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速記員眼中的杭州「會議江湖」

文|《浙商》全媒體記者 孫嵐

  說起速記員,人們會想到這是一個記錄會議內容的職業。一些風雲人物的脫稿演講能迅速在網絡上傳播,多是倚賴速記員的工作。

   據《浙商》記者瞭解,最近十幾年,杭州經歷了“古典才女”到“互聯網新秀”的轉變過程,期間,速記員也見證了各個產業的興衰變遷,看到了浙江在長三角經濟一體化中的融合進程。可以說,速記員眼中的“會議江湖”,代表了杭州近十餘年的風雲變幻。

特寫|速記員眼中的杭州“會議江湖”

  要開會?到杭州!

  近年來,隨著G20杭州峰會等大型國際會議的召開,杭州積累了大量國際會議舉辦的經驗。杭州將打造“國際會展之都”,並提出了“要開會到杭州”的口號。

   杭州市《關於加快推進杭州市會展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徵求意見稿)》提出,2020年前,杭州每年要舉辦列入國際大會和會議協會(ICCA)公佈的國際會議30個、國際性會議600個、50人以上會議15000個,全球會議目的地城市排名進入前80位,打響“峰會杭州”的品牌。

   《浙商》記者瞭解到,目前杭州市場上的專職速記員有20多人,基本能滿足杭州日常的會議需求。不過一旦有大型會議召開,就得從上海請外援。比如,近期阿里雲主辦的“2050大會”,約100場分論壇,需要25-30名速記,全部請了外地的速記員。

  來自江蘇的“80後”趙婕2004年來到杭州,先是自己單槍匹馬地幹,後來註冊成立了一家小速記公司,拉了幾名速記員一起幹。她發現,工作越來越忙,全公司4名速記員,平均一個月要走100場活動,每天馬不停蹄地趕會議。

  隨著需求的增大,請速記員的價格也水漲船高,現在的市場價格大概是半天800元-1200元,全天1500元-2000元。

  商業市場之外,杭州一些高職院校也在培訓速記方面的學生,比如位於下沙的浙江警官職業學院開設了速錄班,主要為法院系統輸出速記員,並不在市場上“流通”。

  從會議看產業的興衰沉浮

  在杭州會議江湖闖蕩多年,一批老牌速記員看到了杭州多個產業的興衰沉浮。

  趙婕就是杭州最早的一批速記員之一。彼時,移動互聯網還未興起,最火爆的行業是房地產。她的印象裡,那時杭城到處都在開房產說明會,大批炒房者湧入,一些樓盤開盤幾天就被搶光。

  那是杭州第一波房地商熱潮。數據顯示,2004年,杭州房價也出現攀比性的猛漲。2003年12月,杭州的住宅均價不到6000元/平方米,而到2004年底,成交均價衝到8500元/平米。

  “房產說明會上,烏泱烏泱全是人。”那時的房產說明會,多數開發商都會邀請一批網絡媒體做文字直播,給每家媒體配一位速記員。趙捷公司所有速記員常常全部派出,結果全在一場說明會上碰頭。“我們同事平時一般很難聚在一起,結果房產說明會成了同事們的聚會時間。 ”

  2004年之後,國家對房地產施以持續調控,房地產會議的熱度持續下降,直到2007年左右,開始讓位給證券業。

  2007年,中國股票市場一路上揚並達到頂峰,上證指數衝破6000點,人們高喊著“10000點不是夢”,全民瘋狂投資股票。趙婕記得,“那時候好多經濟學家來杭州開講,到處都在舉辦有關股市的會議。”聽經濟學家講得多了,她也心動買了股票。

然而好景不長,不僅一萬點連影兒都沒有,反而迅速下跌至1600點。即便到2015年再次大幅上漲,也未能再現當年之輝煌。“我的股票賠死了,2008年買入的一隻到現在還套在裡面。”趙婕對《浙商》記者哀嘆。

   2008年之後,各種商業的、政府的、高校的會議都多起來了。不過,會議的“杭兒風”依然沒變。

  趙婕很明顯地感覺到,2016-2017年,人工智能的會議非常多,而到2018年,她所服務的會議,“言必稱區塊鏈”。趙婕不想“落後於時代”,她在會場加入了一些數字貨幣推廣公司的微信群,不過,有了股市投資的前車之鑑,她至今還沒敢買任何一種幣。

特寫|速記員眼中的杭州“會議江湖”

  行業畫像:金融“多金”,製造“實在”

   杭州富陽人錢彬,從事速記業9年。他發現,不同行業的會議有不同風格,以金融業和製造為最明顯——

  金融行業最“多金”。金融行業會議的舉辦地多為西湖山莊、黃龍飯店等高級山莊會所、五星級酒店。同時,對速記的價格不敏感,支付酬勞更慷慨。給速記員提供的條件也最好,比如願意請速記員提前一天到會場,安排高級別住宿。而其他行業一般會要求速記員在會議當天趕到會場。

  製造業的風格更“實在”。許多會議在企業內部會議室完成,除非高規格的會議才會在外找場地。同時,會議主題不像金融業那麼宏觀,而是更有針對性,對企業、行業內實際問題進行交流,並把會議成果很快執行。

