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裡那些事兒

朋友圈裡那些事兒

朋友圈裡那些事兒

科技的每一次發展,進步,必將深刻的影響,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2011年微信的橫空問世,迅速地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聯繫,交友的傳統方法。

我的微信朋友圈因工作經歷,人際關係,除了我的家人。還有教師,醫生,媒體工作者,退休公務員,工人,書法家,詩人,攝影愛好者。地域包括了大江南北。幾乎組成了一個微縮小社會。

朋友圈裡那些事兒

朋友圈裡那些事兒

只要有網絡,提示有微信的小紅點時不時就亮了,微信來了,來了。朋友去外地旅遊曬了出遊照片,一篇讓人感動的文章,一幅書法,一首小詩,一條養生知識,一碗心靈雞湯,一曲舐犢情深的讚歌,盡數閃亮登場。接受到這些真摯,熱情,寄託情懷,讓人感動充滿正能量的微信,讓人興奮,感動。感受到了心靈的洗禮,學到了新知識,豐富了業餘生活,彷彿身處春日的陽光裡。慢慢地微信朋友圈成了我生活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也即興發一些我認為好的文摘,去外旅遊了也趕趕時髦秀一下打油詩。得到朋友圈裡的朋友們的點贊,評論那是相當的高興,感動的!

尤其讓我認識到微信的強大,源於我去年退休生活開始,寫了一些小散文,苦於不知該如何發給報紙編輯老師?因我不會使用電腦傳稿。見到報上刊登編輯老師的電話號碼,同編輯老師互通了微信,得以將稿子傳過去。實現了自己的文字在省級媒體上變成鉛字的願望。真要感謝微信讓我和報社的編輯老師取得了聯繫。

朋友圈裡那些事兒

朋友圈裡那些事兒

既然是小社會,必定是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微信裡一些不實信息,偽養生知識,圖財害命的不法之徒釀成大禍的新聞也不斷見諸報端。更需要我們在享受這一新的通訊方式,便利的交友工具時,要保持高度警惕,提升分辯真偽的能力,不信謠,不傳謠。在海量的信息中去偽存真,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堅持每天看微信控制在半小時,不要讓微信朋友圈綁架自己的生活。讓微信朋友圈迴歸到朋友間友誼常存的橋樑功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