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動脈有斑塊需要做手術嗎?

陳威峰


  頸動脈斑塊即頸動脈粥樣硬化的表現,多發於頸總動脈分叉處。一旦發生頸動脈斑塊,不及時控制的話,斑塊會逐漸增大導致管腔明顯狹窄,則會造成腦部缺血缺氧,形成腦血管病,嚴重者還會發生腦中風。因此對於頸動脈斑塊一定要充分重視。那麼,頸動脈有斑塊怎麼治療,需要做手術嗎?

  對於頸動脈斑塊的治療,需要糾正兩種情況,一是表現出無所謂的態度,二是驚恐不已,顧慮重重。應明確頸動脈斑塊的致病原因,対因調理。

  為什麼會出現頸動脈斑塊呢?

  究其原因多與增齡、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吸菸、肥胖等密切相關。因此,發現頸動脈斑塊後應該更加註意控制上述危險因素,否則斑塊會越來越多、越長越大,導致冠心病和腦血管病的發生。

  然而,發現頸動脈斑塊後一般無需過度恐慌,如果斑塊不是很大,沒有造成管腔阻塞或嚴重狹窄,一般不會對腦部血液供應產生明顯影響。只要採取充分的防治措施,可以延緩斑塊的繼續增多增大。如果治療措施得當,一些人的斑塊還可能縮小甚至消失。

  發現斑塊後的治療措施因人而異。具體措施包括生活方式的改變、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

  1.生活方式的改變。如果斑塊很小,頸動脈沒有明顯狹窄(狹窄程度<50%),並且沒有腦缺血的症狀,一般不用對斑塊本身進行處理。主要治療措施就是生活方式的改變,應長期堅持控制血壓、控制膽固醇、控制血糖、戒菸、加強鍛鍊、控制體重、低鹽低脂飲食等,這是避免斑塊增長的有效措施。

  2.藥物治療。如果斑塊較大,導致頸動脈管腔狹窄超過50%,則需要立即在醫生指導下應用藥物治療。

  (1)控制血壓、血糖、血脂。

  (2)抗血小板治療:預防性應用抗血小板藥物可顯著降低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可每日口服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

  (3)強化降脂治療:多項臨床研究均證實他汀類藥物可穩定斑塊、顯著降低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率和病死率,可根據患者LDL-C水平及是否合併其他缺血性腦卒中危險因素,酌情使用他汀類藥物控制血脂。服用過程中需定期監測肝酶、肌酶的變化。

  3.手術治療。手術治療的目的是預防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生。臨床上,頸動脈斑塊治療一般採用頸動脈內膜剝脫術,而手術的金標準是頸動脈斑塊造成的狹窄率,如果大於70%,無論有沒有腦缺血的症狀,均應立即到正規醫院進行手術或支架治療。如果狹窄率在50%到70%之間,還有腦缺血的症狀,也需要手術治療。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很多人在體檢的時候發現自己有頸動脈斑塊,因為聽說頸動脈斑塊很危險,就很害怕是不是需要手術。那麼頸動脈斑塊嚴重到什麼程度的時候需要進行手術治療呢?頸動脈斑塊的治療有哪些手段呢?

首先,頸動脈斑塊與頸動脈狹窄密不可分。

大約有一半的人發生中風是與頸動脈斑塊或者頸動脈狹窄相關的。一般醫生會根據病人的腦缺血、腦梗死以及中風的情況進行推測是否有頸動脈斑塊,診斷方法最為簡單的就是進行頸動脈超聲檢查。

發現頸動脈斑塊之後,首先要開始服用降脂藥物。在中老年人發現頸動脈斑塊後 ,降脂藥物口服可以幫助穩定、軟化斑塊,是血管狹窄的進程變慢。此外,醫生還會建議服用抗血小板凝集藥物,以預防形成血栓。

手術療法是去除頸動脈斑塊的最為徹底的方法,目前比較常用的是CEA,即頸動脈內膜剝脫術。如果患者病情很難進行手術,還可以選擇頸動脈支架成形術,在頸動脈內植入支架,撐開頸動脈,使通向大腦的血管變通暢。

那麼在什麼情況下需要進行手術治療呢?

