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51重型機動洲際飛彈怎麼樣?

峩是一個矛盾體


非常先進,就目前看來,東風51導彈是我國新一代的固體燃料推進劑導彈,導彈長度比現在的東風41還長,可以有多種發射方式,比如可以在地下井基設備內發射,也可以在鐵路機動車輛上發射,還能在越野導彈發射車輛上發射。

圖為網上出現的東風51的圖,可見他比東風41的發射筒更加粗壯,長度也更長,超過了車體長度很多,意味著他的運載能力和射程大大增加。


東風51洲際導彈射程可達12000公里以上,有10枚以上分導式多彈頭,採用了固體燃料雕刻技術,大大提高了燃料的燃燒效率,由此獲得較大的射程,走北極飛行路線可以覆蓋美洲全境,也就意味著基本覆蓋了大半個地球。這款導彈是東風41導彈的改進型,發射車採用類似的型號,導彈比東風41導彈最大的改進就是射程增加,而且運載力更強,導彈的彈頭更重,可以攜帶更多的分彈頭,也可以使用字母彈頭,還能使用滑翔式機動彈頭。

該導彈還具備鐵路運輸發射能力,增強了機動性,方便跨戰區調動,也提高了隱蔽性。


其中,滑翔式機動彈頭的末端飛行速度超過了18馬赫,是世界飛行速度最快的彈頭之一,美國曾經為了攻克彈頭飛行速度進行了長期的研究,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彈頭的飛行翼面在超過14馬赫後,無論如何都會融化或者毀壞,根本不能保證機動彈頭有超過14馬赫的速度,我國一舉突破了18馬赫的飛行速度,創下了記錄,也使東風51導彈有了無與倫比的機動力和突防能力。

這張圖片中出現的導彈是東風41,根據此圖人的大小和圖1里人的大小,可以判斷,圖1絕對不是東風41,而是更大的導彈。


東風51導彈現在在測試中,還沒有服役,其發射、運輸、管理、戰備、值班、實戰、訓練等大綱都在編寫之中,車輛的機動能力和導彈的飛行性能都還在進一步完善之中,未來何時服役是很難有公開信息的,說不定等東風51完全公開的時候,東風61都該服役了呢。


海事先鋒


嘻嘻,又是一個臆斷的產物,基本上和轟-20轟炸機一樣,都是在想像中存在的武器。

來,一圖看盡中國戰略導彈:

目前最重要的中國戰略威懾武器還是東風5B導彈系統,東風5B的射程幾乎已經覆蓋全球所有重要國家。而改進型的東風41導彈系統在保留了東風5B的攻擊範圍後又通過固體燃料火箭技術進一步將導彈小型化輕型化使之可以實現路基機動發射,是作為實現二次核打擊的重要武器。

通常意義上認為中國擁有280枚核彈頭,但以中國目前的戰略核武器原料的儲備資源來計算,中國可以在短時間內組裝1300-1350枚新的核彈用以擴大其威懾力。

而目前中國戰備執勤的東風5B導彈共有12枚、東風31導彈16枚、東風41導彈115枚、巨浪導彈各型共計42枚分導小當量核彈頭(30萬噸以下)175枚全部分配於這些戰備執勤導彈系統中。


後期如果繼續發展東風-51導彈系統則會對之前的導彈系統進行拆除報廢,而換新型導彈系統的效果很難抵消拆除舊導彈系統的成本,因此中國目前採用的方式是對現有遠程導彈型號進行不斷的現代化改裝,並大力發展射程空缺內的導彈系統。題主所提到的東風-51導彈屬於與東風-41和東風-5B導彈射程威力過於重疊的導彈項目,因此不會存在於軍方正式的計劃中。所以就別提東風-51了,本身就不存在。

目前中國最強的機動部署戰略導彈為東風-41,後期會發展東風-41C型,主要用來投送超高音速飛行器。而東風-41家族的壽命恐怕會繼續延續30年左右的時間,並不會在短期被取代。


因此下面這張圖表至少15年內不會做再次更新


軍武數據庫


首先,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需要了解中國彈道導彈的命名規則,舉個例子:DF-21,其中DF是東風的拼音首字母,這點誰都知道,後面的數字21,前面的“2”指這型導彈是二級構型的,後面的“1”指二級構型中的第一個型號。以此類推,DF-26指二級彈道導彈中的第六個型號(至於2~5型,估計已經在競爭中落選),DF-31指三級彈道導彈的第一個型號,DF-41指四級彈道導彈的第一個型號。按這個命名規則,DF-51 指五級彈道導彈中的第一個型號。那麼問題來了,目前還沒有那個國家的彈道導彈會設計成五級構型的,這樣太複雜,可靠性很差。所以DF-51是不存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