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達摩院成立9個月,我們梳理了這些成果

去年10月,阿里巴巴宣佈成立達摩院,3年投入1000億元探索前沿科技,以科技創新世界。那麼,目前的達摩院進展到了什麼程度?

近日,達摩院相關負責人公佈了團隊成立9個月以來的重要成果進展。

阿里達摩院成立9個月,我們梳理了這些成果

|引進人才

據悉,阿里旗下的AI LAB科研室、iDST科研室等幾個核心實驗室已從組織架構上劃入達摩院。達摩院已引進9名國家千人計劃科學家、數十位終身教授。

目前任職的重量級科學家包括:

金榕: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終身教授,阿里巴巴人工智能核心團隊iDST的創始人之一,目前的院長,曾獲得過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 Career Award。

華先勝:現任iDST副院長,視覺識別和搜索領域的國際級權威學者,曾獲選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協會院士(IEEE Fellow)、美國計算機協會ACM2015年度傑出科學家、MIT TR35大獎(全球35位35歲以下的傑出青年創新人物)等榮譽。

任小楓:現任iDST的副院長,曾是亞馬遜級別最高的華人科學家和最年輕的資深主任科學家之一,長於計算機視覺算法。

周靖人:前微軟研發合作人,現任阿里雲首席科學家,雲計算大數據等領域權威學者。

漆遠:現任螞蟻金服首席數據科學家,39歲被評為美國普渡大學計算機系和統計系終身教授,40歲就成為中國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

施堯耘:密西根大學終身教授,世界頂級量子科學家,現任阿里量子技術首席科學家,師從計算機科學最高獎“圖靈獎”得主姚期智院士。

王剛:阿里巴巴AI Labs首席科學家。

閔萬里:阿里雲機器智能首席科學家。

聶再青:阿里巴巴AI Labs北京研發中心負責人。

Mario Szegedy:理論計算機最高獎歌德爾獎得主,現任阿里巴巴量子實驗室科學家。

另外,達摩院還設立了學術諮詢委員會,主要做學術諮詢,首批10位成員如下:

吳朝暉:浙江大學校長,之江實驗室副理事長。

高文: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數字媒體研究所所長、系統芯片研究所所長。

梅宏: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青鳥系統主要創始人。

黃如:最年輕的中科院女院士,納米尺度新型半導體器件、工藝技術及相關應用技術領域權威學者,

Michael I. Jordan:美國三院院士,人工智能領域世界級泰斗,兩位根目錄人物之一,眾多知名AI科學家的導師,同時是螞蟻金服科學智囊團主席。

李凱:美國工程院院士、普林斯頓大學教授,提出分佈式存儲設計思想。

周以真:哥倫比亞大學數據科學研究院主任,定義了計算思維。

Henry M. Levy:美國工程院院士,華盛頓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

George M. Church:“人類基因組計劃”領軍人物、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用新方法開創了“個人基因組”研究的時代。

Avi Wigderson:以色列數學家、計算機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院士。

| 建立研究中心

阿里巴巴達摩院實行院長負責制,阿里巴巴集團CTO張建鋒擔任首任院長。除了以上提到的學術諮詢委員會,達摩院還在全球各地組建前沿科技研究中心,包括亞洲達摩院、美洲達摩院、歐洲達摩院,還開始在中國、東南亞、歐洲、中東、北美等地籌建全球研發中心。同時,達摩院與世界範圍的頂級高校開展學術合作,建立聯合科研基地。

目前,達摩院與全球範圍高校建立的聯合實驗室有:

中國科學院-阿里巴巴量子計算實驗室

清華大學-螞蟻金服數字金融科技聯合實驗室

清華大學-阿里巴巴自然交互體驗聯合實驗室

浙江大學-阿里巴巴前沿技術聯合研究中心

阿里巴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聯合研究中心

UC Berkeley RISE Lab

| 獲得成就

成立不到一年時間,達摩院宣稱已經在國際頂級技術賽事上獲得了近20項世界第一,並落地了多項研究成果。

以下為達摩院成立以來取得的一些重要成就:

2018年1月,達摩院參賽團隊在閱讀理解頂級賽事SQuAD上打破世界紀錄並且超越了人類成績;

2018年4月,達摩院宣佈研發一款神經網絡芯片Ali-NPU,該芯片將運用於圖像視頻分析、機器學習等AI推理計算;

2018年5月,宣佈研製出世界最前的量子電路模擬器“太章”;

2018年5月,斬獲WMT 2018國際機器人翻譯大賽冠軍,阿里巴巴電商機器翻譯總量日均突破7.5億次;

2018年6月,開源語音識別模型DFSMN,將全球語音識別準確率紀錄提高到96.04%。

| 阿里的人工智能之路

阿里達摩院成立9個月,我們梳理了這些成果

阿里巴巴、騰訊和百度等中國科技巨頭公司都已深度佈局人工智能,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中國政府的支持、投資以及規劃。中國擁有龐大的人口數量,這為人工智能算法提供了關鍵數據,並幫助算法變得更好,同時也為一個處於技術變革中的社會提供助力。中國是開發人工智能應用的沃土,而阿里巴巴正全速前進。

目前阿里在人工智能行業應用上的佈局主要有:

天貓智能推薦:這是基於深度學習和自然語言處理的人工智能算法,可以應用於向購物者推薦產品,然後與零售商進行溝通以增加庫存,從而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店小蜜:這款人工智能客服可以理解過90%的客戶查詢需求,每天為超過350萬用戶提供服務。店小蜜可以“捕捉”客戶的情緒變化,並可以優先考慮並提醒客戶服務代理進行干預。

機器人打包、無人機送貨:自動化倉庫中有超過200個機器人每天可以處理100萬的貨物量。一旦機器人在“雙十一”收到訂單,它們就會打包並運送貨物,在某些情況下可以當天發貨。

阿里巴巴還使用無人機送貨。這些技術進步為去年雙十一250億美元的銷售額提供了助力,這個數字高於2016年雙十一的178億美元,超過了冰島的國內生產總值,比美國的網絡星期一(Cyber Monday,感恩節假期之後的第一個上班日的網購促銷活動)高出近200億美元。

除了將實體店變成“智能商店”外,天貓還推出了數字化業務以吸引小型零售商。阿里巴巴已經完成了大約100萬家夫妻店和100家超市的相關調研工作,接下來將對其進行數字化改造。

阿里巴巴希望通過基於人工智能的城市大腦項目(City Brain project)協助城市運營業務。城市大腦已經在改善交通問題,該項目使用了一個基於雲的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城市和每個人的數據都通過人工智能算法存儲和處理。通過監測城市中的車輛。城市大腦項目成功地減少了15%的交通堵塞,在杭州取得成功後,城市大腦項目接下來將會進入馬來西亞。

除了這些例子,阿里巴巴還利用人工智能優化供應鏈、打造產品,並推動個性化推薦。最終,阿里巴巴希望成為這樣一家科技巨頭:提供基於雲計算的人工智能服務,讓人工智能技術以及基於雲計算的人工智能芯片走向任何擁有電腦和互聯網連接的人。阿里巴巴雲計算部門最近與四川特驅集團簽訂了一份合同,在其養豬場部署面部和語音識別系統。

除此之外,阿里還對商湯科技等AI創業公司進行投資,資料顯示,阿里巴巴目前是商湯科技(SenseTime)最大單一投資者。

阿里達摩院成立9個月,我們梳理了這些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