頸動脈斑塊患者進行手術是有一定的治療標準的,目前業內手術指徵主要是根據患者頸動脈的狹窄率來進行判定的:

1.如果頸動脈斑塊導致的頸動脈狹窄超過70%,那麼無論患者有沒有出現症狀,都必須進行手術;

2.如果頸動脈斑塊導致的頸動脈狹窄超過50%,患者出現了腦部缺血癥狀,那麼也必須進行手術;

3.如果頸動脈斑塊是混合型、不穩定型或者潰瘍型的,且頸動脈狹窄超過了50%,那麼無論患者有無症狀,都必須手術治療。


康復匯


在回答問題前,請允許我先做個自我介紹,我是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血管外科護士長,我們科經常收治頸動脈斑塊的患者,治療效果都不錯。所以,我想我是有權回答這個問題的。


首先跟大家科普一下頸動脈斑塊的相關知識。頸總動脈就像鐵水管一樣,隨著年齡的增長,時間久了難免會生“鏽”,也就是動脈內膜粥樣硬化,粥樣硬化斑塊長年累月地沉積,最終出現頸動脈狹窄或者阻塞兩個結局。

  頸動脈病變以頸動脈壺腹和頸內動脈起始部粥樣硬化狹窄尤為常見,常規是採用開放手術切除增厚的頸動脈斑塊內膜或DSA下頸內動脈支架植入術,以增加腦組織血供和避免反覆性或致死性腦卒中發生。


  頸動脈壺腹部和頸內動脈起始部粥樣硬化是大腦供血不足和腦卒中的重要原因,而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又是導致頸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因素。此外,吸菸、肥胖、高齡以及不健康的生活習慣(精神緊張、缺乏運動等)同樣會導致頸動脈粥樣硬化。所以,要及時抓住頸動脈粥樣硬化的蛛絲馬跡,早期預防,必要時及時行內膜斑塊剝脫術,是將腦卒中危險儘早消除的關鍵。

(以上觀點由南醫三院血管外科護士長謝鳳姣提供,希望能幫到您。如需進一步諮詢,歡迎登錄好大夫在線,與血管外科主任周忠信進行互動)


南醫三院


我們平常會遇到有頭痛、頭暈等情況,到醫院檢查,醫生除了讓做個顱腦的相關檢查,有的還需要做一個叫頸動脈血管的彩超檢查,頸動脈有問題也會引起頭部的症狀嗎,是的,頸動脈供應腦部的血運及營養,這個血管有問題了自然會影響到頭部。

隨著年齡的增長,飲食油膩等因素,我們的動脈系統開始老化,形成粥樣硬化,沒有了之前足夠的彈性,逐漸出現狹窄,動脈內的血液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等聚集在血管壁上,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彩超下可探測到的斑塊。如若斑塊形成,必然會引起頸動脈狹窄,會影響到頸動脈的血液循環,引起腦缺血癥狀,比如頭暈、頭痛、記憶力下降、意識障礙、言語不利,甚至會出現肢體麻木、無力。

是不是所有的頸動脈有斑塊,有狹窄都必須要手術,當然要根據頸動脈狹窄的程度來決定,可分為①輕度狹窄,動脈內徑縮小<30%;②中度狹窄,動脈內徑縮小30%~69%;③重度狹窄,動脈內徑縮小70%~99%;④完全閉塞。在臨床上,一般狹窄程度大於70%,或者小於70%但是有很明顯的臨床症狀,才考慮行手術治療。手術的標準方式為頸動脈內膜切除,隨著介入手術的發展,也可以選擇行頸動脈支架植入等手術。不需要進行手術的頸動脈斑塊最好能堅持服用藥物,戒菸戒酒,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藥物如阿司匹林、穩定斑塊的藥物如他汀類藥物,注意清淡飲食,適當運動,保護好自己的血管。

關注“醫學慕課”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醫學慕課


身體9個表現說明頸部血管堵塞

早期頸動脈狹窄可能沒有症狀,只有當動脈完全或接近(超過80%)堵塞時,身體才會出現明顯症狀。

此時,患者有很大可能出現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或中風。具體表現有:

· 面部、手臂或腿突然出現無力或麻木(往往是單側肢體)

· 言語困難或理解困難

· 單眼或雙眼視力障礙

· 不停地打哈欠

· 肢體協調能力下降

· 頭暈

· 突發嚴重頭痛

· 一側臉面癱

· 血壓異常,膽固醇、血脂持續升高

8個危險因素催化頸動脈斑塊

高血壓。血壓高會使血管壁變薄以及更容易受損。

高膽固會使更多油脂沉積在血管壁上,誘發動脈硬化。

糖尿病。血糖和胰島素水平增高,增加誘發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

肥胖。肥胖會增加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發生率,進而使動脈硬化幾率增加。

運動少。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血管彈性。久坐不動自然會影響液循環,導致血管內垃圾堆積,易形成粥樣硬化斑塊。

