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來了我們該怎麼辦?

5月28日1時50分,吉林省松原市寧江區發生5.7級地震,東三省均有震感。據瞭解地球上每年約發生500多萬次地震,其中大多數太小或太遠以至於人們感覺不到,但真正能對人類造成嚴重危害的地震就必須多加防範。今日我們為大家梳理了一些地震中的自救常識,或許在關鍵時刻,這些小知識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地震來了,我們應具備救援知識和應急自救能力。那麼地震發生時,我們該怎樣做呢?

地震避險小知識

地震時,地面發生垂直和水平運動,可能造成建築破壞和高空墜物。本地的中強震,從感受到垂直震動到水平搖動的時間只有幾秒到幾十秒,但會造成人們不同程度的心理恐慌。面對地震首要的是保持鎮定。在實際應對當中,有震後立即疏散並脫險的案例,但更多人因為驚慌失措,造成大量傷亡。地震來臨時,先避震,後疏散,是減少傷亡的重要手段。

地震發生時如何避震?

室內避震時

要迅速選擇一個相對安全的避震地點躲起來,比如牢固的桌下,低矮、牢固的傢俱旁以及開間小、有支撐物的房間;切記震時不要跳樓、翻窗,不要到陽臺上、外牆邊、窗戶邊去。

公共場所避震時

如電影院、體育館、商場等處,要趴在排椅下、或選擇結實的櫃檯、柱子及內牆角等處就地蹲下;沉著冷靜,有序撤離;應注意保護頭部;在擁擠的人群中,注意雙肘撐開平放胸前,形成一定空間保證呼吸;當發現自己前面有人摔倒了,要立即停下腳步,並大聲呼救,告知後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當自己摔倒時,應儘快爬起;當被踩踏時,要兩手十指交叉相扣、護住後腦和頸部,兩肘向前,護住雙側太陽穴,雙膝儘量前屈,護住胸腔和腹腔的重要臟器。疏散路線應避開弔塔、大樹及廣告牌;必須短暫經過危險區域時應使用衣物、枕頭等物品保護頭部;強震後會有大量煙塵,如果震後引發火災會產生大量有毒煙氣,疏散時可以利用溼毛巾、衣物等掩住口鼻。

戶外避震

就地選擇開闊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亂跑,要避開人多的地方,同時避開高大建築物。野外避震還應迅速離開河邊、湖邊、海邊、水壩、橋面或橋下,防止地震時河岸坍塌,堤壩垮塌。

震後如何自救?

首先,注意用溼手巾、衣服或其他布料等捂住口鼻和頭部,一是避免意外事故,二是避免灰塵嗆悶發生窒息的危險。

其次,儘量活動手和腳,並清除壓在身上的物品。

另外,用周圍可搬動的物品支撐身體上面的重物,避免塌落,擴大安全活動空間,保障有足夠的空氣。

脫險後怎麼做?

首先應迅速救人。在有關人員的指導下,採用科學的方法,積極參加互救活動。從危房中撤出時,應當先滅掉明火,切斷電源、火源和氣源。

另外,儘快離開室外各種危險環境,遇到特殊危險時要注意保護自己。不要回房去取東西,謹防餘震隨時發生。

雖然我們無法控制類似地震這樣的自然災害,但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掌握遭遇災難時的自救方法,以便在危急關頭儘可能地減少傷亡事件的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