  在一些新詞彙(如:區塊鏈)“異軍突起”的同時,一些舊詞彙則悄然湮沒了。錢彬等速記員注意到,以房地產業、電子商務為代表的一些行業,表現出明顯的歷史特徵——

  現在房地產業的會議極少,過去火爆的房產說明會一去不復返。在杭州,僅透明售房網、萬科、綠城還有一部分會議。錢彬說,今年上半年,他和同事僅做過奧體一個樓盤的會議。“可能是因為現在房地產公司根本不用找購房者了,想買房的人搶也搶不到。”他分析說。

  同時,“電子商務”會議成為歷史。比如2010年起,浙江省連續三四年舉辦電子商務大會,但大約2015年之後就不再舉辦,“電子商務”一詞也逐漸淡出。“現在人們上網買東西像吃飯喝水一樣平常,‘電子商務’就不再成為話題了。”錢彬說。

  速記員們還發現,工作的區域擴容了。 “在杭州,以前臨安沒什麼需要速記員的會議,但近幾年陸續有在青山湖一帶召開的會議需要我們到場,富陽近年也開始有類似需求。”

  另外,杭州周邊地區的會議近年也開始多起來,上海、湖州德清、寧波餘姚等地也是現在杭州速記員們常跑的地方。“2014年之前,去杭州周邊地區的會場,都是跟著客戶的車走。而現在都是自己乘高鐵,當天早上走都來得及。”錢彬說。

  在杭州做會議,阿里巴巴是必然會遇到的公司。錢彬2006年左右曾服務過馬雲參加的一場阿里會議。那是一個小場子,地點在華星路,馬雲與20多位記者作交流。錢彬的印象是,“馬雲和大家坐得很近,很客氣,姿態沒現在這麼高”。後來,阿里巴巴集團聘請了一位專職速記員,錢彬便沒有再在這樣小範圍的場合服務過馬雲。

  站在上海看浙江的會議

  安徽人王蒙,今年35歲,2005年大學畢業後開始做速記員。從業13年,在杭州、寧波工作數年,近年轉戰上海。

  對比上海與浙江的會議,王蒙發現幾個特徵:

  首先,浙江人融入上海的意願強烈。王蒙服務過一家來自浙江的券商,其在上海組織過面向機構客戶的交流會,表達出想把相當比重的業務遷到上海的意願。他還服務過多次有寧波企業參與的會議,比如家用電器的工業設計類會議,老闆電器和方太都有參與,在上海宣傳企業品牌。

  其次,在上海的會議站位更高、視野更廣。王蒙感覺到,上海的會議多是面向全國或海外。比如,他曾服務的谷歌、華為的開發者大會,參會人士來自全球各個國家,印象深刻的有印度工程師,以及有海外留學和工作經歷的華人。

  中國企業在出海過程中,也會在投資所在國舉辦會議。王蒙與華為合作較多,華為在中國香港、新加坡、日本千葉縣、西班牙巴塞羅那等地舉辦會議,他跟隨前往服務,以方便華為向媒體發佈會議內容。“我明顯感覺到,出海企業中,華為是非常顯眼的。因為國內出海企業不少,但會找速記的不多。”

  王蒙還注意到,在上海,會議的表現方式通常有三種:

  第一種,新潮的。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會選擇世博中心這樣“潮”的會場,會場設計很有視覺衝擊力,比如360度環型會議廳、三面大顯示屏、燈光全暗,演說者口才佳,時而輔以動作,極具感染力。

  第二種,中間派。座席前方備沙發作貴賓席,演講者用背後的大屏演示,現場氛圍溫和。

  第三種,老派的。比如總部在北京的一些全國性行業協會,會選擇五星級酒店,會場安排主席臺,聽眾坐長條桌椅,整齊劃一,發言者和聽眾都中規中矩。

  “老牌的機構或企業會議,一般會設茶歇。而互聯網公司的活動時間一般很緊湊,沒有茶歇時間。”這是王蒙的特別發現。

  另外,不同行業參會人員的年齡差異也非常明顯。比如互聯網行業會議,參會面孔多是30歲左右的年輕人。而傳統行業會議,參會者平均年齡較高,比如王蒙服務的一場在江蘇崑山舉行的挖掘機行業會議,前來參會的企業家平均年齡在40歲以上,還有雖滿頭白髮但精神矍鑠的老人。

  “尚不擔心人工智能取代速記”

  當下,人工智能發展迅速,不少科技企業推出語音轉文字產品。速記員們是否擔憂未來會被人工智能取代?

  王蒙說:“我服務過人工智能的會議,還要幫他們把‘語音識別將要取代速記’這句話記下來,總覺得怪怪的。” 不過,他認為自己不會失業,至少能幹到退休。“當然,這是一種判斷,也是美好的希望。”他說。

  趙婕則認為,目前人工智能無法勝任速記員的工作。她服務過多家有語音識別產品的互聯網公司,這些公司的會議還是大量請速記,“甚至一些語音識別產品的新品發佈會,他們也還是請人工速記來作記錄”。

   “不過,未來人工智能技術一旦成熟,語音轉文字的產品會被大規模應用,速記員這一職業可能會消失。讓我們且行且珍惜。”趙婕說道。

  (文內受訪者均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