吸菸。吸菸的人,頸動脈更容易長斑塊。據這項研究,吸菸者的斑塊患病率為36%,明顯高於不吸菸者的28%。

年齡。年齡越大,血管硬化越嚴重,也越容易損傷。

遺傳。家族中有成員患動脈粥樣硬化,則頸動脈疾病發生率也會增加。

常做3個動作,預防頸動脈堵塞

1頭部運動

每天早上醒來後或者睡覺前先上下點頭,後左右搖頭,來回做5-10分鐘左右的頭部運動。長久下去,頸部疼痛可得到有效緩解,同時也幫助減少頸部血栓的形成。

2做引體向上

在做引體向上運動中,記得要抬起頭來做運動,儘量不要低下頭。

3減少低頭玩手機等行為,挺起胸膛、抬起頭來散步

頸部血栓的形成,一定程度是受到低著頭來做事,神經受到壓迫的影響。多點抬起頭去散步,呼吸新鮮空氣,有助減少血栓。


PiPi健康


頸動脈硬化斑塊完全不用做手術。

鍾大娘,八十歲,頸動脈硬化斑塊嚴重,血管狹窄85%,嚴重到無法正常轉動頭部。要身體與頭部一起轉動。

頸動脈硬化斑塊,主要是由於頭部毛細血管發生微循環障礙,使動脈血流無法正常通過頭部毛細血管,動脈血管內形成泡沫細胞,纖維素及壞死組織,出現頸動脈硬化斑塊,也由於頭部毛細血管發生微循環障礙,而使血管內沉積血脂,血管局部狹窄,同時出現高血壓,高血脂,頸動脈血管狹窄。一旦血小板集聚形成血栓或頸動脈斑塊脫離栓塞頭部血管,就發生腦梗塞中風。這就是頸動脈硬化斑塊形成的主要是因素。

預防和治療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關健在於改善血液流變學濃,黏,凝,聚,預防動脈血小板集聚形成血栓。改善頭部毛細血管通透性,使動脈血流正常通過頭部毛細血管,預防動脈形成泡沫細胞,纖維素及壞死組織,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改善肺泡毛細血管通透性,使頭部血流正常回流到肺泡進行正常氣體交換,排出二氧化碳,吸收新鮮氧氣形成宗氣推動心臟血液循環,達到中醫“肺主一身之氣”,氣行則血行作用。

中醫治百病,首在祛風。

採用祛風化瘀療傷藥,貫穿頭部毛細血管通透性,擴張血管,加速血流,使動脈血流正常通過頭部毛細血管,改善肺泡毛細血管通透性,使頭部血流正常通過肺泡進行正常氣體交換和排出二氧化碳,吸收新鮮氧氣形成宗氣推動血液循環。

一般用藥五次貫穿頭部,肺泡毛細血管通透性即可。

廣東民間中醫,百病五敷康創始者!





中醫雜談


如今頸部動脈斑塊是非常常見的一種疾病。隨著B型超聲的普及,很多人在體檢或者是就診的過程中,做頸部血管彩超,發現有這種疾病,於是很多人就很擔心,這個病會不會會不會引起中風啊?會不會引起腦梗啊?其實頸部動脈有斑塊,是需要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主要目的是穩定斑塊,手術治療主要是取出斑塊,但是臨床我們也要治療為主,藥物治療是比較普遍的主要治療方法。



臨床上對於手術治療頸部動脈斑塊的指症要求是非常嚴格的,比如頸部動脈狹窄,達到75%以上,影響腦袋供血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一般是建議需要手術取斑塊,否則頸部血管堵塞之後,就可能會誘發腦缺血甚至腦梗死,並且如果頸部血管脫落,隨著血流流動的話,就會引起腦中風。



在臨床上發現頸部血管有斑塊的時候,建議完善血脂全套檢查,判斷是否有高血脂症存在,如果有的話,一定要強化降脂治療,因為高血脂是形成頸部動脈斑塊的主要危險因素,建議平時適度運動,控制體重,然後清淡飲食,低鹽低脂,定期監測血脂血糖,肝腎功能,定期複查頸部血管彩超,明確斑塊是否有擴大,如果斑塊兒太大,你要考慮手術治療。


杏仁健康


應該用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