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亦超:從來處來,到去處去

現代社會在給我們帶來巨大的幸福感的同時也給我們的感覺帶來巨大的屏障。這種屏障在於我們所有的感覺都是建立在各種媒體所造就的虛擬圖像之上,以至於我們已經忘了用眼睛去觀看生活本身。現代科技的發展和虛擬圖像的包圍造成了現代人的一種錯覺。在這種錯覺的指導下,個體的人成為了現實和歷史的中心,作為個體的人似乎可以對世界所有的問題進行質疑、判斷和裁決。

侯亦超:從來處來,到去處去

作品《大西北系列2》

侯亦超:從來處來,到去處去

作品《瓶瓶罐罐》

侯亦超:從來處來,到去處去

作品《自畫像》

現代水墨是相對於傳統水墨而言的,是在共同文化基因裡的一種再創造、再發展。現代水墨與傳統水墨的使命是相同的,那就是要無限放大水墨本體所承載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內涵,將東方水墨所蘊含的神秘特質和藝術精髓發揚光大。侯亦超的現代水墨創作以人物為主。他打破人物形象對錶達的限制,用筆用墨、用水用色都十分大膽。在膽子大的前提下,他通過對人物靈魂的解剖,把滋生在靈魂上的緊張與放鬆、喜悅與悲傷、讚賞與憤怒一一呈現了出來。

侯亦超:從來處來,到去處去

作品《夥伴》

侯亦超:從來處來,到去處去

作品《大姑娘浪》

侯亦超:從來處來,到去處去

作品《光頭男》

不管是歷經滄桑的老人,還是天真爛漫的孩子,都成為了侯亦超解讀與表達的對象。也就是說,他既沒有歌頌美,也沒有揭露醜,既沒有刻意營造氛圍,也沒有故意設置場景,既沒有迎合世俗,也沒有迴避現實,緊緊抓住了一種潛藏在生命裡的樸素與真實。這種高度個性化的解讀與表達彰顯了侯亦超創作的直接性與純粹性。同時,也正是由於這種直接性與純粹性,幫助他實現了對自我精神陣地和水墨格局的堅守。

侯亦超:從來處來,到去處去

作品《閨蜜系列》

侯亦超:從來處來,到去處去

作品《小夥伴》

侯亦超:從來處來,到去處去

作品《小夥伴》

“我到今天的認識是,審美的層次就是在比誰更真誠,而不是說誰的形式更花樣翻新,形式完全可以不動。你要講腐朽,誰的形式有齊白石腐朽?你要講時髦、輕佻,誰的形式有林風眠輕佻?水粉、明暗、高光,他什麼都弄,無所謂,他依然那麼樸素、那麼真誠。你要說瞎弄,誰瞎弄得過關良?整個跟塗鴉一樣,但是他內心的文化層次在那兒,對文化體會的深度在那兒,你就覺得他非常深沉。”

侯亦超:從來處來,到去處去

作品《席勒 梵高 一了》

侯亦超:從來處來,到去處去

作品《小夥伴系列》

現在很流行迴歸傳統,不知道這裡的傳統應該怎麼理解,如果是正常的去理解就是傳統的本意了, 要是從繼承的角度來說把它們理解為動詞會更好!也就是我們要回歸的不是傳統人的結果,而是要回歸傳統人所呈現出來的傳統人的思想、文化、道德歷程。或者是說能成為思想、文化、道德的思維軌跡。去研究、去迴歸傳統人的思維軌跡要比傳統人留下的什麼東西更重要;軌跡比結果更值得我們去思考。

侯亦超:從來處來,到去處去

作品《閨蜜系列4》

侯亦超:從來處來,到去處去

作品《閨蜜系列5》

侯亦超:從來處來,到去處去

作品《夯沙村7》

侯亦超:從來處來,到去處去

作品《湘西》

繪畫要回歸到出現繪畫定義之前的畫畫狀態,為什麼這麼說?因為現在作品都是些形式,複製,移植等,表面的東西太多,一旦定義出現這個詞就會失去原來的意義。讓本意偏離,解讀更是偏移的厲害。那回到繪畫定義之前的狀態又是什麼狀態呢?我想應該和孩子畫畫的狀態很接近,但又不一樣,不一樣在孩子確實腦子一片空白,但藝術家腦子裡是有很多固化的東西。放棄或者消化掉這些東西,轉化為單純,自由的記錄生活的狀態應該是最原始的畫畫需求。當代藝術不是追求出來的,應該是藝術家態度的一種意識強度的外溢體現,觀我們的當代藝術,其實就是一種觀念化的,符號化的,調侃化的,媚俗化的,政治化的,甚至是複製化的偽藝術當代。

侯亦超:從來處來,到去處去

作品《湘西集市》

侯亦超:從來處來,到去處去

作品《小溪》


分享到:


相關文章: