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的奶奶如果去世了,娘家人要不要去,去的話需要做什麼?

微雨桃桃



老公的奶奶去世了,做為孫媳婦的孃家人,在我們農村這裡,是需要通知並去參加葬禮的。

按我們這裡的風俗,這一天,你應該穿重孝到孃家(穿重孝回家報喪,因穿孝衣,不能進別家門),給父母磕頭說明情況後,馬上就得離開。

父母親收到報孝後,應在埋葬那一天上午過去。一個是上祭禮,這是給大家上的,葬禮完畢後,如果有剩餘,由大家共同參與分配。再一個就是掛孝,掛孝錢是給女兒的,是不能用作葬禮和大家分配的。如果家裡還有兄弟姐妹,則由父母親通知過去,他們只掛孝,不上祭。上祭者給孝帽孝衣,上祭者給吉利布。

不上祭只掛孝的親戚,上完掛孝錢如果有事,就可以直接回家了。其他的人,中午出殯時,可以往地裡送一程,

這是我們這裡的風俗,不知是不是和你們那裡一樣,說出來,僅供參考。


民諺民俗民間故事


老公的奶奶如果去逝了,孃家人要不要去,去的話需要做什麼?

老公的奶奶,我們這裡稱婆婆奶奶。當然要分地域,地方不同稱呼不同。反正在我們這個地方,老公的奶奶如果去逝了,孃家人一定是要去的。至於去到了需要做什麼?這個也是分地域的,有的地方風俗不同也就沒有什麼統一性,只能按當地的風俗去做罷了。

如果老公的奶奶去逝了,早些時候沒電話那個年代裡,老公這邊會專門派人去孃家送信,現在好了有了電話、手機,通訊發達了不用人去送信了,只要打通電話就行。孃家人得知消息後就會帶著孃家至親的人比如孃家的叔叔、伯伯、嬸嬸、大娘……反正就是你孃家的至親的人,也就是你父親的家人,他們會買上燒紙去去弔唁,我們當地叫燒紙。孃家的人去了後,男人在門外磕頭,也就是在院子裡不能去房間裡,女的進屋子裡去在屍體旁邊哭泣,哭會就有人勸的也算是做個樣子。過後會有人給分配孝服,停留一會孃家人就會離開。

等到老公的奶奶出臏那天,同樣孃家至親的人去,這天他們每個家都會送一份禮金,這要依當地風俗上多少禮而定,錢的多少同樣也沒有個統一,寫完禮金後他們就要配帶各自的孝服在逝者靈前行禮,男女分開磕頭。過後願意留下吃飯的,吃了飯就走了,有的不願吃飯的直接就走了。

也沒有什麼要特別講究的,也不知你們那裡有什麼需要做的,以上是我們這裡的風俗習慣。

有不足的地方歡迎大家補充和點評。


家人平安147354958


提起這個,很無語!我河南我老公廣東的!當初我老公奶奶過世正是準備過年的時候,我媽說咱家人到不了,禮不能少,問我老公廣東那邊有什麼忌諱,我們這樣孫媳婦孃家要出多少錢,因為有三個孫媳婦,怕一家多一家少了不好,問那倆孫媳婦孃家給多少我們也差不多給多少,結果他們那邊說我們這樣的親戚不用給禮不用去!我公公過世,這是正兒八經的親家了,結果兒媳婦孃家根本算不上親戚,也不用去也不用隨禮。過了幾年,我奶奶過世,按照我們的習俗,我婆家是要出禮錢的,好了,我堂妹的公公婆婆親自到家,隨禮,我婆家一點表示都沒有,所以不同地方的風俗按照自己的風俗走有時候真的很蛋疼!

我都快被兩個地方的不同風俗搞瘋了


十里花開百里聞


老公的奶奶,也就是你現在的奶奶婆婆,這位老人和你的丈夫是有很親,很有血緣關係的感情。你是應該勸你的家人去參加的,因為這是你們兩家相互走動的,一次大事。有事兒幫忙,這才是婆家和孃家。共同完成的一件大事。什麼事都是相互的,你一定要通知你的家人,告訴你的家人。說你的奶奶去世了,在這種時候,你的婆家是最需要關懷和幫助的。你們要大力的支持他們的家,把這位逝去的老人送走,這才是親戚們。應該做的事情。我覺得這種時候孃家人一個定要幫助跑前跑和處理發送老人的事情。而且還要拿出點兒錢來。支援人家發送老人。這要讓人家看出來你們兩家是和諧的是很友好的。



伊春美食美客


其他地方風俗不太清楚,具體講講我們當地的習俗吧。

很不幸的,本人的祖母也是今年五一前後去世下葬的,所以親身經歷過。

作為孫媳,孃家人應該會與你或者說你們家走親戚吧!如果走親戚的話,祖母過世算是一樁白喜事,也是應該走親戚的。這一點,相信全國大部分地方都是一樣的吧!

至於親戚過來能做什麼?各地應該有各地習俗。筆者當地屬於江西某地的小農村,假若長輩不幸與世長辭,會舉辦白事宴席,各家親屬聚在一起吃酒準備下葬。下葬前一天,一般是下午一兩點後,會有家族長輩帶頭,家族所有男丁跟隨,這裡就包括孫媳,兒媳家族男丁了,一起去附近水域進行“買水”儀式,買水期間,隨行人員輩分低於逝者的盡皆下跪(有些是隻有子孫,內親下跪),燃香燒紙,放鞭炮,用準備好的水壺裝水提一壺水返家。再後來用提來的水幫逝者洗漱(實際就是子孫幾個會洗漱,而且只是用毛巾意思意思,真實洗漱是由女兒或者另外之人幫忙擦身子),由女兒幫逝者更衣(沒有女兒的話一般由兒媳代替,假若兒媳不願,則另外由孝子或者其他人幫忙)。穿戴好之後,入棺。入棺期間,子孫需脫下身上穿的貼身衣物放置於棺內,並且會貼肉披一件逝者需要穿的衣物繞家走一圈,之後放於棺內,也是為了讓逝者感受到子孫的孝義。

晚上會進行“燒香”儀式,所有內親外戚皆會燒香(內容較繁瑣,不具體闡述)。第二天,會按照時辰出棺,放到村裡較大型寬敞的地方再次進行前一天晚上所過的流程。但是有一點不同的事,也是和女兒,兒媳,孫媳孃家人有關的事——“打彩,披紅”。以前比較窮,都是披毛毯棉被等,大多為紅色,因而叫披紅。現今大多隻要一床意思意思就可以了。其餘的都會用現金或者金器首飾代替。孝子這裡不說,孝孫會收到姑,姨,舅,以及孫媳家人的“披紅打彩”,至於數額不等,看家庭富裕情況。一般會存在一種攀比心理,讓家庭不太富裕的子孫感覺臉面無光,這就是鄉村陋習了。其實這個風俗可以有,但不應進行攀比還是挺好的,寓意著子孫迎接好的運氣等等。

所以,綜合來看,和孫媳家人有關的時候基本只有三個,第一吃飯;第二,買水期間;第三,披紅打彩。基本都是出錢出力!

大致就這樣,也許和其他地方不太一樣(畢竟俗話說十里不同天,五里不同俗),但這確乎是一地之俗,歡迎大家說明自己當地的風俗習慣!以加強各地之間的瞭解。


朝花夕拾52163179521


這個問題應該這樣去理解和解決!

(一)各地風俗習慣不同。入鄉隨俗,作為晚輩(孫媳)要尊重你家夫君門上的當地習俗,要聽從辦事人員(總管)的安排,有必要報喪的辦事人員會派專人(一般是自家的直系親屬,個人理解最好是你的愛人)去通知你的父母!個人理解因為畢竟也算上輩親家謝世,只是已經隔輩,換作是我們這裡就不搭通知了!如果通知了的,等到祭奠這天(上午)就要去履行和參加祭奠儀式,無非就是隨個份子錢破費一下完事!

(二)按照大多數地方的習俗,講究“喜請喪到”的習慣性做法,在人家沒有通知(報喪)的情況下,只要知道了這檔子事,作為你的父母也是應該去祭奠祭奠的,人不方便出面或露面,有你(自家的閨女人家的孫媳)在,給你的父母把祭禮捎上或墊上就可以了!這僅限於與你的父母有一定關係(親家)!如果你的爺爺奶奶還在世,他們就沒有必要湊這個熱鬧了!換句話說,就是他們知道不知道都沒有去祭奠的必要了!

白喪之事的禮節問題也是相當繁瑣的,其地域性差別非常大,南北不同,東西不一,有時一個縣市甚至一個鄉鎮各村的風俗都不一樣,那隻能是入鄉隨俗,跟著當地的感覺走了!人家讓你幹啥你幹啥,人家讓你怎麼做你就跟著怎麼做就可以了!一切聽從辦事人員的安排!其實這都自帶三分迷信,都是往活人臉上貼金的事情!孝與不孝,敬與不敬都是看活著的時候!人死如燈滅,對當事人來說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


冀之筆


按農村過去的傳統習慣,婆家有事,孃家人根本去不著,要是孃家有事,如果小兩口不在家回不來,有公婆準備禮品及禮金,派其他小弟兄去,公婆是不去的!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人們有錢了,禮節也全了禮金也重了,又有人愛講排場,無論男方有事還是女方有事,大人們都互相提前一天送禮,正事那天還是不興去參加的!在結婚前女方家如果有事,男方需要送的禮多點,因怕女方嫌扣門。在結婚前男方有事,女方不送禮也沒有人說閒話,因女人為重!如果一個村的互相送的多!一個村的可以以幫忙的名義正日子去,不一個村的正日子到如今還是不興去,因為不是該去的客,去了不好看!這就是我們這裡的規矩!


一號儍子


如果親家是住城裡的,一般死去的人都會被進行火化的,這時如果你聽到消息了時間又安排得上,可以派上一個人去出面參加下弔喪,因為女孩就在那裡。雖然只是親家但如果可以就不能去忽略這層關係。當然不去亦可。火化是很簡單的事情不需要什麼人手幫忙的。

如果親家人是住在農村的,應該是要去的。土葬和火化不一樣,因為是農村人去世的人是要在家擱置幾天的,然後給死者做一些道法。那幾天人一定會很多,除了大家的吃喝還有許多喪葬事宜均需人手,在那天你怎樣總能找到一個盡你能力的地方的。再說家裡過了世的人即使再年老,後人多少心裡也會悲傷難過,去一方面是為了幫忙;另一方面總要看看情況撫慰一下家屬們的心情,以表示自己心中的關切。這也是人之常情。


春的盛妝


各地風俗不同吧,我們這裡是孫媳輩的孃家是不報的,俗話領吃喜酒賴探喪,如果孫媳孃家主動到,也是可以的。如果老人有幾個兒子,兒媳間經過商議一致,兒媳的孃家人也可以不到,但有一點必須統一,就是說好了孃家人不到,就要各自和孃家人打下招呼,不能到發喪當天有的到了,有的沒到,是要搞矛盾的,而且如果講好不到而一家到了,那麼這家孃家人的白份即喪儀禮金是必須充公的,不管多少,所以一般都是依商定而行的。老人過世,讓老人的直系親屬,孃家親戚,親近的人送行夠了,其他如媳婦孃家人等都是面子上的事,我們這邊講的是實在。


天助命定


禮尚往來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再說還是你親家的母親呢?就這事還需要徵求別人意見?一定得去!不過,去了該做什麼,這十地八里,風俗是不一樣的。

我身處隴東中部,我們這裡一般都會這麼做:婆家奶奶病危之時,兒媳婦孃家會來人探望,也就是見上最後一面。老人離世那是遲早的事,老懸在心。待老人離世後,孫媳婦還得電話告知孃家人,待過正事(宴席)前一天,由孫子帶上點水果等禮品前去岳父家。因為孫子服孝,不能進岳父家大門。只能在外邊臨時被招呼一下,就是告知岳父奶奶過事及出殯時間。

過正事這一天,孫媳婦孃家來人了,也是族親,會是一幫人。孫子家孝子全部柱著喪棍 (柳木做的,上面纏有白紙條),哭著迎接,鼓樂隊會長時間吹奏哀曲;進院以後所有人在搭建的臨時靈堂前上香、化紙,磕頭做揖,這時總管會給每人戴上一頂短孝帽,並指定專人將他們帶進早已準備好的房間裡歇息;來人中會留下一兩個人去書禮處上祭禮及紙貨,一般和是均攤祭禮錢,不過孫媳婦家是單獨上祭禮的,也沒有限額,隨心的;宴席開始了,鼓樂奏響,孫媳婦孃家人會被請上宴桌,坐兩趟席,我們叫“安重席”;席畢歇緩一下,孫媳婦孃家人要回去了,得留兩個人參加第二天的出殯,其他走的人又得孝子、鼓樂相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