歡發呆:孩子不像以前一樣愛說愛笑了,會容易發呆、反應變慢,沉浸在自己的思考裡,這時孩子可能在掙扎是否要告訴家長,或者在回憶事件的過程,甚至你叫孩子的名字他都不一定能及時聽到。

2、不活潑了:孩子以前喜歡玩的玩具、遊戲或者喜歡的動畫片都好像提不起興趣了,行為也不如以往活潑,眼睛沒有神采,有些反常,甚至孩子突然變得乖巧了,都需要小心。

3、睡覺會驚醒:孩子睡覺會說夢話,或者四肢亂動,表現出一些防禦、害怕的動作,或者夜裡驚醒,睡不著覺等情況。

4、家長要最觀察孩子的任何舉動和語言發現孩子心情不好,或者舉動不正常的時候要有警惕心理。 另外也要細心觀察,孩子身上是否有傷,有沒有淤青、傷疤、針眼等。


如何處理:

家長如果發現了這些現象,先彆著急直接盤問孩子傷口怎麼回事發生了什麼,為什麼發呆,可以先從可能跟孩子接觸的人來排除,比如對於老師虐待的事件,可以問孩子在學校有沒有發生什麼有趣或者不開心的事情?今天老師說了什麼話?你最喜歡和最不喜歡哪個老師?老師有沒有表揚或者批評誰?是如何懲罰的?

還有就是讓孩子描述一天的經歷、步驟,比如紅黃藍幼兒園給孩子吃藥、打針,的這一步驟,孩子不一定知道什麼是藥、什麼是打針,這就要細心的聽孩子描述,比如孩子說吃了一片多大的很苦的糖,很難吃,有一個東西扎到胳膊上很疼等等。

當發現有可疑虐童事件後,可以問問其他家長有無這種現象,若真有此事,有條件的可以明察暗訪的形式,不要打草驚蛇,偷偷到學校觀察一下,蒐集一些證據,然後告發學校。否則沒有確實證據,即使告了,對方也可能不承認。

當然最好的還是精心挑選一所具有專業度的學校,不能只聽學校宣傳和課程介紹,也不是越有名越貴的學校越好。發生事故的紅黃藍不但學費昂貴,而且也有很高的知名度。要去學校問問在裡邊正在學習的孩子家長對學校的評價,問問其他小朋友對老師和學校的評價才是最真實可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